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266章 放开手脚结交武将

第266章 放开手脚结交武将

    朱慈煊入缅以后,一门心思都想着怎么逃离这鬼地方,也没有心思欣赏周边风光;如今心愿遂成,不由整个人轻松不已,抬起头,看到缅地上空的天空,才发现原来缅地的天空也很美,并不逊色于云贵江南,这时又回想起入缅之后的坎坷往事,宛如隔世一般,不由驻足长叹。

    刘文秀对于年少太子的行为举止已经见怪不怪,这太子殿下既然是天命之人,自然不可与凡人同日而语,年纪轻轻,偶尔有些老人之态也是稀松平常。

    过了好一会儿,朱慈煊神情平静下来,才到:“老师,请带学生去拜会诸位将军。”

    “好,”刘文秀神色大喜道:“老师正有此意。”

    乱世之中,谁掌握了枪杆子谁就能掌控天下;以前自己需要避嫌,现在没了这套约束,可不能错过这个结交军中诸将的大好机会。

    朱慈煊随着刘文秀走下山,见山下明军军容整齐,威风凛凛,与缅甸官兵截然不同,山下一里处,明军已经建了一个临时军营。

    朱慈煊随刘文秀距离军营几百步距离,便听到军营中传来欢呼之声,

    “殿下回来了,蜀王回来了,”

    不一会儿,军营中走出十多名将军,远远朝他跪拜道:“属下拜见太子殿下,拜见蜀王!”

    朱慈煊见为首一位将军很是陌生,低声问刘文秀道:“这位将军怎么称呼?”

    “殿下,他便是庆阳王冯双礼将军。”刘文秀淡淡笑道:“这次多亏了殿下的提醒,老师才能从狄三品手中救出庆阳王。”

    原来朱慈煊通晓这段历史,知道,昆明沦陷后,清兵入滇,晋王李定国西撤,冯双礼入蜀,被部将狄三品挟持降清,于是便在刘文秀入蜀之时,请刘文秀留意冯双礼和狄三品的行踪,希望能阻止这段历史悲剧。既然冯双礼现在完好无缺得站在自己面前,那便是老师救出了他。

    “老师客气,那都是仙人托梦,学生哪来这神机妙算的本事?”朱慈煊解释不清,便将这一切功劳都推给了仙人老祖宗。(仙人托梦剧情在卷一中有描述)。

    他一边说着,脚步却是没有停下,大步上前扶起冯双礼,喊道:“众位将军平身,小王这次能平安脱险,都亏了庆阳王与诸位将军及时赶到,小王在此多谢了。”

    说着,朝这些将领都深深作了一揖。

    礼多人不怪,何况朱慈煊知道,大西军的这些莽汉可比那些熟读圣贤书的读书人吃这一套。

    果然不出朱慈煊所料,他这轻轻的行礼很快换来了热烈的响应。冯双礼与这些将领纷纷喊道:“太子殿下千岁,太子殿下千岁。”尤其是冯双礼望着朱慈煊,仿佛望着神仙一般。一见便知刘文秀没少在他面前灌输‘太子殿下的神通本事’。

    朱慈煊瞧在眼里,喜在心头。

    自重生以来,盘踞在自己心头的黑暗终于过去了,经过自己数年的努力,历史这辆马车终于行驶进了自己期望的轨道之中。

    “老师,还请你为慈煊引荐诸位将军!”经历了整整四年的蛰伏,朱慈煊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得结交这些军中猛将。

    “属下遵命,”刘文秀虽然贵为亲王,又是朱慈煊的老师,身份远在朱慈煊这个无实权的太子之上;但他有意在众将中拔高朱慈煊的位置,因此对于朱慈煊的态度尤其恭敬,仿佛是朱慈煊的下属一般。

    他先领着朱慈煊来到冯双礼后面的一位将军面前,指着对方郑重说道:

    “殿下,这位是王辅臣将军,磨盘山一战,正是王将军杀了清军统帅多尼,这才奠定了胜局。”

    “末将王辅臣拜见太子殿下!”

    朱慈煊心头大惊,抬头一看,只见这名将军面孔白皙,长身玉立而眉如卧蚕,真得颇有点相似世上流传的吕布画像,不由大赞道:“怪不得王辅臣将军人称‘活吕布’,果然是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王辅臣激动道:“末将微名,想不到殿下竟然知晓。”

    朱慈煊笑道:“王辅臣将军的大名,小王许久之前就知晓了。”

    他这话可没有说谎,朱慈煊前世就知道王辅臣的大明,只是觉得此人生不逢时,未逢明主,最后死的有点窝囊。

    “昔日黔国公担任小王老师,曾经评过天下猛将,王将军也位列其中,所以将军事迹,颇有耳闻。”朱慈煊将这份功劳推给了资料沐天波,猛地想到刚才有一队明军如冲入缅官兵之中,如收割机一般收割着对方性命,笑道:

    “小王适才瞧见有一队骁勇之师,入缅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当真天下无双;不知是否就是将军?”

    “殿下夸奖,末将万万不敢当,”王辅臣的回应颇令朱慈煊感到惊诧,在他掌握的历史知识里,王辅臣可是狂狈之徒,连顶头上司、钦差大臣都敢杀的主。

    只见王辅臣谦虚道:“这缅军人数虽多,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才显得末将神勇无敌,若是换作晋王的军队,末将就只剩下匹夫之勇了。”

    他哪里知道王辅臣被窦民望、吴三省折服,也不好追问究竟,只能大笑了之。

    王辅臣又拱手道:“殿下大名,王辅臣如雷贯耳,这次见了真人,果然非同凡人。王辅臣昔日误入歧途,今日归正,定追随殿下,恢复我大明的万里山河。”

    “好,有王将军这样的忠勇无双之士,何愁大事不成,”朱慈煊听得有些飘飘然,顿时哈哈大笑。

    接着,刘文秀又向他介绍了军中马进忠、刘震等将军,朱慈煊一一记在心中。

    最后,朱慈煊在刘文秀等将军的簇拥下,踏入军中营帐。

    营帐之中,刘文秀要朱慈煊坐在主帅之位,朱慈煊哪里肯坐,坚持以学生身份站在刘文秀左侧,众将瞧了,神色愈发恭敬。

    公众场合,说得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语。

    刘文秀再次重申了此次大军入缅的目的,就是迎接陛下归国,接着鼓励众将:

    “如今我大军救了太子殿下,缅方便失去了掣肘我们的一大筹码,对于迎回陛下也算是成功了一半。众位将军可有好的法子,尽管道来。”

    王辅臣喊道:“奶奶的,这缅方将陛下关在了阿瓦皇城,弄得我们投鼠忌器,左右不是。如今太子殿下已经救了出来,我们大举进攻,谅他们也不敢对陛下无礼。”

    王辅臣的话直白粗暴。先前,缅王控制了大明的皇帝和太子,倘若将他逼得急了,他就杀了皇帝和太子,断了大明的传承。但现在就不同了,就算他杀了皇帝陛下,还有太子殿下。对于这些将军臣子来说,谁做皇帝不是一个样。

    这些话颇为有理,但换作别人是万万不敢这样说的,毕竟若是传到皇帝陛下耳朵中,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但是王辅臣这人本就是脑子不好使,加上自己是降将出身,急于找到一颗大树靠山,于是便直言不讳得说了出来。

    此话一出,登时营帐炸开了锅。

    军中除了刘文秀、耿双礼、马宝、吴三省等寥寥几人,其它诸将都纷纷摇头,指责王辅臣所言过于莽撞,对于陛下大大不利。

    朱慈煊虽不觉奇怪,心中却也有股莫名的怅然,但这股失望之感一闪而过,便朗声道:“王辅臣将军的话不无道理,但父皇的安危高于一切,以小王看来,我们还是先礼后兵。先派使者与缅王见面,请他放了父皇。”

    众将纷纷点头称是。

    朱慈煊知道这种大事情跟这些将军们也谈不出所以然来,朝刘文秀道:“老师,慈煊一夜未眠,有点困了,可否为学生准备一处安静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