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是武当二师兄 » 第二十七章 返程

第二十七章 返程

    大师姐与小仙都十分惊诧唐浩的修炼速度,唐浩现在却是十分想要体验御气飞行的感觉。

    “大师姐,快教我怎么飞吧。”唐浩起身,一脸兴奋。

    “好吧,你随我来。这御气飞行很简单,只要协调好身体,运气入固定经脉就可以了。”

    “好的,嘿嘿嘿。”

    小仙翻了个白眼,能飞起来就这么开心的吗。

    半盏茶的功法,唐浩就掌握了飞行的技巧。

    大多数的御气飞行,速度也都和修为相关,只有极少数的功法有加速的效果。

    武当山的飞行功法,也能算作上等,虽然小仙有点看不上,哈大仙还是很羡慕的。

    众人和唐浩打过招呼,虽然另外两队都是被其他人所救,但是通过聊天得知,这位曾经修为最低的三花山二师兄,出力最多。

    大师姐召集众人,准备回山。虽然没有抵达最终的目的地,但是一条蟒蛇和三只毒蜘蛛的修炼材料,还有几个毒修的储物袋,已经收获颇丰了。

    大师姐也收到了掌教的传音,已经迎出来,准备接应了。

    哈大仙对唐浩说道:“唐兄弟,山水有相逢,我欲前往无为山庄,提升下修为,我们有缘江湖再见!”

    唐浩也是颇为不舍,哈大仙毕竟是出山后第一个认识的朋友,还如此洒脱重信守诺,当下也是抱拳:“若有所求,虽万水千山,我必前来相助!”

    哈大仙哈哈大笑,和众人告辞,去往无为山庄了。

    小仙凑到唐浩身前:“唐兄弟,我若有求,你是否前来相助啊?”

    唐浩一时没反应过来,朗声答道:“小仙兄弟自是不必多说,我必前来相助。”

    小仙微微点头:“正好,听说鉴宝阁兜兜转转的,又出现在江陵城里了,你再陪我转几天,晚点回山吧。”

    “额”,这可把唐浩难住了。

    还是大师姐前来解围:“鉴宝阁未走远倒是好事,你武器尽毁,正好去看看有没有趁手的武器,十天内回山即可。”

    唐浩见大师姐这么说了,也只能答应下来。

    随后几人分道扬镳,唐浩与小仙过汉城去往江陵方向,而大师姐带着众人,直接绕过汉城,回武当山去了。

    唐浩见无外人在旁,也放轻松下来,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和小仙聊着天。

    “小仙啊,你本名是什么啊?怎么年纪轻轻的修为这么高?还搞了个暗门?”

    小仙眼睛一转:“这就是我本名啊,为什么修为高,天资就是如此,稍加勤奋,自然修行得快喽。”

    唐浩翻了个白眼,这丫头一肚子鬼心思。

    小仙拿出香瓜,给小狐狸准备了几个糖豆,开心地说道:“唐兄弟,该讲蝴蝶的故事了!”

    “咳”,唐浩无奈,却也只能娓娓道来:“话说有一古国,有一女子名叫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要外出求学,可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

    于是祝英台就和贴身丫头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书生梁山伯及书童,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遂结伴同行。。。”

    香瓜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殆尽,小仙听得聚精会神,小狐狸也是支起耳朵。

    “这梁山伯颇为木讷,对祝英台的多次示好均没有反应,反而嘲笑祝英台多次把自己比作女儿身。”

    小仙单手握拳,狠狠地挥了几下。

    “祝英台回家前,留下信来,要梁山伯十天后来提亲。可梁山伯会错了意,三十天后才来,此时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古时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改不了,梁山伯知道后心如死灰。”

    小仙双眉紧皱,心有不甘。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梁山伯墓前经过。”

    “嗨,”小仙忍不住插嘴道:“这对苦命鸳鸯,如是我的话,定然奋不顾身去找梁山伯。”

    唐浩摇了摇头:“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坟墓马上又合了起来。”

    “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小仙双眼含泪,又低声叹道:“嗨,可怜的人。”

    唐浩低声道:“此故事名为彩蝶无奈舞翩翩——梁祝,可惜没有趁手的乐器,不然我还有一段曲子。”

    小仙说道:“唐浩,你这故事太悲伤了,我听得不开心,再换一个团圆结局的!”

    小狐狸似是也听懂了话,急忙地跟着点头。

    唐浩无奈地翻着白眼。

    正在此时,小仙打开储物袋,拿出了一道微微发光的传音符,听了起来。

    听着听着,白眼直翻。

    唐浩心说好么,这小仙翻白眼都这么好看,嘿嘿。

    小仙收了传音符,看向唐浩:“门里有事了,估计需要一天处理,你先去江陵等我好不?”

    唐浩没什么意见,正好想想下个故事的内容。

    小仙又问:“下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断桥残雪恋君思——白狐传!”

    小狐狸腾地跳到了唐浩的怀里。

    唐浩甚至从小狐狸的小脸蛋上看到了一丝谄媚。

    小仙一个白眼:“这故事听名字就不错,我喜欢,走了,小白。”

    又把小狐狸拎起,学着哈大仙的样子对着唐浩一抱拳:“那个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唐兄弟,咱们江湖再见!”

    唐浩呵呵一笑:“江湖再见。”心里加了一句:咱们后天见。

    小仙直接北上泉州,唐浩继续向东。

    半日后,唐浩再临嘉陵江,居高远眺,不禁心生感慨。

    区区几日,几度生死。

    生者继续执长生,逝者已然随风去。

    就如这滚滚江水,丝毫未曾停歇。

    唐浩心下感慨,眼见四下无人,看着这滚滚江水向东去,丝毫不受自己思绪的影响,朗声诵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唐浩豪气万丈,既然走上修仙之路,就要做这执牛耳之人。

    “唐兄弟好文采啊。”

    唐浩顿时一个冷战,一股寒意遍布全身。

    一位红发宽袍老人站在唐浩身后,笑吟吟地看着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