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188章 绝望的吴三桂

第188章 绝望的吴三桂

    李定国冷冷道:“如今吴三桂自身难保,他若再负隅顽抗,下场便跟多尼、卓布泰一般;你既然是他心腹,就应劝他尽快归降,而不是说这些挑拨之言。”

    夏国相本意便是来归降的,听了李定国之语,又深深作揖,问道:“晋王肯接纳平西王爷的归降?”

    李定国正色道:“只要吴三桂真心归降大明,陛下心胸旷达,想来定会不计前嫌,赦免他先前的罪过。“

    夏国相望着李定国,缓缓说道:“平西王爷投降的是晋王你,为何需要明朝的皇帝赦免罪过呢?”

    “大胆,”李定国瞠目怒视,打断了夏国相的话,义正言辞道:

    “定国敬重先生是读书人,对先生始终客气;而先生却三番五次出言挑衅;那吴三桂既然无心归降,便等候着我李定国手中的屠刀吧。”

    说罢挥了挥手道:“先生若非读书人,就凭先前之言,我李定国就杀了你;罢了罢了,我李定国不杀读书人,你且回吧。”

    夏国相叹了口气,颇为惋惜道:“晋王用兵如神,谋可定天下;可是这谋身之道,却是连淮阴侯都不如。”

    李定国也颇为惋惜瞧了他一眼,昂然道:“只要能将满清驱逐出中原,恢复大明万里河山,即使真如先生所说,李某也不后悔。”

    夏国相惊讶万分,嘴巴张大得可以放下自己的拳头,难以理解得望着李定国,问道:“晋王,你…你这到底图什么?”

    其实他心里想的是,你一个反贼,图这些做啥?

    李定国自然没想到这些,他笑了笑,神色庄重无比,宛如一个虔诚的教徒,以手指天,悠悠道:“他日在天上,与武侯、文相一起看到大明百姓安居乐业,人人能吃饱饭,不再受你们鞑子的欺侮!”

    夏国相的脸扭曲得像变了个人,用手指着李定国,脸上一片骇然之色。过了一会儿,朝李定国拜了拜道:

    “不管胜败如何,晋王当名垂千古!”

    言罢,转身出了营帐。

    李定国不知为何心中动了恻隐之心,朝他喊道:“先生才学卓越,理当报效朝廷,何必追随吴三桂,辜负了一生所学。”

    “各为其主,”夏国相大笑几声,已经远去,奔回吴三桂军营。

    就在夏国相与李定国交谈之际,

    在吴三桂的临时军营内,一直以来志得意满、泰山崩与前而面不改色的吴三桂如今像是斗败了的大公鸡,神色黯然,独自在营帐内不停踱步。

    夏国相走后半个时辰,杜兰作战不利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汉人官兵的耳朵之中。

    不知道是哪个愣头青打响了反抗的第一炮,第一个割断了自己的鼠尾辫子,然后喊出一声:“奶奶的,大汉男儿,岂能数典忘祖,与辫子同伍!”

    他的话音刚落,人头便被惊慌失措的满族官兵砍了下来!

    他的脑袋虽然不在了,但声音却传到了数十个汉人官兵的耳朵之中;这里面又有数个人挥刀割断了自己的鼠尾辫子。

    很快的,这几个人也落得和第一个人一样的下场;但是他们每个人的声音都传给了数十个人,于是又有数百人割断了自己的鼠尾辫子!

    紧接着,是上千人!

    这一下,轮到高高在上的满族官兵颤颤发抖了。

    这些割了辫子的汉人官兵一个个眼睛冒着绿光,像是饿了三天三夜的老虎,已经闻到了不远处传来的浓郁肉香,疯狂得扑向了他们眼中的猎物。

    吴三桂对此早有准备,已经提前领着自己的辽东精锐脱身在外;只是营帐数里外的厮杀之声震动山间,不停得传入他的耳中,令他心惊胆颤。

    更令他恐惧的是,他的辽东精锐虽然是八旗军;但也都是汉人呀!

    这时候,唯一能令他信任的人不过寥寥百名家奴,还有他的心腹夏国相、胡国柱而已!

    “不知道,国相与李定国谈得如何了?”等待中的吴三桂脑海中闪过一个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念头,他竟然有投降的念头?

    不,我吴三桂堂堂大清帝国的亲王,岂能屈身于一个反贼?

    他立刻扑灭了这个荒唐的念头。

    但这该死的念头却如同荒野中的野草一般,刚刚灭了;又在别处长了出来。

    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这时候的吴三桂,颇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

    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吴三桂终于等到了夏国相。他冲上前去,激动得抓住了他的手,问道:“国相,谈得如何?”

    夏国相摇了摇头,眼神带着迷茫和失望,将自己与李定国的对话粗略说了一遍。

    吴三桂越听越是心凉、越是失望;待全部听完,将这失望转为愤怒,低声骂道:

    “这个李定国,真是愚蠢至极,如今明朝气数已尽,他却偏偏要忠于明朝;这个愚蠢之人,他只配做个武夫,难成大事,难成大事;老夫若是跟了他,下场只怕比今日更惨。”

    他絮絮叨叨骂了一阵,心里还不解气,诅咒道:

    “哼哼,他李定国想学武侯,只怕也会跟武侯一般,命不久矣。”

    “父帅说得极对,“夏国相从未见吴三桂如此失态,心中暗暗震惊,待他咒骂停下来,忙附和道:

    “孩儿瞧晋王面色,似乎有旧疾在身,只是凭着一股鬼神之志压着;他若大权独揽倒也罢了,他如今选择效忠那没主见的明朝皇帝,便会受制于对方;只怕过不了几年,就会一命呜呼了。”

    吴三桂沉思道:“李定国若是死了,这明朝也就只剩下一堆破铜烂铁,不堪一击;呵呵,这天下最后还是满人的。”

    夏国相微微点了点头,却又奇怪说了一句:“那倒也未必。”

    这句话一脱口,便道:“父帅,眼下败局已定,即使是淮阴侯复生、项羽再世,也难以力挽狂澜。主公应该早作打算,想想如何逃脱此地?”

    吴三桂点了点头,长叹道:“这李定国用兵当真厉害,为父细细回想,他在这磨盘山布局得天衣无缝,只怕难以逃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