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15章 被未中举的‘范进’陷害

第315章 被未中举的‘范进’陷害

    朱慈煊在泉州又走了一日,开始进入莆田地界。莆田属于福建八府之一的怀化府,是怀化府官邸所在。莆田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寺庙,就是后世以‘南少林’而闻名的莆田林泉寺。该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传说是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

    朱慈煊作为‘东南求经’的高僧,自然要前往南少林去礼拜。且说他走到子午时分,便在路边茶馆休憩。茶馆旁边有一群四十余岁的中年人正在吹牛,朱慈煊知道古代茶馆就是后世的BBS论坛,常能听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新闻。

    “老李,你明年还考吗?”

    “不考了,不考了,”一个身穿长布衫,身材消瘦的中年人摇头晃脑:“都考了三十年了,从前朝的崇祯皇帝考到如今大大行皇帝,哎,罢了,我李某人这辈子是与举人无缘了。何兄,我瞧你最近发奋用功,想必下次是志在必得了。”

    “李兄见笑了,我那是临时抱佛脚,不中用的。”旁边另外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人哈哈笑了笑,忽的眼睛眨了眨,神秘兮兮说道:“李兄,你听说了吗?街头的老柴中举了?”

    “怎么可能?不是还没有大考吗?”

    “听说他上个月举报了一个反贼组织,知府大人查获之后大喜,特别向总督大人推荐了他。要不,李兄,我们也留意留意,兴许大有机会。”

    “这等污秽之事,我李某人可不去做!”

    “李兄,哎…”姓何的中年人朝他抱了抱拳,一脸赔笑:“都怪何某一时多嘴,还请见谅。

    李姓书生神色颇为生气,一言不发。

    姓何的中年人苦笑几声,拉着其他人告辞离去。

    朱慈煊忽然对这姓李的中年人颇有好感,恰好他要问路,便走上前合十道:

    “请问施主,莆田林泉寺怎么走?”

    “前面直走三里便是,”姓李的中年人脸色变了变,问道:“大师,你去那里做啥?”

    “小僧去林泉寺礼佛。”

    “小生奉劝大师一句,还是不要去了。”

    “这是为何?”

    中年书生压低声音道:“前些日子有人在那里聚众闹事,被官府剿灭;听说许多和尚也受到了牵连,如今寺庙里只怕没有和尚了。小生见大师年纪轻轻,还是不要小心卷入其中---”

    “林泉寺乃是天下南佛之宗,小僧非去不可。”朱慈煊对他印象不错,朝他拜了拜,然后转身离去。

    朱慈煊走了半里路,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喊他:“大师止步,大师止步。”正是不久前劝说自己的李姓书生。

    朱慈煊停下脚步,转头一看,果然是他。

    李姓书生气喘吁吁赶了上来,朝朱慈煊合十道:“小生有一事相求,还请大师帮忙。”

    朱慈煊对他印象不错,合十道:“施主请说。”

    “大师慈悲为怀,能否在林泉寺做一场简单的法事,超度几日前被官府杀死的人?”

    “这是为何?”朱慈煊心中奇怪,怎得让自己超度反贼?

    “李某的弟弟也在其中,他如今被家族除了名,李某胆怯,不敢明目张胆得为他请超度之人。”

    “原来他弟弟竟然是反清复明的义士,”朱慈煊心中一惊,肃然起敬,颔首道:“小僧答应施主便是。”

    李姓书生身子动了动,问道:“大师帮着祭奠反贼恶人,难道不怕佛祖怪罪?”

    朱慈煊淡淡笑了笑:“谁对谁错,天知晓?”

    中年书生叩拜道:“李某代替死去的弟弟谢谢大师。”

    朱慈煊扶了他起来,轻声劝慰:“不必如此,理当如此。”

    书生心中感动,朝他磕了九个响头,这才转身离去。

    …….

    朱慈煊又走了三里山路,到了林泉寺门口,只见寺庙门可罗雀,也没有迎宾的和尚,他与胡一清径直走了进去,发现寺庙中只有寥寥几个和尚,根本不似佛教圣地。

    朱慈煊向他们出示了佛门弟子玉碟,住进庙中的厢房。

    待到第二日,朱慈煊想到李姓书生委托,便从和尚那里借了几样道具,开始设坛为那些被清军杀死的人超度。

    寺庙和尚忙出声劝阻。

    朱慈煊合十道:“小僧昨夜梦中,听到外面冤魂缠绕,久久不愿离去,小僧起了慈悲心,希望能相助他们进入轮回。”

    “大师,这万万不可,”庙中和尚摇头道:“大师有所不知,这里面有许多贼人,若是让官府知道,那可不好。”

    朱慈煊合十道:“佛祖心中众生平等,没有贼人坏人之说。”

    和尚见劝阻不得,只得远远离开。

    朱慈煊笑了笑,继续做起了法事。

    在法事做了一半之时,庙外冲进来一队官兵,将朱慈煊团团围住,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用镣铐铐住朱慈煊。

    胡一清上前拦住,挥手将一等官兵推倒在地,怒喝道:“阿弥陀佛,佛门之地,不可动刀动枪。”

    领头官兵指着朱慈煊道:“你这和尚在这里设坛做法,祭奠反贼,十有八九也是反贼。”

    说着大喝道:“李秀才,你瞧瞧,你口中的反贼是不是他们两人。”

    朱慈煊心中大惊,望向庙门口,只见一个中年书生畏畏缩缩走了进来,朝领头官兵点头哈腰道:“不瞒官爷,正是他们两人。”

    朱慈煊难以置信得瞧着李姓书生,大怒道:“小僧可是为了祭奠你的弟弟。”

    李姓书生(李秀才)朝朱慈煊合十一下,大义凛然道:“小生不曾撒谎,当日死在这里的反贼,小生弟弟便在其中。他虽然是我弟弟,但他做了反贼,就是我大清的仇人;小生为了我大清国,只能忍痛大义灭亲了。”

    “靠,这个王八蛋,太他妈阴险了,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做一套。”朱慈煊心头大怒,随即暗暗咒骂自己:“朱慈煊朱慈煊你是不是穿越穿傻了,二世为人,却还是这么傻这么天真,竟然这么容易相信别人的话;人心隔肚皮,岂能轻信他人?你若是以后真做了皇帝,只怕也活不了多久。”

    领头官兵没空理会朱慈煊的自责,朝旁边官兵挥手道:“将这和尚抓起来,送交到知府大人那里。”

    朱慈煊心想:“自己怀里有尚可喜和黄梧亲笔书信,倒也不用担心。这些普通官兵,有理也说不清,知府大人那里,反倒容易打发。”于是笑道:“好吧,那小僧便于你们走一趟吧。”

    李秀才脸色变了变,走上来朝领头官兵谄媚笑道:“大人,小生举报之功,还请大人记上。”

    “不用担心,若真是贼人,大人定让你中了这次的举人。”领头官兵冷眼瞥了李秀成一眼,不冷不热道。

    李秀才激动得连连磕头,欢天喜地的拜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