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唐太宗是我兄长 » 第七章 朝堂之对 中

第七章 朝堂之对 中

    屏风后面,长生看皇上竟然答应了倭国特使的请求,心下也是一惊,这皇上要么是对我们的诗词歌赋有绝对的信心,要么就真的是不把儿戏当儿戏啊。

    国家大事竟就这么草草的决定了。

    正想着,突然感觉旁边有人拉自己的袖子,扭头一看是杨昭凑了过来,小声问道:“刚才吵得这般厉害,这会儿怎么又不吵了,是要开始变戏法了么?”

    “他们要和我们比写诗,做对子。”陆原回答。

    “啊,作诗啊,真没劲儿……”皇孙一听脸都挎下来了,他听到‘作诗’俩字儿头就开始疼了,“要不咱们走吧。”

    可这会儿长生看戏的兴趣倒是被勾起来了,摇摇头,低声央求道:“好表哥,再陪我听一会儿,好玩的才要开始呢!”

    他俩声音有些大,朱公公转过身来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皇孙只好暂时不吭声了。

    大殿中,倭国的使节听到隋文帝发问,站起身来,上前两步,大声道:“各位大人,请听我的题目,题目很简单‘一副对联,上下两联加起来要有一百个古人名。’若是对的上来,我国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如若对不上……”

    “对的上对不上,你都休要聒噪!”太子杨广一把将他拨拉到一边,施了一礼道:“父皇,不用理会这个跳梁小丑,儿臣还是提议出兵征讨倭国,惩戒其不臣之心。”

    话音未落,一旁左尚书高颖出列说道:“出兵之事绝非儿戏,一旦刀兵相见则国无宁日啊,况且现在我们师出无名,还望陛下三思啊。”

    隋文帝向来不喜妄动刀兵,虽然对倭国使团的大不敬气愤非常,但真要是为此而打仗,心中一时也拿不定注意,索性说道:“谈论出兵讨伐为时尚早,众位爱卿对使节提出的题目有何眉目啊?”

    这话一问,下面黑压压的一众官员顿时静悄悄的。

    古人名大家倒是知道不下一百个,毕竟从夏商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诞生了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但是要把他们都集中到一副对联里,不仅要对仗工整,还要合辙押韵,这一时之间还真是有些为难。

    突然间,这鸿胪卿路明举手道:“陛下,臣有个上联: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墨子……嗯,这样说好像有点儿太长了,抱歉抱歉,微臣再想想,再想想……”说到一半感觉说的不大对,脸上一红又退了下去。

    见这陆明上来就出了个丑,隋文帝心中也有些窝火,“众位爱卿,平日里不是最喜饮酒作诗,风花雪月么,怎么现在需要吟诗作对了,满朝文武都默不作声,竟无一人发言?”

    皇帝一发话,台下百官不好再保持沉默。

    “赵子龙单骑救主,关云长忠勇千古。张翼德勇冠三军,黄汉升箭指苍穹。”这是武将的。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上下千万,万众齐心”、“上元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孔孟生色。惊蛰未闻雷,击几声鼓为孙武宣威。”这是文臣的。

    ……

    众人议论纷纷,可说出来的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是不合要求。

    隋文帝听来听去也没有满意的,不仅越发急躁起来,心说:我天朝上国,泱泱华夏,难道真让这个小倭奴问倒了?

    心下生出一计,说道:“众位爱卿,今日事务繁多,此刻也不早了,寡人累了,不若先到此为止,等众位卿家回去慢慢考虑一晚,明日早朝再来回复倭国使臣可好?”

    众人心下一喜,没错,他直说了考较我们,又没说一定要现在回答,晚上找几个文学大家,一起秉烛夜谈,不信还想不出个好对联来。

    皇上这一计‘拖延计’,虽说有取巧耍赖之嫌,但毕竟比僵在这里要高明多了。

    屏风后面长生皱起了眉头,心想:皇上此计若是早说就好了,如今接受了倭奴的挑战,再找理由拖延,未免要落人口实。

    果然,台下的倭国使节一听可不干了,跳起来喊道:“满朝文武大臣商议这么久,竟无一人能答出一个像样的答案么?也罢,我看你们大隋自称什么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也不过是一群无赖罢了!这样的国家不值得我国效忠!”

    话音未落,就听一个稚嫩的声音从上方传来:“你放屁!!”

    只见一个小黑胖子从龙椅后的屏风后冲出来,跑到他跟前,“呸”的啐了他一脸口水。

    “你这破题,小爷我就能对上!”

    倭国使节被这孩子一弄,一时愣在原地,正不知要作何反应,就听一旁有人低声惊呼:

    “昭儿,你怎么跑这儿来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杨广。

    杨广见自己的大儿子杨昭冲过来,对着倭使就是一顿子乱喷,心中又惊又喜。

    惊得是这朝堂之上一言一行都并非儿戏,儿子的水平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别说作诗了,让他写两个大字都费劲,这对子对上就罢了,若是对不上来,还啐人一脸口水,那可是闯了大祸了。

    喜的是这不管不顾的劲儿,还真像自己,文武群臣都不敢得罪倭奴,我儿子就敢,怎么样?!

    龙椅上的杨坚看到自己的长孙冲了出来,就知道这小子刚才又在后面偷听呢。

    见他上来就把倭使吐了一脸口水,也是哭笑不得。

    这会可不比上回,不能由得他胡闹,于是假严令色地喝道:“昭儿,这是朝堂,休得胡言乱语,快快退下,来人啊,还不赶紧把世子带下去。”

    皇帝一发话,立时就有两个宫人上来要拉杨昭。

    可没想到杨昭人小力大,一使劲儿尽然挣脱了束缚,跑到杨坚面前,急得大叫:“爷爷,我没骗人,我真的会!”

    “哦?”杨坚看到孙儿的模样不似胡闹,心想这小子莫非真的会?一时之间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皇家子弟,就是如此待客的么?”那倭奴这会儿终于明白过来,一抹脸上的口水,羞愤的说道。

    “呔,你这小矮子,不要胡言乱语,快把你的题目再说一遍!”杨昭扶着杨坚的膝盖,看爷爷没出言责罚自己,心中也有了底气。

    “哼,你这小儿若能答上,我当时就给你磕三个响头,我国以后年年进贡,永奉大隋为主!”倭使气急败坏道,“但你要是答不上呢?”

    “我答不上也给你磕三个响头!给你年年进贡、岁岁称臣!”杨昭也来了脾气。

    倭奴一听心中大喜,量他小小年纪,大字都未必认得几个,想对出这绝对,简直痴心妄想。

    原本这次只想试探着羞辱下隋朝,没想到现在要超额完成任务了。

    这一旦成功了,自己不成了国家的大功臣了。

    倭奴思虑至此,害怕有人出言反对,赶忙点头说道,“那好,上下两联,要有一百个古人名,你说吧!”

    “小矮子,你听好了!上联是:云台二十八将。”

    杨昭见对方答应了,高兴的一激动,把刚才云生交给他的话忘记了大半,“下联是,下联是……”

    这上联答上了,下联却想不起来了。一时间急得满头大汗,不由自主地就往身后的屏风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