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76章 太子中护军

第376章 太子中护军

    大明永历十六年元月,九州之地皆被寒风所罩,人迹寥寥;但南中国海却是暖风熏人,在广州港以西,到处可见渔民们忙碌的身影;尤其是广州港以西三百里,有一个港口人潮涌动、喊声震天,格外忙碌。

    这些忙碌喧闹之人皆非商贾打扮,他们大多银盔铁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一条耀眼的银龙守护着小港四周。

    为首一人约莫四十余岁,身材魁梧,面色峻然,目露厉光;他头戴凤翅盔,身披锁子甲,右手紧握佩剑,猛地一转身,朝旁边喊道:“小七,入港的航道可清理完毕?”

    “启禀将军,航道前日已经清理完毕,”叫小七的卫兵大声应答,转过身去,正巧见到另一位面色温和的将军走过来,面色一喜,朝对方微微摇头,吐了吐舌头。

    面色温和的将军朝他点点头,快步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肩膀,对着正吼叫的中年将军笑道:

    “老马,这可不像你的作风!你这几日也忒小心了,才一会儿,就已经问第三次了!”

    “老吴,你倒是好心态,”中年将军翻了一个白眼,回头望向大海,摇头道:

    “老子带了二十年的兵,上阵冲锋杀敌,即使面对百倍自己的敌人也是愈战愈勇,从不曾生出半点胆怯之心;可这几日面朝大海,见这潮起潮落,突然心慌得很,没有半点信心。”

    原来这位中年将军名叫马宝,乃是大明赫赫有名的护国公;他原是大明秦王孙可望旧部,后来被太子朱慈煊游说成为天子护卫统领。

    旁边与他打招呼的中年将军名叫吴三省,因安南救太子有功位列卫国公。他原是晋王李定国手下的总兵,后追随朱慈煊成为其护卫统领。

    朱慈煊从安南逃脱后,成立太子中护军,将马宝和吴三省两人正式纳入自己的麾下。马宝任中护军将军、吴三省是中护军中卫军将军。

    朱慈煊为了救张煌言和郑成功,从永昌秘密出发,假扮僧侣前往东南;他们两人则瞒天过海,继续留守永昌。

    数月前,两人接到晋王李定国调令,命他们领军协同窦民望取广东茂名府,迎接太子殿下回归。两人一听欣喜若狂,立马点兵出发。

    茂名府拿下后,马宝立刻马不停蹄清理茂名府边博荷港口的航道。

    博贺港几十年前曾经是大明重要港口。嘉靖皇帝年间,广州“市舶司”曾迁至博贺港,该港一度成为大明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那时候,博贺港有客、货船不定期航行于广州、北海、港澳、日本以及东南亚,出口货物以果品、米、糖、麻、鱼盐为主,而进口的货物则有杂货、棉花和烟土等。后来,广州“市舶司”回迁,渐渐衰败,但港口的航道轮廓依旧尚在。

    为了确保太子朱慈煊的舰队能顺利进驻港口,马宝连夜命人清理航道;他深怕航道中仍有积物,阻挠舰队入港,因此反复确认。

    “老吴,奇怪了,你老今日怎么赶来了,就留下老窦一人,你也放心?”

    马宝口中的老窦,便是李定国麾下四大战将之一,领玄武营的窦民望。窦民望原先为泰安伯,永历皇帝朱由榔为了笼络大西军将领,对昔日有功的将领大肆封赏;窦民望因为磨盘山立下赫赫战功,受封为泰安公。

    这次,领军攻打茂名府,他手下的玄武营是破城主力。同时他还接到晋王李定国的密令,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必须严守茂名府不失,哪怕付出整个玄武营的代价!

    至于马宝和吴三省,他们只带了三千太子中护军;在他们抵达茂名府之际,窦民望已经破城;马宝留下吴三省辅佐窦民望守城,自己则领着二千兵马开赴博贺港。

    “有什么不放心的?”

    吴三省翻了个白眼,一扬手,指着东边广州方向,呵呵笑道:“现在整个广东的清兵都龟缩在城内,府外连个清兵的鬼影子都瞧不到;莫说是老窦亲自坐镇,就是几千杂牌兵坐镇,茂名府也是固若金汤。”

    “这倒也是,现在的清兵就是一群乌龟孙子,”马宝笑着点了点头,拉住吴三省道:“老吴,既然来了,就陪我上去瞧瞧,照估算,太子殿下的舰队应该快到了。”

    “哈哈,知我者老马也!”吴三省哈哈大笑。

    两人肩并肩走到前面不远处的眺望台,跟眺望台上面执勤的卫兵打了招呼,替换了卫兵的岗位,各自举起西洋望远镜担任起‘瞭望手’。

    半个时辰后,在镜头的远方,一艘挂着大明字样的战舰映入马宝和吴三省的眼帘;两人齐声喊道:”来了,来了,殿下终于回来了!”

    他们激动道热泪盈眶,彼此抱了抱对方,又哈哈大笑起来。

    “兄弟们,快快快,准备杨帆启航,本将军要出海迎接太子殿下!”

    …..

    几乎同一时刻,茂名府十里之外的海面上,行驶着百余艘战舰;其中最大的一艘巨舰上,一位中年官员手上拿着西洋望远镜,时不时望向远方,神色轻快,正与一位身披袈裟的少年谈笑风生。

    “殿下,前面不足十里便是茂名府博荷港了;若是江南没有猜错,护国公和卫国公两人一定在恭候殿下归来!”

    这位中年官员叫江南,乃是大明太子护卫军中卫军副将;而他旁边身披袈裟的少年便是大明太子朱慈煊。

    江南虽然官阶不高,但与朱慈煊相识多年;加上他性格使然,即使面对太子殿下言辞依旧颇为随意。这令朱慈煊倍感珍惜,是不是拉着他叙旧畅聊!

    “呵呵,江南,小王离开西南已近两年,马宝和三省他们可好吧?”朱慈煊脑海中闪过与马宝和吴三省经历的重重患难,想到不久与他们相见,不由有几分激动和想念。

    “殿下宽心,”江南嘻嘻一笑,伸手指着西方-茂名府港口方向,朗声道:“护国公和卫国公两人正当壮年,身子骨是愈发好了;他们两人每日盼得便是跟随殿下征伐天下。”

    “好,好,好,”朱慈煊连连击掌叫好,随即收掌握成拳头状,重重敲打在战舰的扶栏上,对着碧波万里的海面悠悠道:“小王也在等着这一天,这一天,终于到了!”

    “殿下,你快看,前面有大明的船只,一定是护国公和卫国公,他们出港迎接殿下归来!”江南整个人像个小孩,拍着手欢呼起来。

    朱慈煊接过江南手中的望远镜,举目望去,果然,在不远处有十几艘战舰,上面挂着大明字样;在此处海域,定是大明的水师无疑,兴许真是马宝和吴三省来接自己了。

    “走,江南,随小王去换身衣裳,小王可不能穿着这身袈裟去见自家兄弟,太寒碜了,呵呵。”朱慈煊拉住江南大步走向自己房间。

    一刻钟后,朱慈煊换上了九章太子冕服,对着西洋镜子看着自己模样。

    真是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脱下袈裟换上正宗的九章太子冕服,果然气势浑然不同,不怒便带有七分威仪。

    呵呵,若是穿上十二章冕服,那便是九分威仪了!

    在他的旁边,胡一清、姚启圣等人都换好了官服。

    朱成功不愧是大财主,不仅为朱慈煊配置了三套冕服,还为其他人添置了上等衣料做的官服。

    “走吧,随小王去迎接护国公和卫国公,莫让他们久等了。”朱慈煊朝胡一清挥挥手。

    胡一清先行一步领路,朱慈煊跟他行至甲板上,驻足而望。

    半刻钟后,马宝和吴三省乘着小船,登上了朱慈煊的三宝巨舰,在向朱慈煊行过礼节后,三人抱住一起哈哈大笑。

    之后,朱慈煊向马宝和吴三省隆重推荐了自己新收的徒弟姚启圣,大赞其精通兵法谋略,并表明态度,将请他执掌太子中护军南卫军。

    马宝和吴三省两人一听,忙于姚启圣套起了近乎,向他请教起兵法,这反倒让姚启圣害羞起来。

    姚启圣自负身怀济世救国的本领,可惜生不逢时,人到中年还是一事无成,因此变得极为敏感,自尊心极强;

    他自得知将任职中护军南卫军,深怕中护军老大马宝和吴三省瞧不起他,心里已经推演了九种应对方案,以化解对方对自己的轻视;甚至于他还想了以后要怎么好好发展南卫军,将它独立出来能与中护军独立抗衡。

    谁知道人家压根儿没有翻半个白眼,反而对朱慈煊的赞赏确信无疑,一把抓住他手,谦虚得向他请教起用兵之法。

    这一负一正形成的心理落差,令姚启圣感动莫名,他也是个直肠子,嘿嘿笑了笑,不好意思道:

    “姚某本来准备吃护国公和卫国公的冷门羹,想不到两位将军这般盛情,姚某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马宝哈哈大笑道:“殿下看准的人,岂会是无能之辈?马宝敢断定,跟着殿下,用不了几年,姚公必将扬名天下!”

    姚启圣心里倍感震撼,他在舟山上追随朱慈煊,多少有点走投无路无可奈何之选,带有七分赌意,纵使对方是太子身份,能飞多远,也未尝可知;待经过收复台湾,收服朱成功,这份赌意已经越来越小,直到见到传闻中已经扬名天下的护国公和卫国公都对朱慈煊敬若神明,这份赌意彻底烟消云散!

    天可怜见,自己这匹千里马真得要一飞冲天了!

    “弟子再次拜谢师尊!”姚启圣想到这些,整个人感动不已,忙不迭又向朱慈煊叩拜起来。

    “都是自家人,何必这么客气,”朱慈煊扶起他,带着笑意提醒道:“净武,你的才能,为师从不曾怀疑;但你切忌骄纵,万万不可依才傲物;今日护国公和卫国公是你的上司,以后也是你的上司,断不可无礼。”

    不知道为什么,朱慈煊对这个姚启圣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不时要敲打敲打。

    “师尊,弟子向来恭谨,哪会做这些忤逆之事?”姚启圣被打击得莫名其妙。

    朱慈煊呵呵一笑,没有理会姚启圣,又拉着马宝和吴三省拜见了巨舰的舰长暌一将军,荷兰使臣丽璐小姐。

    他们两人很早就跟随了朱慈煊,见识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迹,心中虽感惊讶,神色还能保持淡定。

    之后,朱慈煊又对马宝和吴三省讲了联合贸易公司之事,才开了个头,他们两人便如坠云雾,异口同声直呼:“殿下,我们两人都是粗人,如何懂跟这红毛贼的玩意,这什么公司简直比天书还难懂,你就不要为难我们了。”

    朱慈煊叹了口气,扬了扬手,无奈道:“罢了,估计这帮兄弟,只有阿亮和忠显大哥会有兴趣。”

    忽然,船身晃动,他啊了一声,站立不稳,一个踉跄,忙伸手抓住桌子的边沿。

    马宝上前扶住朱慈煊左臂,笑着解释:“殿下,船入航道,快到岸了。”

    朱慈煊点了点头,紧靠边沿,挥手道:“走,出去瞧瞧,许久没见到西南的天空了。”

    “末将领命,”马宝和吴三省分站两侧护住朱慈煊,缓缓走向甲板。

    待朱慈煊等人走到甲板上,巨舰已经行驶了大半个航道,在航道的尽头,排列着整整齐齐的九列军阵。

    这些将士个个身披银盔铁甲,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九道光芒。

    “殿下,这是中护军东卫军和中卫军的兄弟!是殿下的亲兵!”马宝附耳提示。

    我朱慈煊的亲兵!

    奶奶的,老子终于有自己的军队了!

    朱慈煊登时豪气万丈,回头望向跟随在后面的百余战舰,扬手得意笑道:“马宝、三省,他们也都是小王的兵!”

    马宝和吴三省神色凛然。

    朱慈煊低声道:“延平郡王忠义无双,临别之时馈赠小王战舰百艘、将士数千,帮助小王组建太子前护军。”

    “太子前护军?”马宝脸上闪过一丝诧异,旋儿笑道:“恭喜殿下,有延平郡王和张尚书相助,真是如虎添翼。”

    朱慈煊也不奇怪,任谁陡然出现一个竞争者,一定会有心理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