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14章 余波4,满清议政大臣

第214章 余波4,满清议政大臣

    鳌拜随宫中太监行到议政大殿,远远见殿上已经站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

    这老者精神矍铄,目带威严,正垂手而立,站在大殿的左上侧位置。

    鳌拜加快脚步,上前朝老者拜道:“索大人老当益壮,竟然比鳌拜先到一步。”

    老者笑着回礼道:“鳌少保见笑了,陛下事大,索尼不敢怠慢,只得马不停蹄赶了过来。”

    原来这位老者便是大清议政大臣之首索尼。

    索尼属于满洲名门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皇太极病死后,与鳌拜一起因为拥护皇太极一脉而得罪了多尔衮,遭到贬谪。后来,多尔衮病死,顺治亲政,特召索尼回来,恢复之前的世职,提拔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成为顺治朝首席满洲大臣。

    索尼与鳌拜均是正黄旗统领,资历在鳌拜之上。八旗军中最讲资历,鳌拜虽然军功第一,也不敢对索尼有不敬之心。

    他见索尼话里有话,只能一笑而过,开门见山,直入主题问道:“索尼大人,你老可知陛下深夜召见我们,所为何事?”

    索尼一脸茫然,反问鳌拜道:“索尼老迈,已经久不伺候陛下左右;鳌少保可知何事?”

    鳌拜也不傻,自然也是一问三不知。

    其实两人心知肚明,都已经知晓前因后果,只不过在宫中要地,还是要装聋作哑,免得受皇帝猜忌。

    不一会儿,其他大臣范文程、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人也到了,互相行了礼数,然后分站两侧。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站在一侧,汉人范文程孤零零一人站在另一侧。

    轮值太监见人已经到齐,取出五份稿件,分别送到五人手中,叮嘱道:“陛下吩咐,这份军中要件,请诸位大臣先行看着。”

    鳌拜粗粗扫了文本内容,见里面描述跟自己听到的相差无几,却不得不装作骇然样子,吓得文本都掉在了地上。

    环顾左右,索尼等人也皆是如此。

    都连连惊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跟明镜似的,都在暗暗思考着磨盘山战役的结局对他们、他们自己、他们背后的家族,还有对大清朝的影响。

    索尼更是上前一步抓住轮值太监的手,问道:“公公,这..这怎么可能?莫不是陛下在跟老臣开玩笑?”

    轮值太监躬身道:“索尼大人,自然是真的,这是罗平郡王和洪大人亲自给陛下的奏折。”

    索尼啊了一声,整个人瘫软在地,以手捶地道:“天不佑我大清,天不佑我大清呀!”

    其他人也是脸色痛苦,嗷嗷大哭,唯有范文程走上前来,问轮值太监道:“陛下和皇太后身体安好?”

    轮值太监躬身道:“回禀范大学士,陛下和皇太后虽然伤心,但受天庇佑,自然无碍。陛下召集诸位大臣,希望早作定夺。”

    索尼起身领命道:“索尼适才失态,倒是让公公见笑了。”

    刚说完,就听到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陛下到!”

    众人齐齐躬身跪拜道:“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珠帘打开,进来一个二十多岁少年,神情俊秀,脸上愁眉不展,正是大清皇帝顺治。

    这次云贵之地得而复失,满清八旗损失惨重,他心急之下,连夜召集了几个朝中要臣商议大事。

    参会之人都是朝中议政大臣,唯一的例外是范文程。他是汉人,无缘议政大臣之列;但他辈分极高,是大清文治第一功臣;也是辅助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的三朝老臣。

    顺治望着这群朝中老臣,心头稍宽,举手道:“众位爱卿不必多礼。今日召集诸位,共商国事。”

    众人起身站在旁侧,顺治命宫中太监为他们准备了椅子,这才说道:

    “西南的战事不利,诸位爱卿已经知晓了。”

    索尼等人均是脸色愧然,齐上前叩首道:“微臣办事不利,让陛下心忧,实在有罪。“

    顺治摇头道:“这三军统帅多尼是朕自己选的,与诸位爱卿有何相干?若是真要怪罪,朕才是有罪之人。“

    说着,上前拍着鳌拜肩膀,抚慰道:“鳌少保,还请节哀顺变。“

    鳌拜起身拜道:“胞弟卓布泰身为三军统帅,未能节制三军,反而中了贼人的埋伏,鳌拜恳请陛下降罪,替胞弟承担战败之过。“

    “胜败乃兵家常事,鳌少保何必自责?“顺治宽慰了两句,又道:

    ”令弟卓布泰将军为我大清征战四方,战功彪炳;遮炎河大败明军,破敌二十万,杀李定国长子和妻眷,如此大功,足以抵过。这次中了贼人埋伏,不幸殉国,理应嘉奖抚慰才对!朕已经下旨,追封卓布泰为忠义公,子孙世袭。”

    鳌拜叩拜道:“陛下鸿恩浩荡,鳌拜唯有为大清鞠躬尽瘁才能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顺治欣慰笑道:“有了鳌少保这句话,朕心甚慰。鳌少保,诸位爱卿中,就你对战事最为熟悉,你先来说说,这贼人李定国来势汹汹,该当如何应对?”

    本来索尼位在鳌拜之上,如果询问国事,理应先问索尼才对。

    但顺治却第一个问鳌拜,意味着,在经历了磨盘山大败之后,军功赫赫的鳌拜在顺治心中的地位已经在索尼之上。

    鳌拜心中大喜,沉思了一会儿,朗声道:

    “启奏陛下。微臣以为,领兵打仗,军纪威严乃是首要。太祖太宗之时,我大清虽然兵马不过数万,但能百战百胜,皆是因为奖惩分明。

    陛下仁慈爱民,虽是国之大幸,百姓之福,但对于行军打仗却是无益。微臣恳请陛下重肃太祖太宗之时的铁血军纪。“

    “鳌少保言之有理,“顺治微微颔首,淡淡道:”说来也巧,罗平郡王的奏折里也提到了军纪,所言和鳌少保相差无厘。“

    说着从衣袖中取出另一份奏折,递到了鳌拜手中。

    鳌拜伸手接过,见奏折中的文字笔迹并不工整,歪歪斜斜,显然是罗平郡王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