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167章中路血战(下)

第167章中路血战(下)

    多罗贝勒杜兰得了平西王吴三桂的承诺,心下宽心,不敢再停留片刻,当即辞了吴三桂,领着副将阿泰赶到阵前百米处。

    这时,吴三桂的人马已经从朕前退了下来,将先锋攻击位置让给杜兰所领的数千八旗精锐;只有吴三桂的大将夏国相仍跟随着他。

    夏国相指着百米外的狭长山道,轻轻道:“前方地势狭窄,明军居高临下,又有火炮帮助,他们若是一味防守,只怕攻起来费力气。贝勒爷,可想好如何破敌?”

    杜兰傲然道:“狭路相逢勇者胜,短兵相接,以血还血便是。“

    “贝勒爷所言甚是,”夏国相笑了笑,又摇了摇头道:“只是如此一来,只怕八旗将士的伤亡会很大。”

    杜兰微微颔首,低声道:“兵贵神速,我军需得尽快突破明军的中路,夏将军可有妙计?

    夏国相低声道:“不如让绿营将兵先出击,磨掉明军的锐气;然后贝勒爷再领着八旗将士攻山。”

    顺治初年,清兵将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参照明军旧制,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与八旗兵相比,绿营兵地位低下,常常充当炮灰的职能。清兵征战中原,无论是多尔衮还是后来的多铎,都沿用的这办法。

    杜兰心中明白,却连连摇头道:“兵贵神速,杜兰不敢丝毫懈怠。再说,今日是我杜兰与众将领为卓大帅报仇,岂能假托他人之手?”

    夏国相嘴角微微一笑,没有应声。

    杜兰哈哈大笑,朝旁边众将道:“众位兄弟,今日我等为卓帅报仇,可有想后退者?”

    众将士高呼道:“誓死为大帅复仇,誓死为大帅复仇。“

    数千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动得山谷间地动山摇。

    夏国相抚掌赞道:“贝勒爷治军有方,如今将士一心,士气高涨,定能一举攻破中路。”

    话音未落,突然,山顶上擂鼓震天,一队人马从山峰上冲了下来,为首一人,身材魁梧,手上挥舞着大刀。

    待杜兰发现,这明军将领已经冲到阵前。

    杜兰神色镇定,目光如电,高喊道:“来者是谁?胆敢前来送死!“

    “哈哈,吾乃马宝是也!特来取吴三龟的人头!”

    这明军将领一声大喝,手中挥舞着大刀劈开了清军的前列军阵,转瞬间将数颗清兵的头颅在空中飞扬!

    这身材魁梧的明军将领正是马宝,他见清军士气高涨,别领着三十名明军直冲下来,眼疾手快,第一刀劈开了清军的军阵,第二刀已经取了三名清军的人头。

    “马宝,马宝,为大帅报仇,为大帅报仇!“杜兰和阿泰同时恨恨两声,双眼喷出激动的怒火。

    杜兰振臂高呼道:“生擒此人者,赏金万两!封万户侯!”他一边喊着,一边想冲上阵前。

    夏国相拦住杜兰,劝道:“那马宝凶猛,贝勒爷乃是先锋统帅,切不可鲁莽行事。”

    杜兰哈哈一笑,不顾夏国相劝阻,冲上前去。

    无奈山道狭窄,那些士兵一见到杀死卓布泰的仇人已然冲动难忍,加上杜兰的奖赏,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奋勇上前,如此一来,反而挡住了杜兰,让他行至阵前五十米处便难以移动半步。

    更糟的是,狭窄山道乱阵容易结阵难。清军的奋不顾身虽然使得军威大振,但却破坏了先前的阵法,使得攻击凌乱不堪。

    而马宝却是如虎添翼,所领明军始终以锥形阵同进同退,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清军纷纷授首。

    杜兰瞧在眼里,大喝道:“众将听令,敌军十步之内迎敌,十步之外,原地不动,列阵!”

    这些清军不愧是精锐之师,奉军令如山,十步之外的清军开始驻地不动,结成队列。

    马宝领兵一连杀了数十名清军,但见清军在杜兰的号令下很快整顿军阵,丝毫没有慌乱迹象,朝着杜兰大吼道:“兄弟们,与我上去宰了那个建奴!“

    杜兰见马宝冲上前来,心头大喜,号令阵前士兵两边散开。待马宝冲入阵中,距离自己二十米之时,又号令前后清军将马宝围住。

    由于山道狭窄,马宝等明军虽然围住,但也只是前后被困;加上马宝等明军骁勇无比,严阵以待,一时半会,清军却是奈何马宝不得。

    杜兰见马宝一人挥舞着大刀宛如杀神一般收割着清军的头颅,不由又惊又喜:“这明军竟有这般厉害人物,辛好他中计入了自己包围,否则要拿下他,可要费些功夫。”

    “恭喜贝勒爷,这马宝如今已经是瓮中之鳖,卓大帅泉下有知当瞑目了,“说话的是夏国相。

    原来,夏国相见杜兰冲上来,自己也跟了过来。

    杜兰虽然一脸兴奋,却道:“听说马宝乃是明军的国公,他如今被困,那高文贵岂能见死不救,我倒是希望明军能倾巢而出,与我清军决一死战。“

    夏国相心中一凛,轻声道:“眼下为大帅报仇要紧,消灭明军倒是其次。”

    杜兰摇了摇头,重重说道:“杀死大帅的不是马宝,而是他背后的李定国,只有灭了明军,杀了李定国,才能真正为大帅报仇。”

    夏国相脸色变了变,躬身道:“贝勒爷所言甚是,只是眼下这种状况,高文贵未必会出兵相救吧。”

    他的话没有说完,又听到山上擂鼓声响了起来,又有一队明军冲下山来,为首一人高大威猛,满脸杀气,一身戎装,手上挥舞着一支银枪,正是李定国的四大金刚之首,天威营统帅高文贵。

    “哈哈,贝勒爷真是料事如神,”

    夏国相神色变了数次,立刻抱拳朝杜兰恭喜起来:“想不到这高文贵这般沉不住气,竟然敢不自量力领着数百人出战,倒是省了我们不少功夫。”

    杜兰虽然稳重沉着,但终究年轻气盛,此刻也喜形于色道:“大帅在天之灵庇佑,这次我大清定能一举重创明军,替大帅完成未竟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