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55章 出兵台湾

第355章 出兵台湾

    “本王若是亲征,军中难免有人会起异心,”郑成功眉头紧缩,问道:“太子殿下可有解决之法?”

    朱慈煊道:“太子殿下说,延平王可命忠诚可靠之人守住明州重要据点。”

    “忠诚可靠之人?呵呵,那可难找得很,”郑成功苦笑几声,过了好一会儿,忽地眉头松开,拍手笑道:“有了,张尚书忠义无双,又精通兵略,小王就请他帮忙。”

    这与朱慈煊想法不谋而合,颔首道:“延平王此计甚妙。”

    郑成功舒了一口气,问道:“大师,这兵家之劫算是解决了;还请指点小王另外两个劫难。”他见朱慈煊每句话都是说在他心头,不禁越来越相信了‘劫难之说’。

    朱慈煊合十道:“延平王面临的第二个大劫是毒杀。太子殿下说,此事不必说出去,免得坏了天机,王爷可以先行核查身边的厨子,兴许会有收获。”

    历史上,先有一位厨子被满清买通谋害郑成功,不料这个厨子胆小自己招供了。呵呵,对不起了,这位厨子,等不到你自己招供了。

    至于一年后,满清对郑成功的致命毒杀,到底是郑泰还是郑成功的心腹马信,或者子虚乌有,这在历史上尚有争议,只能暂且放一放了。

    郑成功已经感激涕零道:“谢谢大师提醒,小王回去之后,便盘查每一位府邸的厨子。”

    说完兵劫和毒劫,朱慈煊深深吸了口气,因为第三个亲情之劫实在太可怕了;可怕到他不敢径直说出来。

    父亲被杀!

    祖坟被挖!

    还有自己的儿子与乳母乱伦,生下了孩子!

    这在古代社会,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人发狂!

    理了理思绪,朱慈煊缓缓道:“延平王,这亲情之劫,太子殿下叮嘱说,这是王爷遇到最大的劫难。建奴为了打击王爷,会从四面八方出击,希望王爷未雨绸缪。”

    刚说完,郑成功便叹气道:“哎,实不相瞒,昔日父亲归降,小王便想到会有今日。可惜父亲执迷不悟,小王也是无可奈何,此乃天命!”

    朱慈煊叹息一声,再次提醒道:“王爷的亲情之劫,远不止这些,请王爷有心理准备。”

    郑成功抬起头,挥手笑道:“罢了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王平生经历的劫难数不胜数,也不怕建奴的阴招!”

    “王爷胸怀天下,不计个人得失,实乃大明之福,”朱慈煊赞赏几句,复又重重说道:

    “太子殿下千叮万嘱,这世间最怕的是离间之计。何谓离间?让王爷与亲人离心离德。至于什么计谋,其实小僧和太子殿下也不知晓。只希望王爷心中要早作打算。倘若真有一日,这些匪夷所思之乱发生,请延平王切勿动怒,伤了根本。”

    “匪夷所思之乱?会是什么?”郑成功神色认真起来,喃喃自语,在亭子里反复踱步。

    哎,谅郑成功如何苦思冥想,也不会想到自己儿子会跟乳母乱伦。

    罢了,此事要在一年后才会促发,还是先拿下台湾再说。

    朱慈煊上前一步道:“延平王勿忧,小僧会在此处叨扰两年;直到王爷的这些劫难全部消除。”

    郑成功合十拜道:“有劳大师,小王感激不尽。”

    “延平王,小僧有一事相求。”朱慈煊躬身一拜。

    “大师请讲。”郑成功扶起他笑道。

    “几日后出兵台湾,小僧希望一同随行。”

    朱慈煊坚持要前往台湾,除了帮助郑成功尽快收复台湾,还有一个大的计划;看能不能与台湾总督葵一见上一面。

    这个台湾总督在回到荷兰后就被荷兰商会送进了监狱,处以‘终身监禁’的极刑。如果存在另外一个更好的可能,让他有机会再选一次,兴许这便是大明的机会。

    “小王求之不得。”郑成功哈哈大笑道:“再过几日,小王便挥师台湾,到时候请大师一同随行,助本王一臂之力。”

    “那小僧就等候延平王的佳音。”

    ……..

    说来真巧,郑成功回到府邸盘查府中厨子,果然发现了一个满清的卧底。他大为惊喜,对朱慈煊更加深信不疑。

    只是,随着出兵台湾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件事情并未引起轩然大波,整个明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出兵台湾’上。

    …….

    永历十五年二月初五,郑成功在明州誓师,正式出兵台湾。

    朱慈煊作为大明钦差大臣身份出席。

    誓师礼上,他见到了东南大明的几乎所有头面人物。

    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原兵部尚书唐显悦、兵部侍郎王忠孝、浙江巡抚卢若腾、吏科给事中辜朝荐、右副都御史沈佺期等,此外还有明宁靖王朱术桂、鲁王世子朱桓、泸溪王、巴东王和留守文官武将。

    与历史上的布局大为不同,郑成功将留守明州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而让世子郑经与军师陈永华协同防守,这令朱慈煊和郑军诸将大感震惊。

    好在张煌言是兵部尚书身份,倒与郑成功素来倡导的‘礼法’相合;加上张煌言在东南也是威名赫赫,名声资历非郑经所能比拟,此事并未有多大反弹。

    但这次任命至少给所有的东南头面人物发出一个信号,他郑成功将正式拥护永历皇帝!

    朱慈煊非常欣喜看到这种改变。在与张煌言作了个短暂的交谈,让顾炎武留下协同防御后,便跟随郑成功踏上了东征台湾的军旅。

    除了朱慈煊,跟随郑成功出兵台湾的将领主要有其心腹爱将马信、猛将萧拱宸、陈蟒、黄昭、刘国轩等人,皆是军中精锐。

    唯一与历史不同的是,郑成功接受了朱慈煊的建议,这次出征只带了精兵万人,却准备了二个月的军粮。

    大军乘船出料罗湾,次日过午到达澎湖。郑成功亲祭海岳,巡视附近岛屿,对随行诸将说:“台湾若得,则此为门户保障。”随即留下陈广、杨祖、林福、张在四将带两千兵镇守澎湖。

    初七日,下令曰:“本藩矢志恢复,念切中兴。前者出师北讨,恨尺土之未得,既而舳舻南还,恐孤岛之难居,故冒波涛,欲辟不服之区,暂寄军旅,养晦待时。非为贪恋海外,苟延安乐。自当竭诚祷告皇天,并达列祖,假我潮水,行我舟师。尔从征诸提、镇、营将,勿以红毛火炮为疑畏,当遥观本藩鹢首所向,衔尾而进。”

    第二天,郑成功在自己的座船上竖起帅旗,命何斌坐于斗头引导船队绕过荷兰炮台,在台江沿岸登陆。

    一路上顺利得很,待荷兰人察觉,郑成功的大军已经抵达台江沿岸。

    令朱慈煊惊喜的是,台湾岛上已经有数千名大明百姓恭候迎接。

    在台湾百姓的相助下,不到两个小时,郑成功的军队便成功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几乎同时,郑成功立即命令黄梧在台江沿岸建立滩头阵地,准备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又命令陈泽在鹿耳门驻军,以牵制荷兰侵略军兵船,兼防北线尾。

    第二日,台湾总督葵一派出的援军抵达北线尾,大明与荷兰的第一场野战终于爆发了。

    北线尾是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沙洲,南端与台湾城相对,北端临鹿耳门航道。

    荷军贝德尔上尉趁明军刚刚登陆,率领二百四十名荷兰士兵,乘船沿台江岸边急驶北线尾,上岸后即分两路向明军反扑。

    贝德尔指挥荷军以十二人为一排,疏开战斗队形放排枪,逼近明军。明军将领陈泽率大部兵力从正面迎击,另派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敌军侧后,夹击荷军。

    贝德尔发现自己腹背受敌,手足无措。他所指挥的荷军士兵的勇气,这时则完全为恐惧所代替,许多人甚至还没有开火便把枪丢掉了。他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明军乘胜猛攻,将荷军一鼓而歼。

    不久,南路增援赤嵌城的荷军由阿尔多普上尉率领,乘船沿台江南岸驶往赤嵌城,企图为赤嵌城解围。

    郑成功发现后,立即出动“铁人”军还击。他们双手挥舞大刀奋勇向荷军砍去。这些荷军士兵只有六十名爬上岸,当即被“铁人”军消灭。阿尔多普率残部逃回台湾城。

    明军接连击退了荷兰人的援军,包围了赤嵌城;不久又在台湾百姓帮助下,切断了赤嵌城的水源;四天后,赤嵌城守将宣布投降。

    初战告捷,全军上下和台湾百姓都是欢欣鼓舞。

    郑成功趁机找来台湾乡绅,希望征用军粮。乡绅告知,荷兰人强征百姓土地,该作甘蔗;加上数次屠戮,台湾汉民已只余下数万,所开垦土地至多能供给一万军队。

    听到这,旁边提供台湾情报的何斌吓得脸色发白。他先前提供给郑成功的情报,台湾百姓开垦的土地足以供给数万大军。

    郑成功望向朱慈煊,虽然没有出声,但眼神满是感激。

    要是依着计划带了二万五千军队过来,用不着一个月,自己就要弹尽粮绝,滚回厦门了。如此一来,士气受损,再要攻台,却是万万不行了。

    朱慈煊虽然知道历史上,郑成功还是咬紧牙关度过了这个难关;但自然不会说出来,而是倘若受之,笑着点了点头。

    郑成功也笑了笑,对乡绅道:“本王所领军队,均为精锐,不过万人;这军粮之事就有劳老人家。”

    乡绅躬身领命。

    待乡绅离开,何斌朝郑成功跪道:“国姓爷,何某所传信息有误,差点误了大事,请国姓爷责罚。”

    “何义士快快请起,”郑成功忙扶起他,大笑道:“若非何义士,我郑成功连出兵都不敢,何来今日之功?”

    “延平王所言甚是,何义士,待台湾平定,汝当居首功。”朱慈煊想要与荷兰建立外交关系,迫切需要精通荷兰语言,了解荷兰人的人才,这何斌就是杰出的一个。他心中早有拉拢之意,忙为其说好话。

    “多谢大师!”何斌朝朱慈煊躬身而拜!

    郑成功哈哈大笑,然后支走旁人,只留下朱慈煊一人。

    他朝朱慈煊拜道:“若非大师出言提醒,小王此次出兵定然功败垂成,成千古笑谈!小王拜谢大师!”

    朱慈煊也不承让,笑着将功劳推给了‘自己’,笑道:“这都是太子殿下的功劳,小僧不过代劳而已!”

    “大明有太子殿下,中兴有望!”郑成功哈哈大笑,双眸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朝朱慈煊道:“他日大师回到太子殿下身边,还请大师多为小王说话。”

    朱慈煊吓了一跳,忙躬身道:“延平王乃是国之柱石,太子殿下对延平王就如敬重晋王、蜀王和黔国公一般,如何需旁人说话?”

    郑成功爽朗一笑,不再多言,转移话题道:“赤嵌城即下,台湾城便是孤城。但荷兰人的台湾城极为坚固,只怕一时难以攻下!”

    “是呀,听说荷兰人建造的堡垒称为棱堡系统。在这个系统下,台湾(热兰遮)一系列炮位将形成无死角射击;即使一两个火力点失效,堡垒的炮台依然可以发挥出强大的火力。”

    朱慈煊对于战争的了解非常有限,对于这样的堡垒,他也没有快捷办法破解,唯有围城。

    “这个棱堡,当真有这么厉害?”

    郑成功以前在大陆面对城防据点时从没遇到过的情况,若是以前,郑成功绝不会轻易相信旁人的话。

    但现在,他毫不犹豫相信了,立即道:“既然如此,只能围城了。”

    又皱了皱眉头:“如此一来,看来还有恶仗要打。”

    “若是小僧推测没错,巴伐利亚(印尼雅加达)的荷兰援军马上就会赶到!”朱慈煊附和一声,

    又笑道:“他们远途而来,我军蓄势而击,要破他们当不难;他们战败之后,延平王便可以派人游说荷兰葵一总督投降了。”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本王正有此意。”郑成功意气风发的回应。

    实际上,郑成功昨天已经书信游说台湾总督葵一投降。

    当然,他也知道,这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只有战场上的绝对胜利,才能带来外交上的大胜。在没有打掉葵一的幻想之前,所有的劝降不过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