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太极正道 » 三阴三阳

三阴三阳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奇经八脉,而实际上还需要掌握的是三阴三阳,就是太阳脉、阳明脉、少阳脉、太阴脉、厥阴脉、少阴脉。最经典的则是《灵枢》经脉篇,几乎把人体所有脉络与脏腑联系到一起,所列十二经脉为: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脾足太阴之脉、心手少阴之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肾足少阴之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胆足少阳之脉、肝足厥阴之脉。上述经脉按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分走手足,并与脏腑相配,配伍严整有序。而后与奇经八脉相合,一个人体就像是一个宇宙一样循环往复,这八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其功能有:1、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杨珂通过周清整理的速记法则,很快就将人体的细枝末节都掌握了,一直到烂熟于心,如果说武术讲究功法、技法、打法等,那这点穴就要掌握好经脉运行规律,而后先记要穴,而后再逐步串联起来,在这方面周清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杨珂也像周清一样“以医养武”,掌握了这些东西也对于他了解内家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要么医家里寿命最长的是孙思邈了,而他之所以能如此长寿也是得益于他的“五禽戏”,其实法于阴阳,亦是太极之道。

    学会了太极点穴对以后学习太极针法也是一个基础,不过有时候缘分这东西就是这样,师徒也是讲究缘分的,杨珂从周清那里学习一年有余,这三大绝技学了两样就不错了,做人要懂得留余,而后杨珂觉得应该专门跟周清说一下自己想学太极拳的事情,倒不是周清不想传授给他,周清已经将五大派太极融会贯通,目前还没整理出一套自己的东西,分将出来穿梭又太浪费精力,于是也采取了“因材施教和留余”的法则,虽然说同气连枝,而风格方面还是大有不同,周清决定传给杨珂正宗的“杨班候秘传太极拳”和“武派小架太极拳”,因为当年的杨班候也受到武禹襄的指导,这两个太极拳风格容易融汇贯通,一面杨家太极不失陈式太极之风,另一面武禹襄又参详道家太极进行整合,基本上掌握了杨班候的太极拳和武派太极,就已经掌握了所有内家太极拳的练习方式了。

    可能会有人怀疑这周清年龄,也够不上杨班候啊,其实周清充其量算是其徒孙,很多练太极的并不知道杨班候的威名,那就简单介绍一下杨班候,(1837-1892),名钰,杨露禅次子,自小顽皮,父亲杨露禅不许传授拳艺,后来在武禹襄(武式太极拳始创者)所的学馆习文,武禹襄见班候“学文愚而学正智”,暗授班候拳技,被父亲杨露禅知晓,于是把太极拳术倾囊相授。杨班侯性情刚烈,常出手伤人,所以弟子不多,其徒有凌山、万春、全佑、王茂斋、牛连元、教莲堂、陈秀峰、张信义、李连芳、张印堂、李万成等。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些里的人都是无名之辈,其实这里面才是正儿八经杨氏太极拳的高手,也算是桃李满天下啦。杨珂也只能听从安排了,周清没有正式开宗立派,也从不提自己师承方面的事情,也就只承认杨珂是医馆的学生,周清有自己的练功房,因为年龄也就差十几岁,两个都算年轻人,也就亦师亦友了,偶尔杨珂也用自己的拳术与周清交流,也真正让杨珂认识到了太极拳是一门全面的功夫,其实什么技法都有,只是被“公园太极”给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