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29章 此间乐,不思蜀

第229章 此间乐,不思蜀

    主子脸上无关,做奴才自然要为主子分忧。马吉翔见朱由榔神色不悦,登时大怒,呼出锦衣卫欲教训起汉人通事。

    沐天波一见不对劲,赶紧上前拦住锦衣卫,转身朝朱由榔纳谏:“陛下,微臣以为,虽然大明是缅地的宗主国,但此次却是逃难而来,微臣知道,陛下知道,马大人自然也知道,那缅王自然也知晓。”

    朱由榔本也是这般想的,连连同意沫天波想法,于是去传那汉人通事。

    汉人通事走上船,也不行礼,而是拿出明神宗时颁给缅地的敕书,要与朱由榔的敕书相核对,结果发现玉玺大小稍有出入,便对永历朝廷的正统地位产生怀疑,口中更是扬言,要禀告国王陛下,将朱由榔一行驱逐出缅地。

    他这一说,朱由榔登时吓得差点晕了过去,幸好一旁站着的朱慈煊眼疾手快,一把将他父皇扶住,才没有出了洋相。他附耳提醒:

    “父皇不用担心,大明黔国公沐家常与西南诸国有文书往来,兴许老师那边可以帮上忙。”

    他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因为他知晓这段历史。

    历史上,朱由榔一行因为印玺不符遇困;幸亏沐天波携有历代相传的征南将军印。这枚公印在同西南沿边土司和接壤国家往来文书中经常使用,汉人通事对比之后才解除了疑惑,允许永历帝和他的随行人员暂时居留境内。

    果然,经过沐天波的出面斡旋,一切如朱慈煊所料,误会解除,父皇朱由榔这一行人这才被允许暂时留在缅地境内。

    但经过这场印玺风波,父皇朱由榔和随行的官员锐气大减,一个个又开始心惊胆战起来,生怕缅地官员突然为难他们,将他们驱除出去,送到满清的虎狼之口。

    过了几日,外面又有噩耗传来。

    原来,由重臣潘世荣带领取陆路南行的明朝官员已经在前几日到达了缅都阿瓦城隔河对岸处。由于人马杂沓,引起缅地国王的不安,他说:“此等非避乱,乃是阴图我国耳!”于是派出兵丁加以包围,强行把这批南明人员不分男女老幼分别安插于附近各村民家看管,一家一人,禁止往来。这批南明人士顷刻之间妻离子散,家产荡尽,失去了人身自由。通政使朱蕴金、中军姜成德被迫自缢。

    朱由榔听到这个噩耗,彻底放弃了对缅地国王的美好期待,整个人一片颓然,只余下苟活下去的念想。

    侥幸的是,到了第二日,缅王派来人马,告诉朱由榔:”国王已经为大明天子准备了住所,请陛下等人前往暂住。”

    朱由榔和明朝官员听了都喜出望外,待到阿瓦城河畔自己的新居,才发现不过是临时用竹子围造的一座小城,里面建了草房十间作为朱由榔等皇室人员的住所,其他随行官员人等只能自行构房居住。

    有明朝官员忍不住指责缅地官员招待无方,皆被朱由榔劝阻。

    朱由榔彻底心如死水,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自我劝慰道:“有安身之所,一切都好。”说完领着朱慈煊向缅地官员行礼谢恩。

    待缅地官员离去,朱由榔领着朱慈煊进了院落里的草屋,深深舒了一口气,喃喃低语:“这里总算安全了,这里总算安全了。”

    朱慈煊皱了皱眉头,摇了摇头:“父皇,缅地小,清兵始终会打过来的。”

    朱由榔却反过来劝朱慈煊:“缅地虽小,但地势复杂,运输粮草极为困难,属于易守难攻之地,这也是为何我大明嘉靖皇帝要放弃缅地的原因。再说,缅地国王肯收留我们父子,便是大恩德,煊儿可不能生出不满之心。”

    朱慈煊知道多说无益,也不想白费口舌,只能连连点头。

    过了一会儿,有护卫通报,太子殿下的房间已经收拾好了。

    朱慈煊被领到一个单独的房间,仍是与沐忠亮同住,这让他很是欣喜。

    待护卫离开,沐忠亮便取出纸笔,开始在纸上画画。

    朱慈煊上前一看,发现他画的是一张地图。

    只见三条大河在一个地方汇聚,中间有一个类似岛屿的城市。

    “这不就是阿瓦城吗?”

    朱慈煊笑道:“阿亮兄弟,你画这做啥?“

    沐忠亮指着地图上面的城市,惊道:“我在想这缅王还真能选地方,你瞧这阿瓦城三面绕江,全是天然安全屏障,只有浮桥才能抵达,可真是易守难攻之地。”

    朱慈煊瞧了瞧连连称是,笑道:“这么说,我们住在河畔对岸倒是好事,免得晋王派军队来接我们容易一些。”

    “也不简单,”沐忠亮指了指地图不远处,见上面画了几条河流,摇头道:“这一带水流密布,晋王若是派大军来接,需有水师助阵才行。除非轻装突袭,攻缅方一个措手不及。”

    朱慈煊点点头,知道历史上李定国曾经组织大军想营救朱由榔,第一次因为朱由榔自己害怕回去,便托人欺骗李定国自己已经跑到福建投靠郑成功了;以后朱由榔在缅地实在呆不下去了,又希望李定国领兵来救;但李定国因为缺乏水师,加上投鼠忌器,就再也没有机会救出朱由榔了。

    沐忠亮见朱慈煊眉头紧锁,开解道:“殿下只管放心,晋王善兵法,自然有法子接我们回去。”

    顿了一会儿,又低声道:“实在不行,便悄悄接殿下一人回去也行。”

    朱慈煊心中一震动,见他眼神颇为认真,显然受了他父亲沐天波的影响,淡淡笑道:“你也说了,晋王善兵法,自然有法子的。”

    他坐了下来,取出佛经,笑道:“这缅地上下皆信佛,塔林比茅厕还多,我们还是入乡随俗,也研究研究佛法吧。”

    沐忠亮轻声笑道:“殿下将塔林比作茅厕,小心佛祖怪罪。”

    朱慈煊合十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佛祖眼里,万物皆空,哪会理会这些闲事?”

    两人斗了一下嘴,便各自翻阅书籍。

    朱慈煊细看起了佛经,而沐忠亮仍在专研缅地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