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武者文明:大周崛起 » 第24章 宗师的分量

第24章 宗师的分量

    “少主,新任县令已经抵达,老爷请您去迎接贵客。”小厮低眉顺眼地站在院门口,声音中透着一丝紧张与恭敬,仿佛在这位年轻的少主面前,他连呼吸都不敢太大声。

    张翦闻言,放下手中的酒盏,抬头看向小厮,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该来的总算是来了。他身穿一袭青衫,衣摆随风轻轻飘动,显得儒雅而潇洒。

    “知道了,你先带李县令去偏堂候茶。”张翦淡淡地吩咐道,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小厮应了一声,连忙退下,脚步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知道,这位少主虽然年轻,但在家族中的地位却极高,他的每一句话,都代表着家主的意志。

    张翦看着小厮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并不急着去见新任县令,而且他不是很喜欢这位李县令。

    李县令随着小厮的步伐,踏着青石板路,缓缓穿过张家的大院。他的心情有些复杂,既有初来乍到的紧张,也有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合作的期待。张家是新乐县第一家族,在流光府都有一席之地,家族背景深厚,能得到他们的青睐,无疑会对自己未来的仕途产生积极影响。

    沿途的屋檐下,挂着一只只精致的灯笼。这些灯笼造型别致,色彩斑斓,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响声,仿佛在为李县令的到来而欢呼。灯笼的暖黄色光芒洒在地面上,为这庄严的场合增添了一丝温馨而祥和的氛围。

    李县令被领到偏堂,这里布置得简约而雅致。他坐下后,丫鬟们立刻端上茶水糕点,然后恭敬地退了出去,将空间留给了李县令。他拿起茶杯,轻轻地品了一口,茶的清香在口腔中散开,让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只要张家敞开大门欢迎他的到来,事情就没有那么糟糕。

    在偏堂中等待了约半个小时后,李县令的耐心已经被消磨了大半,此时小厮再次出现在李县令的面前,引领他走向正厅。李县令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跟着小厮的步伐,步入了正厅。

    正厅内,张翦坐在主位上,目光平静地看向门口。他看到李县令走进来,也只是淡淡地起身,稍微做了一个欢迎的手势,然后重新坐下。张翦并不喜欢李县令,他认为李县令虽然是宗师境界,但是他的到来直接摘取了王公路王县令的劳动成果。因此,他对李县令的态度并不热络,甚至有些冷淡。

    李县令自然感觉到了张翦的冷漠,但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或不悦。他深知自己在这个场合的地位和角色,也明白张翦的态度并不代表整个张家的态度。他保持着微笑,走向张翦,准备开始这场可能会改变自己命运的拜访。

    在乐至县,县令王公路的名字曾经是响当当的。他为官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在他的治理下,乐至县经济繁荣,社会秩序井然,人人安居乐业。然而,就在上个月,王公路突然被朝廷调往流光府,担任农事参事这一六品官职。

    这一消息传开后,引起了乐至县百姓的广泛关注和议论。许多人纷纷猜测,王公路此次升迁是否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毕竟,从县令这一实权职位被调任到农事参事这样一个看似清闲实则边缘化的职位,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事实上,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次调动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农事参事这一职位虽然名义上是六品官,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流光府地处偏远,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事参事主要负责监督农事生产和管理农业事务。与乐至县县令相比,这一职位的权力和影响力要小得多。

    尽管王公路离开了乐至县,但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他的清廉和勤政为乐至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深远的影响。张翦如今三十多岁,他早已熟悉了有王公路王县令的新乐县,因此对新任李县令并没有好脸色。

    “李县令请喝茶,我知道你这次来意,其他的事我不多说,张家不会给县令你的正常命令使绊子,对县内的物资采购也不会减少,也希望李县令能继续王公路大人的政策,为新乐县人民谋福。”

    李县令接过丫鬟递过来的茶盏,轻轻地吹了吹冒出的热气,抿了一口,那茶汁的清甜仿佛润透了他的心田。在这温馨的氛围中,他微感轻松,之前的紧张也消退了不少。张翦直接开门见山的话语让他心生敬佩。

    “张将军,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李县令放下茶盏,神色认真地说道,“张家在新乐县的地位举足轻重,有您这番话,我深感欣慰。我李某人并非贪图权位之人,来此新乐县,也是希望能为这里的百姓做些实事,让新乐县更加繁荣。”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张家的支持对我来说极为重要。我保证,只要我在新乐县一天,就会继续推行王公路大人的政策,确保县内的物资采购不受影响,为百姓谋福祉。同时,我也希望张家能与县衙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携手共创新乐县的未来。”

    李县令的话语诚恳而坚定,他来新乐县就是因为新乐现在发展迅速,能为他带来大量的资源,供给他的武道修炼。

    张翦听了李县令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是一个有远大目标的武者,对于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并不感兴趣。

    “李县令,你的决心我张翦看到了。”张翦声音低沉而有力,“那我们继续保持现有的合作。”

    李县令步出张家府邸,心中带着满满的欣慰和期待。张家的明确答复,如同春风拂面,化解了他初来乍到时的担忧与疑虑。新乐县的未来,仿佛在他眼前铺展开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他踏上归途,步履轻盈,不知不觉间已回到了县衙。这座最近新修的县衙,矗立在县城的中心,巍峨壮观,与昔日那破旧狭小的县衙形成鲜明对比。新县衙的建筑风格典雅大方,青石铺就的庭院宽敞整洁,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

    回想起之前那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县衙,李县令不禁感慨万分。那座老旧的县衙,虽然承载着无数历史的痕迹和百姓的记忆,但确实早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政务需求。王公路县令为了县中百姓的福祉,一直舍不得动用公款来修缮县衙,这份为民着想的精神,让李县令深感敬佩。

    如今,新县衙的建成,不仅为县衙的办公提供了更加舒适宽敞的环境,更是象征着新乐县在王公路县令的治理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崭新面貌。这座新县衙,如同新乐县的一张名片,展示着这里的繁荣与进步。

    王公路在乐至县担任县令已有五十余载,他的岁月几乎全部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土壤,每一片山林。他的身影在县衙中忙碌穿梭,在乡野间奔波劳累,从未停歇。他的双手,书写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传奇。

    每当黎明破晓,王公路便早早地起床,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政务。他细致入微地倾听每一位百姓的诉求,为他们排忧解难,确保乐至县的治理有条不紊。他深知,只有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好县令。

    在他的治理下,乐至县逐渐变得繁荣昌盛。农业生产稳步上升,商业贸易日益繁荣,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乐至县的普通人如今都能过上富庶安稳的日子,这一切都离不开王公路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然而,岁月不饶人。过多的付出也就是更少的修炼,如今的王公路仍是先天后期,他的年龄已经错过了晋升宗师的最佳时期,今生恐怕也只是一个先天武者了。

    朝廷对于武道修炼的重视和鼓励,使得武道境界成为了衡量官员能力的重要标准。尽管王公路在乐至县的管理上表现出色,深受百姓爱戴,但由于他的修为一直停留在先天后期,与当前县令普遍要求的宗师境界相差甚远,所以朝廷不得已调离他到流光府任闲职。

    新任的李县令是宗师中期,十分符合朝廷的选拔标准,这就是宗师的分量,大周也要给予相应的待遇。而且张翦知道,即使李县令不来新乐县,还会有张县令,刘县令来新乐县,王公路的离任已成定局。

    王公路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是没有跟上朝廷的脚步而已。不管是在武力世界还是科技帝国,业务水平很强,但是个人能力不符合考核标准,都会被所谓的标准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