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泗乃长子,朕甚爱之!

第一百二十四章 泗乃长子,朕甚爱之!

    好在,冯去疾已经开口了。

    李斯也不用硬着头皮赞成赵泗封王了。

    揣摩的懂始皇帝心思的就那么几个人,李斯有了新的抱负,而想要实现抱负的前提是坚定不移的支持始皇帝。

    但偏偏李斯是法家……

    站在法家的立场之上,他应该维护郡县制,这是他的政治人设。

    可偏偏赵泗封王对李斯个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他和赵泗交好,赵泗的地位越尊贵,越稳固,他的未来就越安全,他定下来的根基才更加有可能维护。

    可倘若轻而易举赞同封王,抛弃政治人设,下面的人难免会有质疑,甚至于影响他的威望,以至于政令难以通畅……

    车辆掉头都并非易事,更何况政治上的改弦易张?

    好在,冯去疾最先忍不住,李斯因此也不用硬着头皮赞同赵泗封王。

    而是适时的表示自己不赞同的态度……

    反正三公其二都鼎力支持了,他适当的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始皇帝不同意,那是大势已去,他也无力回天。

    态度显得软弱一点就软弱一点,最起码他的政治立场并没有表现出来动摇的意思。

    追问赵泗何时前往封地,本就是李斯故意为之。

    或者说……捧哏……

    始皇帝闻声皱了皱眉头,却并没有开口说话,只是转头看向李斯,沉吟不语。

    始皇帝的沉默让整个朝堂都霎时间变得鸦雀无声,哪怕李斯明知道自己问对了,但是面对这种压力也依旧有些心有余悸。

    选择无时无刻不存在,倘若他因为政治立场被裹挟着反对赵泗封王,那这股来自于始皇帝的压迫力恐怕就不单单是展示给朝堂诸公看的了……

    沉默良久……

    始皇帝似乎是强行按耐住了自己的怒火,幽幽的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照理来说,诸侯封王,应该尽快离开咸阳,前往自己的封地,以维持地方安稳,拱卫咸阳。

    可是泗长于民间,自幼失孤,八岁又跟随徐福渡海远离中原,二十余年,不曾于父母面前享乐,不曾于朕身前承欢……

    泗乃长孙,朕甚爱之,不可舍其远去。”

    李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应该问什么。

    赵泗身世大白以后李斯就有一些猜测,而随着始皇帝的举动,李斯心中的猜测也越来越笃定。

    现在,李斯已经可以肯定了。

    始皇帝并非不想立储,而是想储君和太孙同时定下。

    亦或者说,太孙定于储君之前。

    简而言之,始皇帝不仅打算决定秦二世的人选,还打算决定秦三世的人选。

    故而李斯才有了这一问……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推断出来始皇帝的想法,始皇帝更不可能把这种想法公诸于众。

    他只能表现出来,让臣子自己去领会,大家心照不宣即可。

    赵泗和扶苏终究是父子,而非敌人。

    故而李斯开口去问,实则是作为一个捧哏,给始皇帝一个表达自己意思的空间。

    然而这个回答,依旧让李斯心中惊讶。

    泗乃长孙,朕甚爱之!

    李斯想了很多种回答……不论如何,始皇帝肯定不打算让赵泗离开咸阳这是肯定的。

    至于理由,或许可以从能力,功劳?亦或者其他?

    总之不管是什么理由,总会有人帮始皇帝圆上,毕竟三公之中,太尉和御史大夫都已经同意,大势已定,无力回天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撕破脸。

    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可以了。

    只需要让臣子能够心领神会,明白始皇帝对赵泗的看重即可。

    可万万没想到,始皇帝打了一个直球。

    没有从道德人品方面出发,没有从能力功劳方面出发。

    有的,只是纯粹的感情。

    泗乃长孙,朕甚爱之!

    君王决计不可意气感情用事,但君王一旦以意气感情用事,表明的态度也更加危险了。

    这!就是底线!

    始皇帝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满朝文武,朕,就是疼自己的大孙子!

    这个理由很好,也没有任何反驳的空间,始皇帝这种话都说出来了,谁要再反驳,那就真的是没有半分余地了。

    事实上,惊讶的不仅仅是李斯。

    还有满朝文武……

    始皇帝很少意气用事,也很少被感情左右自己的选择。

    而此时此刻,始皇帝近乎明明白白的告诉所有人,之所以破例封王,之所以对赵泗不同于他人,就是因为,他是朕的长孙,朕就是喜欢这个长孙。

    离谱……

    但是回想起来赵泗身世尚未明了之时始皇帝都对赵泗颇为喜爱,亲近赵泗更如亲近子侄,也就没那么离谱了。

    更不用说,赵泗在始皇帝大巡天下的时候,可是有救驾之功的!

    始皇帝寿诞之时,更是赵泗负王于背将始皇帝背入寝宫!

    始皇帝卧病沙丘的时候,也是赵泗日夜守护,寸步不离……

    若以感情论事,不管是任何一个人都担不起这份亲近,唯有赵泗,也只有赵泗。

    王翦瞄了一眼自家的大孙子,眉头狠狠拧动,冯去疾心头一惊,似是领悟到了什么东西,脸上的表情有些游移不定。

    群臣为之束声,从始皇帝打出来这个直球以后,封王之事,再无争议!

    朝堂议定……剩下的自然就是垃圾时间了。

    毕竟今天召开大会的主题就是议论赵泗封王之事,不过大朝会难得召开一次,不可能就如此草草结束。

    剩下来宽裕的时间,群臣也各自奏事。

    三公九卿都没怎么吭声,他们再怎么说也能够时常接触始皇帝,故而机会就留给了积年累月再始皇帝面前不见得露脸一次的官员。

    群臣奏事,始皇帝于朝会一一回复。

    除此之外,始皇帝也针对一些事情上抽官员回复自己的问题。

    如果官员回答的好,该部门做的不错,始皇帝会加以勉励,如果回答的不是太好,则予以一定的批评和惩罚……

    待朝会结束之时,太阳已然被积云笼罩。

    殿外,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落在空旷的阶梯和地面之上。

    百官三两成群各自议论着离去。

    出了皇宫,甚至还有官员看着雪景久久不愿离去。

    冯去疾却无心欣赏今年的第一场雪,催促着自己的家臣快马加鞭,赶往王绾的居住之所。

    待冯去疾驶到的时候,雪已经下了厚厚一层,脚步踩踏其上,压出来一个又一个脚印,又转瞬之间被飞雪掩盖,复又恢复平整。

    “先生请饮热汤,主人稍后就到。”

    迎客的房间之内,冯去疾搓了搓手,接过使女送来的热汤,吹了口气饮了一口。

    刚喝了几口热汤,寒意稍去以后,王绾已被使女引着过来。

    “朝会发生了何等大事?竟然让冯大夫一刻不曾停留,直入我家?”王绾自顾自的坐下给自己也倒了一碗热汤。

    “说来话长……”冯去疾叹了一口气将朝堂之事尽数讲给王绾去听。

    言毕之后,二者皆定坐在原地,王绾揉了揉自己的眉心,独自念叨着始皇帝那句话。

    “泗乃长孙……朕甚爱之。”

    “陛下这般,着实是少见了……”良久,王绾幽幽的叹了一口气开口。

    “上一次陛下如此以感情用事,恐怕要追溯到荆轲行刺之时了……”冯去疾皱了皱眉毛开口。

    始皇帝上一次这么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因为荆轲刺秦。

    始皇帝因此而震怒,欲杀太子丹而后快。

    距今也有十几年的光景了……

    打始皇帝一统天下以后,就很少如此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所以恐怕我们都猜错了……以陛下对小公子的宠爱……恐怕我们应该庆幸小公子是长公子所出,否则,储君难定也!”王绾眉头紧皱。

    “可是长公子几次欲让小公子入府,都被陛下回绝,甚至于父子常常不能同处一室,由此可见,陛下爱小公子,而非爱长公子,甚至不惜让父子不能亲近,倒是有些夺情了……”冯去疾也皱着眉头开口。

    赵泗和扶苏的感情基础……

    好吧,压根没问感情基础。

    而且根据冯去疾的了解,始皇帝回绝了好几次扶苏的请求,以至于赵泗身世大白以后,扶苏甚至不能给赵泗接风洗尘,如此夺情,其目的无非是不让赵泗亲近扶苏……

    至于为何不让赵泗亲近扶苏,冯去疾用脚想都能够想明白。

    始皇帝,不怎么喜欢扶苏!

    “陛下倘若无立储之意,不会把长公子从陇西召回,我等上书言及立储,陛下也不会仅仅是留中不发,如今看来,陛下或许想立储,只是所谓立储,在陛下看来,不过是让小公子能够顺理成章继位。”冯去疾扣动案几,脸上带着沉吟。

    “陛下言至于此,也只能顺着陛下的意思了,一切以立储为重……接下来上奏议事,以小公子为重……”王绾开口说道。

    都是老狐狸,到这个份上怎么能不明白为什么扶苏立储的事情还没有定下来?

    说白了就是上奏的格式不对。

    以前上奏的格式是从国家需要一个储君安定人心,长公子德才兼备可以服众的角度出发,以长公子为主。

    可是真正让始皇帝决心立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赵泗。

    那就顺着始皇帝的意思来呗。

    连着赵泗一块夸呗……

    无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反正到了现在王绾和冯去疾也都可以肯定,这储君之位是长公子的了,跑是跑不掉的。

    那接下来无非就是一步一步的试探。

    出发点找对了,事情就好办了。

    “可是陛下一直不愿意让父子亲近,甚至夺情至此……小公子又居于宫中……”冯去疾皱了皱眉头。

    “三代人的事情太远,陛下想得,我们想不得,且先定下储君,再且行且看吧……”王绾撇了一眼冯去疾。

    想的还挺多……

    无非就是父子不亲近,可能就会生出来间隙,难以管教……

    而相对应的他们这群扶苏党也就不能顺理成章的依附于赵泗。

    以始皇帝对赵泗的亲近,再加上赵泗已经封王,日后就算扶苏登基,他们也不好改立人选,故而生出来了犹豫的心思。

    但那都是多久远以后的事情了?

    有那个心思不如先想想让扶苏成为太子再说。

    “唉,陛下夺情至此,我也是担心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恐生祸患啊。”冯去疾叹了一声。

    王绾没有说话,只是饮了一口热汤,静静的看着外面的大雪。

    他的身体,快撑不住了,想不了那么远了。

    而另一边……

    皇宫之中,始皇帝靠着躺椅正在泡脚,而赵泗则就着大雪正在看书。

    说是书也可以,说是公文也可以,是赵泗在始皇帝积累的档案里面找到的宝藏。

    字数不是特别多,主要的内容是对吏的品行提出要求,并加以训诫的一篇文章,文中对“吏”的要求,大致可以分为品行、才干和政治态度三个方面。

    品行方面要求“必精絜正直”“慎谨坚固”“怒能喜,乐能哀,智能愚,壮能衰,勇能屈,刚能柔,仁能忍,强梁不得”,合于时人对“君子”人格的理解。

    才干方面的要求与吏的职责息息相关,如“审当赏罚”“审知民能,善度民力,劳以率之,正以矫之。”

    政治态度的要求大致可归纳为尊上、守法和无私三方面。尊上,如“忠信敬上”“安家室忘官府”。守法强调避免“五失”之“受令不偻”和“缓令急征”“审悉毋私”

    这是难得让赵泗眼前一亮的文章。

    因为此篇文章所定下来的训诫,一别法家的传统印象,而并不拘泥于法家的刻板思想,在赵泗看来,这完全可以充当这个时代官吏的行为守则,以推广于天下。

    当然,赵泗现在读的书比较多了,既然今天才看到……

    那就说明,这篇文章,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流传于天下。

    也并没有作为秦吏的行为准则以推广天下。

    赵泗重点看了一眼后面的署名。

    “南郡守腾……”

    “世非无能人,是明珠蒙尘也!”赵泗缓缓合上了手上的奏书,脸上露出了笑容。

    人才!能写出来这篇文章的,一定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