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26章 朱慈煊的铁粉

第226章 朱慈煊的铁粉

    陈家明低声道:“若如太子殿下所说,陛下一年半载后就要回归中土,这些朝中官员定然是神情自若,节律慎行才对。”

    朱慈煊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继续问道:

    “若是陈公子猜测是对的,公子身为商贾,自然也会趋利避害,那与你的叔叔有何区别?”

    “草民跟叔叔自然不同?”陈家明神情猛地严肃起来,直起了腰,挺起了胸膛,整个人也显得庄重起来。

    朱慈煊瞧他精气神陡然一变,心神一振,深吸了口气,依旧笑道:“凭什么?”

    “就凭草民的名字。“陈家明声音大了一些。

    “陈家明,“朱慈煊细细品读起这三字,笑道:“莫非是家中长辈希望陈公子将大明当作自己的家?”

    “正是如此,”陈家明神情忽地黯然起来,喃喃自语道:

    “草民出生那年,恰好大明皇帝吊死梅山的消息传到缅地;父亲悲痛大哭,便违逆了几个祖父的意思,坚持给草民取了这个名字,这是父亲老人家对草民的期望。”

    朱慈煊知道他父亲已经亡故,安慰道:“陈公子,小王真是不该,勾起了公子的伤心旧事。”

    “殿下言重了,“陈家明苦笑几声,望向窗外方向,追忆道:“自从家父亡故后,草民每日都会提醒自己,不要忘了父亲大人的嘱托。”

    “令尊大人忠君爱国,实在令小王钦佩,”

    朱慈煊最是崇敬这种爱国人士,对陈家明的好感又恢复如常,叹气道:“令尊神采,令小王向往;可惜英年早逝,小王无缘拜见,实在是人生遗憾。”

    “殿下有这番心意,家父泉下有知,也可瞑目了,”陈家明朝朱慈煊拜了拜,转而恨恨道:“若非家中几个祖父和叔叔百般刁难,家父也不会英年早逝。”

    朱慈煊二世为人,对陌生之人提防心极大,即使对陈家明颇有好感,对他口中所言也是半信半疑;他故意啊了一声,追问道:“小王见陈老对你这个侄儿很是照拂,岂会害你的父亲?”

    陈家明哼了一声,低声道:

    “缅地掸邦陈家,富甲四方;但家资却大多来自父亲之手。草民八岁那年,家父听到大明各地义军奉陛下为尊,共同反清,心绪激动,便召集几位祖父、叔叔商议,希望将自己名下家业移到中土,将家资捐给大明抵御清军所用。

    几位祖父、叔叔大为惶恐,觉得此举大逆不道,会让陈家衰败;于是便勾结了当地陈家族长和缅地官员,以父亲得了失心疯之名,将父亲关了起来。不久之后,父亲便郁郁而终。”

    “这就怪了,你的祖父和叔叔害了你父亲,为何还让你掌管家业?还带着你来参拜我大明皇帝?”

    沐忠亮受沐天波影响,对于家族观念看得极重,内心尤其排斥陈家明说自家叔叔的坏话,他觉得陈家明这话里有不少破绽,便指了出来。

    “世子所言不无道理,”陈家明朝沐忠亮抱了抱拳,解释道:

    “他们当然想要家父的家业,但陈家家规犹在,有草民这个长子在,也轮不到他们的份。”

    他见朱慈煊和沐忠亮眼神中的诧异,又补充道:

    “不瞒殿下和世子,父亲和母亲为了保护父亲闯下的家业,在草民十一岁那年,就将家业传了下来。至于这次机会,那是草民用家中最重要一块地契才换来的机会。”

    沐忠亮微微点头,内心里开始有点相信这少年的话,问道:“陈公子费尽心思,想见到殿下,是希望殿下帮你主持公道吗?”

    “草民费劲周折,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公道,”陈家明摇了摇头,双目注视着朱慈煊,一字一字说道:“草民只想看看,经历了国破家亡,昔日那个自信、骄傲、胸怀天下的殿下还在不在。”

    “他这话是何用意?”

    朱慈煊神情一愕,盯着陈家明的眼睛,希望从他的眼睛中瞧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陈家明笑了笑,躬身道:“父亲早逝,草民十二岁就开始行商,奔走于大明和周边诸国;那年草民十三岁,前往昆明采办茶叶,不巧昆明遭遇叛军围困,便在昆明呆了多日,有幸见到了殿下的少年英姿。”

    朱慈煊和沐忠亮对望几眼,心中均是猜道:“他十三岁,那多半就是孙可望叛乱之际了。”

    果然陈家明满怀激动说道:

    “那时,昆明城被孙可望叛军围困,城中上至皇帝陛下,下至贩夫走卒,皆是一片惶恐;只有殿下一人挺身而出,带着几名护卫前往城外,以大无畏的勇气、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了叛军首领,以一人之力扭转了天地乾坤,解了昆明城之围。

    从那一日开始,草民便觉得,我大明的未来在殿下身上!”

    “呵呵,那时候老子有外挂在手,哪需要什么大无畏勇气,分明就是老天爷赏给自己的装逼机会;”朱慈煊一下子明白过来,心中暗爽:

    “想不到那时候自己装了一回逼,还有这好处,逮了一个富豪粉丝。”

    他虽然暗暗高兴,但嘴上还是谦逊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如今朝中有父皇、有黔国公、有晋王、有蜀王..有众位大臣,他们才是我大明的希望和未来。”

    陈家明却是不容置疑道:”可是草民觉得大明的希望系于殿下一人。“

    “你,你?”朱慈煊被这个粉丝夸得有点惊恐起来。

    陈家明却直言道:“因为殿下年轻,跟草民一样年轻。而那些人都老了。人老了,难免会有很多包袱和顾虑,所以他们总是那么自私,永远只能瞧到脚下的自己、自己的家族;却很少人愿意看得更远。”

    …

    “老师先前曾说,清据中原十余载,人心已经归了满清。自己要重振大明,差不多等于改朝换代,更改天地命数。自己真要逆天而行,非借助自己前世的新制度和新文化不可。

    而这些新的制度和文化,的确是老人们所忌讳的!但自己身边所依靠的又恰恰都是一群老人,与自己同龄,能接受自己新思想的年轻人实在太少。兴许这个陈家明可以成为下一个自己的培养对象。”

    想到这里,朱慈煊的心绪大定,笑道:“陈公子说得颇有几分道理,振兴大明的确需要许多像公子这样的年轻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