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故事从三国开始 » 第四十三章 把酒论策 初战黄巾

第四十三章 把酒论策 初战黄巾

    刘备等人算是真心拜服,对青云也是刮目相看,将他们请进庄园聚会,并说今日还有一名贵客。青云现代灵魂中那该死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没压住这突然而来好胜之心,一般时候他可不是这样的,说来也怪,这些都是青云临时灵感,莫明而来的是说干就干的勇气。

    张飞命人杀羊宰牛,是宰牛没错,说是贵客临门,礼当如此,而且再过一日就随郡校尉邹靖出征破贼,也正好犒赏儿郎,几人劝不过也只能作罢。

    席间关羽将青云正式介绍给刘备、张飞二人,并说到当年两人认识并结拜为异姓兄弟之事,刘备大喜,这样一来,也就不再生分,入席时,刘备等三人出门迎来一名武将。这人名唤邹靖,是幽州刺史刘虞的属官,这里要提一下的是,这时的刺史还不是州牧,仅有监察一州官吏的权利,薪酬与太守一样是二千石,是平级的,州牧出现之前,是郡县制,即只有县市一级,并没有省这一级的官吏。

    再有就是这个校尉并不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员,在汉光武刘秀时期,为防各地拥兵自重,取消大部分除边郡以外的郡都尉,即市一级的地方基本上是没有军权的。但为了打击黄巾军,让各地自行招募,就有举义兵这个说法,而刺史与太守互不统属,都是各自募兵,各自为政,更何况刺史还没有军政之权,只是临时性的政策。

    酒过三巡,为了加深印象和了解,各自介绍自然会说起一些自己的身世经历,说道青云曾任鲜卑部落大帅时,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一定要让他细讲,青云无奈只得缓缓道来。

    邹靖说道:“这几年青云兄弟受苦了,但总算苦尽甘来,如此年少能在乌桓校尉那里任军司马,前途无可限量。”说完举杯对饮。

    刘备也说道:“真想不到青云贤弟是如此的少年英雄,而且有能让乌桓校尉都为之动容的谋略,其材之大远胜我等,今日能共聚于此,实乃我等之幸。”说完,亦举杯邀饮。众人皆称其是少年英雄,兰昭、赫连等人听完也是高兴非常。

    刘备又说道曰:“不知青云贤弟此次返乡要去何处?”

    “正要前往巨鹿郡杨氏县,世平兄要去中山郡治所之卢奴。”

    邹靖说道:“如今各地暴乱,冀州犹为重害,我等也正好要南下剿贼,青云可随军走上一段,亦护你等无恙。

    “如此甚好,当效绵薄之力。”

    又问起张世平,青云在介绍他时,说他义薄云天,为人豪爽仗义,多亏了他才以重新归汉。刘备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经商行走颇为不易,汝南北往返还需倍加小心。”张世平待其说完连忙表示:“天下大乱,匹夫有责,我虽商贾,亦当报效,愿出资财助义兵剿贼,还天下太平。”

    邹靖大喜道:“如此甚善,刘备在此聚合义兵,正好短些物资,你就放此处,如此义举定表请刺史记你功德。”刘备大喜谢恩,张世平也连忙说自己只为助朝廷破贼还天下太平,不敢要什么功劳。

    在这种时势下,席间少不了要讨论当下时政,刘备大论当前黄巾虽然声势浩大,但分散各地,当趁此时各个击破,如何阻截,如何筹措粮草等。

    邹靖听完大为赞赏,接着问青云可有破贼安民之策。青云说道:“青云年少,又久居漠北,那有什么良策,但觉得从贼反者,多为胁迫、盲从,或因生活无着落的穷苦之人,不管如何皆是我大汉子民。从战势而讲不过大多是乌合之众,破之不难,但要长久安民来看,还应以抚为主,以战为辅,若能只问首恶,不罪胁、从。给降者出路,让其安居乐业,自问若是异位而处,那会有那么多宁担造反重罪而不愿安享安居者。若能宣诺广大,施政有度,黄巾虽众,不攻自破,太平可期。

    邹靖是刘虞属官,当然是儒士出生,对政事自然更感兴趣,对此频频点头,认真听青云说完后道:“青云此谋极妙,果然是少年英雄,不负盛名,如此谋论,立意深远,合上兵伐谋之策,乃是安民上策。怎奈刘虞刺史仅有监察之权,与太守并非统属,但我等定会向各郡太守建言,多施抚主战辅之策。”又夸青云大才,说些将来定能成大气之类的话。

    饮宴直到深夜方尽兴而散,各自回去时,青云别过妻妾,要与关羽同塌,两人回到房间再聊起各自经历及志向时,青云说道:“朝廷让各地募兵招纳义兵,天下义军多矣,此不过权宜之计,贼破之后自然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遣散众多义军,如何封赏得过来,而刘备是汉室宗亲,与刘虞同宗亲或为见用,而兄长终在其下,不如随我回上谷郡,在正规军中效力,以兄长之才必获重用,好过如此,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关羽是个极有傲骨的人,如今反被年少的青云远超一头,自然不会答应,又说到已经与刘备、张飞共过立誓言要破贼安民,闯出一番事业,岂能如此离去等等,青云再劝也没有用,只得作罢。再聊些家常琐事,各自睡去。

    至于张世平给刘备交割了捐赠财物不再详述,他们如此又耽误了三日,青云等人随邹靖军继续南下,和刘备一样的义军还有二支,一支二千人,一支九百人,刘备这支算是最弱的,还是在张世平资助下,从原来的三百人扩增到五百人,还有部分粮草还是自筹的,说白了,就是些有钱有势的,趁机会混个官途。

    朝廷算盘打得不错,最后奖赏只能是给首善,即义兵首领,就如之后刘备得了个安熹县尉一样,但这都是后话。

    在范阳郡边境和中山国接壤之处,遇上一支约莫三万人的黄巾军,首领程志远,义军人虽少,又都是新兵,但都是按正规汉军标准配发的武器防具。而黄巾军多是布衣,有皮甲的极少,武器也多是农具改造的,或者它就是个农具,因此,高下立判。

    所以没说可谋划的,邹靖领四千人于正路拦截,令刘备义军与另一支九百人的义军分别在左右山中、林中埋伏,而黄巾军也没什么统兵作战的经验,仗着人多就冲杀过来。

    这边邹靖军的强弓劲弩就消耗掉对方防护不周且运气不好之人,凭借着血气之勇能冲过去的还要面临整齐的剑盾,虽然人多,但想一下子吃掉邹靖这些正规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只听一通鼓声震天响,左右埋伏的两军同时杀出,刘备这边五百人只有骑兵十三骑,其中还算上了青云三个人和六匹马,刘备要拿头功。因此先让张飞领步兵先出,青云居高观望,开始之时,一起冲杀出去,一线排开短兵相接者足有百人之多,不一会,因张飞犀利无敌,队伍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尖刀一样,刀尖就是张飞。

    直观地反应出猛将在战场的作用,打得对方立足不稳,阵形散乱,刘备见形势大好,一声喝,一马当先领着众人杀出,关羽在左,青云在右,后面有赫连、阿单,以及几个善骑之士。

    显然,刘备策略是对手,至少另一支伏军就没这样做,只是一股脑的杀出去,刘备等人像一根针一样,直刺中军,望着主旗冲去。马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别看人少,全速奔跑的马在没有枪阵阻拦下是无法用人力来抵挡的,更何况刘备等人是从后斜方杀进去的,且黄巾军没有正规的训练,第一反应的本能躲避。而且几人也是凶猛异常,在众多人中,硬是冲出一条路来,直抵主将处,关羽上前一枪枭首,将枪刺在头颅上。一边举头示众,大喊主将已死,降者不杀,一边拔出战刀亦大杀四方,刘备则砍倒主旗,并快速收起,就两件都是战功。青云知道这不是他的主场,没必要用全力,跟上就行,也没过多的表现自己,勒住马持弓速射,护住刘备一侧。

    邹靖见了指挥汉军顶盾而进,后面长枪、弓箭继续招呼,逃不了的见势不妙,纷纷弃械而降。后面贼人虽众,见主将被杀,能跑的自然不会束手待毙,一哄而散,溃逃而走,漫野的战场,汉军又少,又缺少战马,做不到全歼全降,逃了的还是相当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