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 第394章 奇袭岘港的沙盘推演

第394章 奇袭岘港的沙盘推演

    朱慈煊见收复安南的执行战略已经敲定,遂笑着向张煌言建议:

    “先生,万事开头难,要平定安南,攻占岘港乃是关键,不如你我各自扮演一方,我们来一场沙场推演如何?”

    “微臣正有此意,”张煌言躬身行礼,欣然从命。

    他们话落下不久,一边早有沫忠显为他们准备好了模拟实战的沙盘。整个沙盘栩栩如生,朱慈煊扮演大明军队执红色旗帜,张煌言扮演安南方执绿色旗帜。

    两人各自心算一番,正准备开始进入了沙盘推演。

    旁边的沐忠显大笑着抢过朱慈煊旁边的红色大旗,朗声道:

    “殿下,这仗好打得很,我大明水师船坚炮利,挥师西进,直逼岘港。凭岘港那些微末兵力,定然闻风而降。”

    朱慈煊感激得望了沐忠显一眼,心道:“这方案问题可不少,对了,沐大哥怕自己贸然提出这方案,被张煌言小看了,便自己抢先道了出来。”

    果然,张煌言摇了摇头,捻须笑道:

    “大公子说得没错,凭殿下手中的水师兵力,在东南亚海域,除了东印度公司,绝无对手。但要想威慑岘港闻风而降,只怕未必。”

    “还请先生指教,”沐忠显挠了挠后脑勺,朝张煌言施礼请教。

    “大公子长居内陆,不熟悉海战,亦在情理之中。”张煌言忙还礼笑了笑道:

    “海战围攻港口便如陆战围城,只要守城一方坚守,除非兵力极为悬殊,否则很难速破。殿下熟读兵书典故,应该知晓许多名将围城折翼的故事。”

    停了一会儿,指着沙盘上的安南顺化府位置,叹气道:

    “纵使侥幸攻下岘港,但如此大的兵势;安南阮氏多半提前知悉,定会加强顺化府的戒备,这对于殿下‘速攻安南’的战略大大不利。”

    “多谢先生指教,忠显冒失了,”沐忠显眼睛朝朱慈煊眨了眨,续问道:“敢问先生,那该如何快速破城?”

    “这,老夫也不知晓,”张煌言笑着摇摇头,望向朱慈煊道:“微臣见殿下成竹在胸,想必有了万全之策。”

    “先生莫要高看慈煊,”朱慈煊顶了顶鼻梁,呵呵笑道:“慈煊心中倒是有个不成熟的念想,欲与先生分享。”

    说着,朱慈煊并没有取水师战舰红色大旗,而是取了放置一侧的红色小旗,缓缓移动到岘港位置,淡淡笑道:

    “岘港贸易频繁,每日往来船只数不胜数,慈煊令百人精锐伪装成商船护卫水手,乘着商船,进驻岘港,趁着岘港驻防松懈之际,夜袭岘港炮台。”

    说到这里,才拿起红色大旗,从合浦港口出发,快速移到岘港位置,沉声道:“第一波精锐进驻岘港后,立即派人通知合浦大明水师。大明水师整装待发,一收到岘港消息便挥师出兵。”

    顿了一会儿,心中估算了一下合浦港到岘港的海上航程,略带着得意笑容击掌道:

    “合浦港到岘港不过两日航程,倘若前锋奇袭成功,顺利控制了岘港的炮台,只需支撑两日便可。”

    说完朝张煌言躬身道:“慈煊抛砖引玉,请先生指教!”

    “殿下好计策,”张煌言点头赞叹几声,躬身回礼,沉思了一会儿,沉思道:

    “微臣若要破殿下的奇袭之策,最好的方式便是提前得知殿下的计策,阻止殿下的奇兵登录岘港。殿下要派奇兵入港,中间牵涉之人众多,这中间难免走漏风声。”

    “先生考虑得周详,”朱慈煊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笔记录下来:

    要点一:军情一定要保密,参与奇袭计划中的所有人必须是绝对可靠之人,令马宝和吴三省确定名单。

    要点二:奇袭要借助岘港的商船,令陈家明制定确保信息安全的制度。

    张煌言神色恭敬得等朱慈煊写完,继续说道:

    “倘若殿下的奇兵顺利登录,微臣唯有依靠平日里岘港将士的严密防守了。若是岘港的安南将士防守严密,纵使殿下的精兵奇袭,也足以守住。”

    朱慈煊哦了一声,快笔落下:“借助陈家明和岘港大明商会,让他尽快提供岘港士兵的驻防信息。”

    张煌言在一旁可以清楚看到朱慈煊的记录,笑着微微颔首,又道:

    “殿下的奇兵人数有限,即使侥幸夺取炮台;但要守住炮台两日,也难得很。微臣只需令岘港的驻军全力攻击炮台,夺回炮台并非难事。”

    朱慈煊嗯了一声,斟酌了一会儿,挥毫给自己的计划打上补丁:

    要点二、即使侥幸攻下炮台,务必拖延消息传出去;拖得越长越好;

    要点三、根据炮台的地形建筑派出精通防守的精锐防守。www.uukahu.cm

    他刚刚写完,张煌言又神色沉重得补充了一句。

    “若是微臣担任岘港长官,定当禁止商船携带武器。”

    朱慈煊哦了一声,长叹道:“若是岘港的长官真得如此,要奇袭控制炮台可就难了。”

    忙挥毫写下更详细的补丁:

    请陈家明确认岘港码头对来往商船武器的核查,是否允许携带火器、弓箭?若是允许,查明携带的数量和类别。

    之后张煌言和朱慈煊又你来我往推演一番,待到精要之处,朱慈煊便一一记在纸上,然后复核一遍,交到张煌言手中,请他再次查核。

    张煌言毕恭毕敬接了过来,看了许久,连连赞叹道:“殿下志在苍穹,尚能做到心细如发,何愁大明不兴。”

    “先生莫说这些空话,”朱慈煊心中虽然喜悦,神色还是平静,挥手道:“老师曾说,兵者,国之大事,一丝一毫都容不得出错,还请先生畅所欲言。”

    张煌言躬身道:“殿下的思虑已经非常详实,接下来便是请陈大人联络安南大明义士,提供岘港的军情信息,越详细越好,以便殿下可以确定派出先锋队的人选。”

    朱慈煊点了点头,与张煌言做了分工;朱慈煊去找陈家明,安排探查岘港军情事项;张煌言去召见军中要将,传达作战方针,商议作战任务的下一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