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67章 太子神威,郑成功归心

第367章 太子神威,郑成功归心

    “放心吧,”朱慈煊给姚启圣吃了颗定心丸,笑道:“师尊虽然不能如太宗皇帝那样从谏如流,但你们几个弟子的谏言为师绝不会追究的。”

    “弟子多谢师尊宽容大量,”姚启圣激动地拱手而拜。

    朱慈煊挥了挥手,沉声道:“净武,为师赞同你的提议,走海路安稳些。但沿海要港如今都在满清手里,你可想好了登录之地?”

    “师尊一针见血,弟子自愧不如,”姚启圣非常乖巧得拍了朱慈煊一记马屁,这才开始自己的论述:

    “启禀师尊,若走海路,苍水先生的舰队加上暌一将军的荷兰战舰,如此大的阵势,满清多半会察觉,一旦我军贸然登录,陷入清兵的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姚启圣停下来,见朱慈煊没有出声反驳停下来,但其略增,挪了挪身子,伸手取了一个荷兰人制作的地球仪,指着广州城以西之地,兴奋道:

    “师尊,弟子有个冒昧想法;如今我大明已经控制了广东和西南的咽喉肇庆,何不趁机请晋王领兵取了广州以西之地;既可以收复失地,又可以为下一步围攻广州早作准备。”

    朱慈煊颇有兴趣,凑了上去,望着广州以西的茂名、汕头等地,笑着点头:“净武说的是,若是走海路,茂名府倒是个不错选择。”

    姚启圣听到朱慈煊赞同自己建议,咽了咽口水,激动道:“弟子听闻晋王和延平王之间互有密信往来,事不宜迟,请师尊尽快书信晋王。”

    朱慈煊沉吟片刻,颔首道:“为师赞同净武的法子,为师这就起草书信,待与延平王商议后正式请晋王出兵。”

    姚启圣喏了一声,转身为朱慈煊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朱慈煊心中早已经打好了草稿,挥起笔豪,奋笔疾书,很快就草拟了一份归程计划。依着前世的习惯,他拟好计划后交与姚启圣和胡一清复核。

    胡一清因为与朱慈煊相处渐久,早已经见怪不怪;姚启圣却是颤颤巍巍得捧着计划书,双眼含着泪花,这个太子殿下实在是太礼贤下士了,他的胸口顿时喷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

    其实朱慈煊的举动和礼贤下士没半点干系,纯粹是前世的经验告诉自己,再牛逼的人也会犯低级错误,多一道复核程序是降低犯弱智错误的最佳手段。

    但在古代的等级社会,官大一级压死人;而贵为太子殿下,那便是天,怎么会承认自己不如下面的官员?

    这也就难怪带有游侠意气、一生郁郁不得志的姚启圣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了!

    姚启圣认认真真读完,大着胆子提了几个不足之处,朱慈煊斟酌之后,一一作了修正;之后胡一清也渐渐积极起来,三人讨论了半宿,终于敲定了归程的计划。

    第二日,朱慈煊前往延平王府邸,向郑成功详细透露了自己的归程计划,请他提些建议。郑成功读完后大声赞叹,并主动请缨要亲自护送朱慈煊返回西南。

    朱慈煊不由吓了一跳,在他的未来战略计划里,郑成功应该镇守东南,为他日牟取江南作好准备;于是婉言相拒。

    郑成功挥了挥手,大笑道:“此事暂且不提,既然是书信晋王,那便等晋王书信回复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先将书信送到晋王手中,这一来一往至少需要两三月。这三个月,我们好好谋划谋划出兵事宜。”

    朱慈煊奇怪道:“延平王要出兵哪里?”

    郑成功脸色愧疚道:“说来惭愧,晋王曾与小王两次联手合攻广州,小王昔日心中有隙,是故并未尽力,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小王性命皆为太子殿下和晋王所救,自当肝脑涂地,以报答救命之恩。”

    郑成功没有配合李定国出兵合围广州,一直被后世之人诟病。朱慈煊前世对此也颇有微词。但他来到这个时代,经历了数年的风风雨雨,心中对这些孤独中坚持抗清的英雄人物已经不敢有丝毫的不敬。

    “延平王想攻打广州?”他惊讶发问。

    “小王正有此意,”郑成功捻了捻须,微微颔首,虚心请教道:“大师精通兵略,又深得晋王信赖,不知以为如何?”

    朱慈煊动情道:“晋王若是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兴奋得睡不着觉;这是他心中坚持的梦想。”

    “那真是太好了,”郑成功也激动道:“既然晋王盼着此事,本王这就开始谋划。”

    朱慈煊却摇头道:“延平王且慢,此事只怕急不得。”

    “这是为何?”郑成功疑惑起来。

    “实不相瞒,晋王近年来身体微恙,只怕无力亲征,”朱慈煊深深叹了口气,他与李定国师徒情深,多日不见,心中实在牵挂得很。若要去广州,非得李定国亲征不可,否则两路联军,光统帅调度都无人可以胜任。

    郑成功身子踉跄一下,上前抓住朱慈煊手,颤声问道:“晋王的病,很严重吗?”

    朱慈煊已经对郑成功深信不疑,坦白相告道:“依照医者的说法,若是没有战事,晋王的大寿至多不过三年。”

    郑成功动容道:“晋王乃是我大明柱石,有晋王在,整个西南便固若金汤,清兵亦无力东顾。若是晋王不在,谁可代之?”

    说完又觉言辞不妥,舒了口气,微笑道:“三年,三年后,太子殿下已经长大。殿下深得太祖皇帝庇佑,定能带领大明驱除鞑虏。”

    朱慈煊听了心中颇为感激,合十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延平王有此心,纵使晋王仙去,我大明复兴依旧指日可待!”

    郑成功恍然大悟道:“小王明白了,晋王如今在西南养精蓄锐,却始终不肯出兵,原来就是在等着殿下长大的那一天。殿下风采,小王真相一睹为快。”

    他说完对朱慈煊道:“小王已经决定了,大师此次西归,小王定有亲自护送。如此方能报答大师万里涉险的救命之恩,呵呵,顺便小王也要向太子殿下和晋王请安,共谋我大明的万世基业!”

    朱慈煊听了心道:“自己这趟东南之旅没有白费,郑成功已经百分百倒向了自己,如此一来,自己复兴大明算是真正有了眉目了。只有自己稳住西南的势力,便可以与郑成功联手攻下广东。一旦广东收复,西南和东南的两股势力就联合在一起,真正有了与满清一较高低的资本。”

    正想着,议政厅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来者是郑成功爱将马信。

    “启禀延平王,西南晋王使臣求见!”

    “晋王又派使臣来了,难道西南有大事发生?”郑成功与朱慈煊面面相觑,招手道:“快快有请!”

    片刻后,一个中年官员大踏步走进议政大厅。

    朱慈煊抬眼一望,见这人长得面色文雅,十足一个书生模样,甚是面熟,正是自己的护卫好友江南。

    江南这时也见到了朱慈煊,神色又惊又喜,不顾体态抢上前去朝他跪拜道:“微臣江南拜见太子殿下,多谢老天庇佑,多谢太上老君,多谢佛祖,多谢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太子殿下平安…..”

    朱慈煊陡然见到旧时好友,胸口涌出一股暖流,上前扶起他道:“江南兄弟,你怎得来了,老师他还好吧?”

    “晋王很好,蜀王也很好,只是他们多日不见殿下,心中牵挂得紧,”江南的眼睛已经湿润,眼泪不住往下掉落。

    朱慈煊松了口气,他现在最害怕听到的就是李定国病危的消息。

    “马信,吩咐下去,任何人不得踏入议政厅百步之内,违令者格杀勿论!”郑成功的号令将朱慈煊的注意力带了回来。

    他疑惑得望向郑成功。

    只见郑成功整了整衣冠,双眼噙满了泪花,朝朱慈煊伏地跪拜道:

    “微臣朱成功拜见太子殿下。微臣何德何能,竟然惊动太子殿下亲自前来相救。若是殿下稍有闪失,微臣九泉之下,如何面对我大明太祖太宗皇帝,我大明的千千万万子民。”

    他实在是太过激动,再抬起头,已经是泪眼婆娑。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动情时。

    这时候,郑成功终于明白过来,为何张煌言这样一个倔强如顽石的人竟然会改变主意,支持自己出兵台湾;

    为何骄傲清高的苍水先生会对这位西南的使臣言听计从、俯首屈膝?

    为何顾炎武这样的大儒愿意屈身跟随?

    只因为这位太子殿下竟然为了救臣子的性命,不远万里,冒着生命危险来救自己;

    这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这样贤明的主公呀!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有君王如此,大明焉有不兴之理!

    郑成功本觉得自己的梦想已经远离,但一瞬间忽然觉得近在咫尺,连连眨眼,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朱慈煊见郑成功感动难当样子,心中暗暗得意,嘴上却还是谦虚道:“延平王快快请起,说来是慈煊不对,不该瞒着延平王。但此事太祖老人家亲自说了,劫难之前,不能道出身份,否则会乱了天机,还望延平王不要怪罪慈煊。”

    郑成功垂泪道:“殿下切莫折煞微臣,微臣这条命是太子殿下所救,以后但凭太子殿下差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延平王不必多礼,救延平王乃是太祖老人家的吩咐,慈煊身为太祖子孙,不敢不从!”

    朱慈煊再次将功劳推给了明朝老祖宗朱元璋,一来表示谦虚好礼,二来强调自己乃是天命所归,古人最重这东西,只要郑成功和张煌言已经认了自己为主,加上西南的蜀王刘文秀,即使自己父王永历反对,他已经有了称帝的资本。

    郑成功破涕为笑道:“殿下得太祖老人家厚爱,他日光复中原,指日可待。“

    说着做了个请的姿势,邀请朱慈煊坐到中央主位上。

    朱慈煊忙推辞道:“延平王以父王名义行驶东南大权,代表的是父王,我这做儿子的岂能逾越之举。”

    郑成功再邀请,朱慈煊坚持不肯。

    郑成功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坐下,但对朱慈煊神色更加敬重,对他拱手道:“殿下,小王家教不严,犬子惹出这等笑话,让太子殿下见笑了。”

    朱慈煊不以为然笑道:“这是满人的计谋,延平王不必在意。何况世子如今已经痛改前非,因祸得福,也未尝不是一件喜事。”

    郑成功想到朱慈煊要收自己孙子为徒之事,心中满心喜悦,颔首道:“犬子能改过自新,全是殿下之功。如今臧儿能得殿下垂爱,收入门下,实乃我郑家大幸!”

    朱慈煊道:“延平王客气了,wwwuukanshu.om延平王为我大明镇守东南国门,实乃我大明之幸。”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番,均是哈哈大笑,引得一旁的江南惊愕不已。

    朱慈煊处理了‘隐瞒郑成功身份’之事,才侧身问江南:“江南兄弟,老师派你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江南起身道:“启禀殿下,启禀延平王,晋王此次派微臣前来,正是为迎接太子殿下早日回去。”

    朱慈煊大笑道:“江南兄弟来得正好,延平王大劫已经除,小王正准备与老师联系,让他派兵接应。”

    江南应道:“殿下和晋王真是心意相通,晋王和蜀王都认为殿下定然会走海路,因此为迎接殿下,已经派马宝将军取了广东茂名府。”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朱慈煊忍不住击掌大笑道:“那真是太好了,这么说,小王随时都可以出发了。”

    “正是,”江南也激动道:“江南恭迎太子殿下回京,晋王、蜀王还有郡主、沐小王爷他们都很想念殿下。”

    朱慈煊听了,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李定国、刘文秀、李海岳、沐忠显等人的身影,整个人热血沸腾,朝郑成功拱手道:“延平王,如今晋王老师已经安排好一切,小王准备月内出发,可好?”

    “晋王深谋远虑,布局滴水不漏,微臣真是大大不如。”郑成功惊叹一声,拱手道:“微臣这就安排好一切,护送殿下返回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