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上海之夜 » 甲方乙方(1)

甲方乙方(1)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最可惜的一件事情,就是没能问问那几个工友的名字,搞得上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连个化名都编不出来。

    其实同情也好,偏见也罢,都是外界施加在农民工身上的刻板印象。这样的刻板印象,各行各业、各个群体都会有,无非就看谁看得开,谁不被世俗的观点所左右。

    就像我们坐办公室的也是一样,处在不同的角色,就势必会有不同的“刻板印象”,能不能像刚才那几位农民工老哥一样看得开,才是能否调整好心态的关键要素。

    有时候,个人一旦被自己的角色所束缚住了,就容易惹出是非。下面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大家可以把他们当作一个反面教材来看待吧,尤其是已经步入职场的读者们。

    这个故事,我想将它起名为——甲方乙方。

    先说个大背景。相信很多混迹职场多年的读者,大多有这种体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在职场上,甲方总是显得比乙方要“高出一头”。

    当然了,甲方毕竟是出了钱的,需求多一些也很正常。但我始终觉得,甲乙双方应该是一个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就算需求多,也应该停留在工作层面,而非为人处世方面。

    虽然我本人在甲方公司工作时,更喜欢称呼自己的乙方为partner(搭档),而非agency(代理机构)或者vendor(供应商),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甲方都是这样。

    尤其是有一小撮人,错把平台当能力,总喜欢拿着鸡毛当令剑,仗着自己的甲方身份吆五喝六,搞得好像乙方就该给他们擦鞋舔脚似得。更有甚者,不仅把乙方当作苦力一样随便差使,自己有错误的时候,还老是让乙方背锅。说实话,这样的人,我很不喜欢。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刚从外企跳槽到私企,也就是自己的身份,从甲方刚刚转变为乙方不久的时候。

    那是一个五月。劳动节假期刚过没两天,我在办公室里和助理一起加班准备ppt,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半,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呢,突然接到了下属小吴打来的电话。

    “六哥,”还没等我问话呢,电话那头的小吴就带着哭腔说道,“我不想干了。”

    这个小吴,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之一。他比我早进公司半年,是负责某个日本品牌客户的项目经理,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

    虽然对下面这帮小孩儿来说,我算是个“空降兵”,但由于我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也和大家伙儿关系处的不错,所以入职没多久,就和兄弟们混熟了,大家都没把我当外人。

    听到他说这话,我的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今天应该是提了外出,去品牌方公司开月会去了。难不成在客户那儿受什么委屈了?

    “你在哪儿呢?我来找你。”

    小吴挂了电话,用微信给我发来了一个定位。这家伙,现在居然在外滩?这大半夜的,江风呼呼吹,也不怕着凉了!于是,我赶忙让助理先回家,自己打车去了外滩。

    我顺着定位来到一个长椅前,找到了喝得醉醺醺的小吴。这哥们,正看着对面的东方明珠发呆呢,连我坐到他身边了都没反应过来。

    “怎么了这是?喝多了?”

    我一开口,把小吴给吓了一跳,身体不自觉地向另一边弹了一下。

    “六哥,你什么时候来的?”

    看他的眼神已经有些发直,我知道,这小吴是真喝多了。我从包里掏出等车时在便利店里买的牛奶,递给了他。

    “喝了,解解酒。”

    小吴接过牛奶,二话不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个干净,气呼呼地把空盒子扔在了地上,继续发起呆来。我只得耐着性子,把盒子捡起来,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等待他清醒一些。

    在黄浦江的风和牛奶的双重作用下,又过了二十来分钟,小吴的酒总算是醒了一些,叹了一口气。

    于是,我便开口问道:“现在能说说发生什么事儿了吧?”

    他缓缓转过头,看了我一眼,随即又把头转了回去,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原来,今天去和品牌方开月会时,因为四月的销售目标达成率比较差,他在会上就被甲方的销售总监,指着鼻子大骂一通。

    我一听,瞬间傻眼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事儿吧,三月份我们的团队在做四月规划的时候,就已经发现目标有问题、并且跟甲方反馈过了。

    先说个背景。外企在制定销售指标和业绩考核的时候,大多都是以财年为计算周期。而有一部分外企的财年初始月份,就是四月。小吴跟的这个日本客户,也不例外。

    骂小吴的这个销售总监,他是一月入职的。入职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根据总部给到的销售任务,制定下一个财年——也就是四月到次年三月的月度业绩指标。

    结果没成想,这家伙不知道是为了炫技表决心,还是真的没脑子,都没和内部其他横向部门商量过品牌下一年的发展计划,就私自把四月的指标定得老高,甚至高过了传统旺季的三月份!

    你说他们一个女性向的品牌,复购周期在两到三个月,三八大促的时候就已经把该收割的消费者都给收割了,四月一没有新品上市、二没有重磅市场行为,还妄想着“再创新高”,这本来就无异于痴人说梦。

    当然,吐槽归吐槽,我知道,作为乙方公司,我不能上去就打人家脸。毕竟这个目标放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已经是自下而上层层审核通过的了。我要上去就说“你们他妈的,拍脑袋都拍出脑震荡了”,那这可得把所有大佬都给得罪了。

    所以,我当时就和对方的副总裁还有那个销售总监开了个小会,私下提出需求,得让他们的市场部根据用户画像,抓紧安排档期采买资源,匹配更多品牌曝光和消费者教育,给我们销售终端引一些新客过来。

    同时,销售端也需要给到合适的促销政策,这政策既不要让三八大促时候下单的顾客觉得自己被人当韭菜了,也不要影响618年中大促的价格体系,更得让四月这些刚被吸引过来的女性用户“冲动消费”。流量转化两头抓,引流更多新客的同时缩短他们的决策周期,这样才有那么一丁点儿可能,在四月这么个尴尬的月份做出好的销售。

    你们说说,这事儿难不难?可就是为了这么不着调的一件事情,我还亲自拉着团队一起做了一版落地执行方案,只要他们点头,我们就配合执行。

    但大佬们给到我的答复就是,品牌的很多campaign(商业活动)都被安排在了下半年,想要提档的话,需要各个部门重新提交报告、重新审核,总部这边流程来不及走。至于中国区本身能自主决定的事务就有限,想做一些额外的价格和促销政策就更难实现了。所以我们的设想,他们很难满足。

    瞧瞧,这个就是所谓的“大企业病”的表现之一,效率低下,浑水摸鱼。当然,因为我自己也是外企出身,他们说的理由,我早有预见。所以,我之所以提出那些方案,一来是为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做好销售,二来也是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办法我告诉你了,你干不了,那这事儿可不能赖我啊!

    所以,经过那次会议,我相当于提前给品牌方的大佬们打了个预防针。大佬们毕竟也没傻到那个地步,他们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品牌政策和销售目标确实没匹配上,所以最后我们双方达成一致,四月的销售结果,同比去年上涨就可以,缺失的部分后边再补。

    所以,当小吴说出,那个销售总监因为业绩的问题把他骂了一通的时候,我是不太理解的。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何必大动干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