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七十四章 保宁之战(上)

第七十四章 保宁之战(上)

    在朱慈煊的眼里,保宁之战和常德之战很值得提,若是自己言语得当,提了反而能体现自己的真诚;甚至能让刘文秀对自己刮目相看,感情更上一层楼。

    在与沫天波交谈之前,朱慈煊也没有这个念想,但见沫天波如此提醒,便料定这个时候的南明之人还是认为这两场战役刘文秀指挥不当,直接导致了失败局面。

    他搜索了一遍脑海中关于保宁战役的资料。

    据史料记载,

    约莫1652年,也就是李定国取得桂林大捷的那一年,出兵川蜀的刘文秀也是连战连捷,不过数月时间,便将

    昔日的大明山海关总兵,

    今时的满清主帅,

    统率着大明最强军队——关宁铁骑的吴三桂,

    逼到了保宁这座小城中。

    本来,明军的计划是等另外一位大西军将领白文选会师,然后一同攻城,但刘文秀因屡胜轻敌,拒绝采纳王复臣的正确意见,轻率攻城,结果被吴三桂窥出破绽。

    不久,吴三桂和李国翰联兵出战,一举先击破张先壁军,溃兵冲乱了全军阵脚,王复臣也被包围牺牲,明军大败,清军也不敢追,退回汉中修养。

    历史传统观点以结局推导错误,他们认为刘文秀不采纳其观点,舍弃了‘围城的机会’而错误的选择了‘仓促攻城’。

    但朱慈煊却有自己的观点,兴许这是一个加深信任的机会。

    至于常德战役比保宁之战还惨,

    永历九年(约1655年春),无心战事的刘文秀受了孙可望的命令,率领卢名臣、冯双礼等出兵,计划先攻占常德,切断洞庭湖西面湖北、湖南的通道,然后收复长沙、衡阳、岳州,得手后再北攻武昌。

    按照刘文秀的部署,明军进攻常德采取水陆并进的方针。派卢明臣率领一支军队乘船由沅江前进,自己率军由陆路进发。

    当时,正值涨水季节,卢明臣的军队乘坐一百多艘船只顺江而下,四月十七日即攻克桃源县,活捉清朝知县李瑢。刘文秀亲自带领的主力却因为连日下雨,溪水猛涨,道路泥泞,行进非常困难,“马步兵滞留数十日”,根本无法同卢明臣所统水路军队配合作战。

    结果,由于得不到陆路明军的支援,激战到次日,卢明臣中箭落水牺牲,水路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清军乘胜加强了面对辰州的防务。刘文秀水、陆两路夹攻的计划既告失败。

    这场战役并非没有亮点,比如水陆并进的构想很好,然并卵,战术上水陆两军因为速度而脱节,结果又把大将卢名臣送出去了。

    自己如果能趁机指出其长处和不足,倒是应了沫天波的劝诫。

    第二日,朱慈煊依着惯例与刘文秀在昆明城边的江上来回游了两次,然后回到岸上,拉着老师一起谈论天下大势。

    刘文秀先问道:“殿下,今日想跟为师讨论哪场历史上的战役?”

    朱慈煊没有直接应答,而是岔开话题道:“学生听黔国公说,如今建奴的将领,最强的便是吴三桂。”

    “黔国公所言不差,建奴虽然名将颇多,但论起用兵之道,勇冠三军,吴三桂的确可谓第一。”

    “学生还听老师说,这吴三龟却在川蜀战场败给了老师,让老师打得作了真正的乌龟。”朱慈煊笑呵呵给刘文秀戴了顶高帽。

    “黔国公谬赞了,”刘文秀连连摇头,黯然道:“那次战役却是老师败了。”

    “老师都将那吴三桂打得变成吴三龟,输的只能龟缩在保宁了,如何不是赢了?”朱慈煊并不同意刘文秀的自责。

    刘文秀呆了一会儿,不以为然笑道:

    “败军之将,虽然引以为耻,却也有勇气说出来,殿下既然想听,为师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日殿下挥师,兴许可以避免为师的错误。”

    “谢谢老师,”朱慈煊大为欣喜。

    刘文秀笑了笑,回忆道:

    “那一年,殿下才四岁,清将吴三桂及都统李国翰进犯,连破成都、重庆等重镇。为师奉命带着王复臣等人出川南。”

    说到这里,刘文秀的脸上出现难得的灿烂笑容,顿了顿,才道:

    “我军接连大胜,七月攻叙州败清将卢光祖、杀总兵南一魁,再攻重庆进围成都,杀清朝知府周基昌。吴三桂引兵来战,我军阵斩都统白含贞、白广生等,八月九日围困吴三桂,建奴军死战突围逃往绵州,此战斩杀清军万人,迫使吴三桂败走保宁。”

    朱慈煊先前虽然知道刘文秀开始占了上风,却没想到把吴三桂打得这么惨,不由道:

    “那吴三桂统率的关宁铁骑号称不败之师,原来被老师打得那么惨,看来也是徒有其名。”

    刘文秀脸上笑容消失,摇头道:“战场之上讯息万变,除非彻底击溃对方主力,否则赢了几场对大局无助的胜利,也是无益。”

    “这话,晋王老师也曾在学生耳边反复提过,学生一定记在心里,”朱慈煊深以为然得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么,后来呢?”

    刘文秀道:“此时建奴在四川的地盘只有保宁一座孤城,于是商量准备弃城退往汉中,四川巡按郝浴坚持不肯,建奴便开始守城。”

    说到这里,刘文秀开始变得悲伤起来:

    “为师记得,那一日是十月二日,我军开始攻城。那时候,军队远离云贵,后勤已经跟不上,为师见敌军弱小,便轻率攻城,结果被吴三桂窥出破绽。反胜为败。连王复臣将军也牺牲了。”

    说着,刘文秀开始呜咽起来,挥拳重重打自己手上,道:“为师若是听取王复臣将军的建议,他便不会枉死。是为师害死了他,是为师害死了他。”

    “这一战,老师的出发点,未必不对。”朱慈煊见时机已到,立刻上前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