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亮剑志 » 第三章 中军司马

第三章 中军司马

    这天,关纯正在给一个叫许三多的新兵送被褥、衣服,而刘备集团召开大型军政会议,除了一些地方守将之外,几乎整个刘备集团的谋士武将都来到公安议事。会议后,关平领着关纯,乘机拜见了武圣关二爷,碰巧张三爷也在。

    “古人诚不欺我,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二尺美髯!”关纯暗自思索,只是一见张飞,终于对《三国演义》七分历史三分小说有了新的认识。原因无他,因为眼前的张飞根本不是演义里说那样,燕颔虎须,豹头环眼,恰恰相反,张飞生得到是颇为白净,只不过说得嗓门比较高,对胡子又不加修饰,满脸长草,有点像当代的一个喜剧演员:修睿。

    “晚辈关纯,拜见二将军、三将军”,关纯抱拳对着关张二将施礼道,关羽就把头点了一下算是答应,张飞还好,嘻嘻哈哈说了句“不必多礼”。

    关平替关纯禀明来意,张飞便问关纯有何才学,“二弟自幼跟随大哥习文,父亲习武,文武兼备!”关平有点儿越俎代庖答道,他想将关纯推荐给张飞。

    一听关纯是又习文又习武的,关羽的眉头明显皱了一下,对诸葛亮的评价:“文不成武不就”深以为然。

    这关羽这性格关纯可是相当了解!重士卒而轻士大夫,对士兵特别好,却十分看不起士大夫,也是就是那种耍嘴皮子的读书人。当然他也敬重武人,前提是你得打得过他,否则就是在他眼中就是插标卖首之辈。

    但是他的三弟却恰恰相反,重君子而轻小人,所以一听说关纯习文又习武,便来了兴趣,觉得关纯的武艺兵法定然娴熟,当场就要考校一番。

    随即问了一些兵法战策,关纯对答如流。又问了一些典故历史,关纯也从容作答。

    又让关纯演示武艺,关纯持剑挥舞,剑法犀利,快如闪电,势若惊雷,和“冷剑”不同,这是适合沙场角逐的迅雷剑法。

    张飞极为满意的点了点,“坦之武艺不凡,在我军中任职绰绰有余!”索性当场就让关纯在做了个亲卫军司马。

    关羽眼神异样,却也不说什么,心里暗道:“难道军师打眼?”。

    其实心中对关纯已是认同,只是碍于面子不好再挽回关纯。

    见张飞投来橄榄枝,关纯也是欣然领命。

    刚才听到张飞这个大佬点自己为亲卫军司马时,自己差点没当众笑出声来起来。

    这亲卫军司马是由张飞直辖,不用担心自己上司受诸葛亮影响而为难自己。

    一般来说,将军身边的都是校尉级别的军官,按照当时的官制,军司马上面是都尉,都尉上面是校尉,校尉上面是中郎将、最后才是将军。

    张飞干脆直接越过了两级把关纯留在身边,给人一种关纯是他张飞的铁杆马仔的错觉。

    张飞啊!三国时期论武力仅次于人称飞将军的吕布,曾与吕布大战几百回合而不落败,长板桥喝退百万曹军(绝对没这多),巴蜀义释严颜,巴西战败张合,纵观整个三国时期能比肩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而自己就要成为他的马仔。

    事后

    关羽张飞二人要叙旧,关平和关纯便退了出去,关平是舒了一口气,总算是为自己的弟弟找到个不错的去处,不用再替关纯的前途担忧。

    “三弟,三叔性情耿直,在他手下更要用命,不可懈怠。”关平一副长辈的口吻对关纯教导道。

    父亲关定惨死,长兄关明下落不明,关平自己就是关家的顶梁柱,都说长兄为父,没了大哥,自己这个二哥自然就要对关纯担负起父亲的义务。

    关纯应允,“兄长勿忧,纯自当全力效命,助刘皇叔复兴汉室,也好为父亲报仇。”

    关平欣慰,拉着关纯去喝酒吃肉。

    关羽和张飞都是一方大将,分别驻军要道以拒曹操,关平和关纯两兄弟自然要分开,关纯不日就要前往军中任职,今日算是践行宴。

    任命后的第二天,拜别了关平,这个新鲜出炉的亲卫军司马便和张飞去了军营。

    经过地震和战乱后,号称天下炉鼎的荆州人口也是大减,从原来的300多万减至200来万。目前除了镇守各个郡的郡国兵、屯田兵以外,一线部队也就七八万人。分别由关羽张飞诸葛亮三人带领。

    因为荆州也刚刚平定下来,大多数都还是新军,虽然关纯是张飞的亲卫军司马,但是张飞自己的亲卫燕云十八骑已有人带领,便叫关纯先帮忙处理一下军务,几天相处下来,张飞觉得关纯为人不错,军务也都处理得紧紧有条,索性让关纯去统领3000新军。

    关纯呼了一口气,庆幸张飞没让自己去带老部队,这也让关纯省心不少。

    “谢三将军提拔!”关纯知道张飞这是照顾和培养自己,自己不仅年轻,而且白白净净,慈眉善目,就算是呲牙咧嘴也不会有人害怕,要是真的去带老兵谁会服气。

    特别是燕云十八骑,亲卫中的亲卫,王牌中的王牌!开玩笑,这些可是跟张飞从徐州一路打到荆州的老底子,除了张飞自己还有哪个压得住他们。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关纯就和张飞一起训练新兵,这也让关纯过了一把教官的瘾。古代练兵和现代的军训到是有点相似,先是由教官训练基本动作,然后集体列队操练。

    经过大学时期军训的关纯对于这方面也算得上是手到擒来,张飞看关纯对练兵方面还挺犀利,也不由得啧啧称赞几句。

    张飞是练兵的大家,自然不是只会打架的莽夫,他练兵有自己的方法体系。即便自己是教官,却也得和大军一起操练,拳脚兵器一样不落。

    但是训着训着,关纯就品出许多问题来了,这部队是要上前线打仗的,这样只重视基础训练的部队的灵活性、机动性太差,最明显的就是每次集合部队都是手忙脚乱的,集合结阵半天都搞不好。

    放在后世关纯原来那个时代,他们只军训十多天,但是那时候只要吹一声口哨,全部都能迅速集结,跟原来的大学生比,现在张飞手下的士兵简直就成了乌合之众,当然要是令这两伙人火并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关纯琢磨了一下,发现是主将指挥的层级和幅度有问题,主将指挥副将,副将指挥校尉、都尉,但是校尉、都尉并没有指挥手下的基层军官,而是直接指挥士兵,一些基层军官并没有发挥出他们的职能,这样在中级指挥层次的幅度过宽,容易造成脱节,指挥失灵。

    关纯把这个问题向上反映给了张飞,“三将军,若是如此,一旦主将有个闪失,那可就溃不成军了啊!”

    张飞也略有所思,想到确实以前很多战斗都是把敌军主将一斩杀,基本上也就快赢了,剩下的也就是追杀抓俘虏的事儿。

    “那坦之有什么办法吗?”张飞恼了挠后脑勺,也是不得法,于是问关纯道。

    关纯就把他前世军训那一套给张飞说了。

    “这能行吗?”张飞对这个办法也是颇为质疑,毕竟突然改变训练方式军队还是有些不适应的,没实践过的东西始终不能令人相信。

    “请三将军容某先在本部试之。”张飞自是答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