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2002 » 第十一章 刀切面

第十一章 刀切面

    2002年的临城是个节奏很慢的小地方,街道上三五成群的自行车行驶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

    安生带着班长慢悠悠地穿过一条小巷子。夕阳余晖倒印着他俩的光影,将两人的身影整整融合在一起。

    安生难得仔细看着巷子里两边的建筑物,过了十几年以后,这一带建筑大部分被改建,成为商贸区。

    仔细打量着附近景色的安生不经意就转入正街。

    转角处的一家面馆,带起了安生深处的记忆。

    “我们去吃点?”

    停下车安生随手拿起沈菲的书包就进了面馆。

    整个面馆还是和记忆里的一模一样,古色古香的座椅,装饰。

    微微带点胖的老板坐在收银台后面,自顾自地喝着小酒,吃着花生。

    安生没有在意老板的态度,他知道这里的老板其实只是兴趣爱好,因为祖传手艺,才在自己家的店铺里开了这家面馆。

    没过几年后,就会被一个记者发现,这里小部分桌椅还是明清时期传承下来的。

    随后报道了这一家面馆的传奇故事。

    也让这家面馆生意火爆到,必须提前预定才可以吃的上。

    而且老板本身也不缺钱,旁边3栋楼房,几十间的店铺都是他兄弟俩的。

    “老板来碗牛肉面,沈大班长吃啥?”

    “我来碗(片而川)吧。”

    老板朝着他俩点了点头,转身进入后面的厨房,可以隐约看到老板洗了洗双手,就起锅了。

    “走,我们上二楼。”安生带着沈菲来到一个靠窗处。

    “发现没有,这里的好风景。”安生指着外面的景色道。

    一条大溪,曲折地绕了过来,在面馆这里成了一个60度的转折点,溪边三三两两的路人,溪边杨柳,古老的渡桥~几只水鸟在溪面上滑行着。活生生就是一幅江南水行图。

    老板是临城苍镇人,苍镇的刀削面有着悠久历史,全部是用手工揉打成面团,然后削成薄长的细条。

    手打的面团,面条非常劲道,再加上特有的汤味配料。

    面一端上来,就是一股扑面的香味。

    安生喝了一口可乐。抬头就看到大班长在那唏哩稀里吃着。

    “味道咋样?不错吧。”

    班长完全没有回话,只用力点了点头。

    人生嘛,就该这样子~~可乐带面,一个字“爽~~~~”

    面的味道非常不错,不过价格也是非常感人,两碗面结账时要了45元。

    出来的时间,沈大班长还在一直嘀嘀咕咕~

    “真是贵哦~”

    “贵是贵了点,但是好吃啊~~以后你就知道了。”

    聊着天了两人并没有发现,不远处一辆黑色桑塔纳里。

    “表姐,那是我们家沈菲?,

    “孩子大了,有比较好的异性同学了。”

    “表姐,这关系太好点了吧?”

    “恩,小妹你找个机会和她聊一聊,你们年龄相差不大,有共同语言。”

    “好的姐,现在高中可是关键时期,可不能早恋了。”

    送完班长的安生,晃晃悠悠地往家走。

    “喂,哦~是主任啊?哦~~”旁边一成功人士模样正打着电话呢?

    “喂,喂~我糙~怎么没电了?”

    安生很自然想到~这哥们倒霉,也不带个充电宝出门。

    “不对?”

    安生,脑子里闪过一丝想法,好像是有什么重要的东西遗忘。

    “想想,没电?然后~~充电宝?”

    是了,现在是2002年,整个以后几十年大行其道充电宝,现在完全没踪迹。

    而且早期的充电宝,完全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含量。

    就几节循环干电池,一个塑料外壳,一块小电路板。

    在可是个大市场啊~

    技术含量低,工艺含量低,找个普通电子专业毕业生应该就可以设计出来。

    或者自己去看看电子方面的书。

    而且一开始,完全可以家庭式的手工作坊。

    地方话,家里马上就要建新房了,估计最多四五个月,到时间地方足够宽敞。

    后期的话,在买地或者租厂房都是非常好解决的事情。

    安生还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离义务小商品市场很近。到时候,销售也非常有优势。

    这可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的对手,只要先一步抢占市场,在资本大鳄反应过来前,还是有利可图的。

    这事不比做手机店,应该要好好计划一下。

    班长家的街道跟安生家直线距离其实并不远,就算是兜兜转转,大半个小时也就到家了。

    刚进院子安生又遭到了黑白章袭击,一把又抱住他的脚。

    “妈,我回来了。”

    “妈,烧饭了没有?”

    “嚎啥?去你大伯家叫你爸回来吃饭。”

    “好的勒?”

    安生晃悠悠转过院子墙角,就来到了大伯家。抬头就可以看到,一颗老枣树在大门口倾斜着。

    这大枣树说起来,算是爷爷那一辈子传下来。

    当年爷爷有俩兄弟,老大被抓当了丁,二爷躲在山上避过这劫。

    回到家的二爷爷就种上了枣树,没有人知道当时二爷爷怎么想的。只是直到爷爷去世,他也是嘱咐要种枣树,不要绝了种。

    根据后来奶奶的说法,当年大爷爷本来不会被抓,但是为了二爷,他才走出了那片野枣树林。

    所以后来,可能二爷爷一直就有了这个心结,种了大半辈子的枣树。

    走入土院子,老爸和大伯一手大茶杯子,坐在葡萄架下,看起来谈的正欢。

    “大伯,爸。”

    “你放学了。”

    “是的,老爸。家里饭做了,老妈叫我来喊你。”安生道。

    老爸点了点头。

    “哥,那就这样说定了,我明天就把家里东西搬到大礼堂,你也准备准备。”

    “行,那就这样。”

    “大伯,那我们回去了。”

    走出了大伯的土院子。

    “爸,房子的事情谈妥了?“

    “恩,你家大伯给了一块好地,还给三万块。”

    “那块地?”

    “你家大伯听说我们要去村口安房,就把村口那7分田给我咋家。”

    “哦,那块连着溪边的水田是大伯家的?”

    “恩,这样话,我在把家里的田地都换村口去,吃点亏也行。”

    “以后要是养鸡养鸭什么的,就不会糟蹋别人家的地了。”

    “还是爸想到周到、”

    “明天,你放学就直接去村里大礼堂,我们明天就搬过去了。

    “恩。”

    夕阳慢慢落了下去。新的夜晚又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