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自我修行之闭环管理 » 第51章.白云无心

第51章.白云无心

    什么叫做爱?

    一个寒冷的早晨,男人给女人发信息,“今天天冷,记得穿厚点,要照顾好自己,千万别着凉。”

    女人回复:“别再给我发信息叫我多穿点儿,别着凉,如果真关心我的话,衣服小码,裤子小码,鞋子三十六码,我还缺件羽绒服,毛衣手套等等。怕买不好的话,可以直接发红包转账,要是做不到的话,就别废话了。我又不傻,大冷天的我还能穿个比基尼往外跑啊?”

    男回了个尴尬的表情,再也没说话……

    林乐施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突然坐了起来问:

    “到哪里了?”

    “白山地界,前面的车应该是给我们开道的,打着双跳的。”

    马国栋看着前面的车说道。

    “没事,跟着他走。”

    林乐施看看前面的车接着说道:

    “国栋啊,准备生几个小孩?”

    “随缘吧?”

    马国栋陪着笑说道

    “如果你见过凌晨两点医院的儿科,会真正知道,和孩子的健康相比,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成绩可以,排名可以,荣耀可以,哪怕天塌下来,我们都可以置之不理,只求孩子平安健康。

    身边很多朋友总感慨,没想到你这么喜欢孩子。其实,我也从未深究过自己为何每次看到孩子,心就顿时柔软了。

    生孩子,大概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为了付出与欣赏,共度一段难忘的经历。

    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母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在宝宝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曾经的我一样有过望子成龙为自己争光,期待他们日后回报的“私心“时刻。

    可是当宝宝来到这个世间我才发现,我不需要他的任何回报,也不用他以”爱”之名,感恩戴德我所有的付出。

    就好像我也不曾问过他是否愿意,就一厢情愿地把他带来这个世界啊。他的到来带给我了许多快乐和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并让我重新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他是独立的个体,不应带着负担前行,能成为我的孩子让我有机会和他一起同行,才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财富。如果一定要寄希望于他,那就希望他一生平安顺遂,健康快乐。

    不管孩子来讨债,还是来报恩,都是一种因果关系。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老人们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孝顺,有出息。这样的话,也就欣慰了,还有了依靠。

    但是现实却给我们狠狠一击,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靠得住,总有一些孩子,不仅没有出息,还过上了啃老的生活。

    为什么同时代的孩子,长大之后,有人会报恩,有人在讨债?

    别急着责怪孩子,要想一想,这一切的结局,和父母的做法,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都是因果关系。

    有远见的父母,把“恩情”植入了孩子的人生。

    有一个很古老的故事。

    商朝末年,周国是一个边陲小国,国王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季厉。

    按照规则,王位要传给大儿子,但是周太王却偏爱小儿子季厉。

    如果是普通家庭,一准会因为父亲的偏心而闹起来。但是周家没有如此,而是召开了家庭会议。

    周太王说:“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姬昌(周文王)吧?”

    姬昌是季厉的儿子。也就很明显地提示了,王位一定要给季厉,大家就别争了。

    太伯、仲雍为了江山社稷,带着妻儿,迁徙到了南方,身上刺了花纹,剪短了头发,表示自己“彻底放弃了王位”。

    令人欣慰的是,南方人看到太伯、仲雍的德行,主动归顺,建立了吴国,推举太伯做了吴王。

    明眼人一看就知,周太王的儿孙,都是来报恩的。因而在商朝崩溃时,周家顺势而起,便有了周天子。

    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坐拥天下时,派人四处寻找太伯、仲雍的下落,在山西建立了虞国,作为他们的封地;下诏书,册封了吴侯。

    古人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从周家来分析,子孙都会报恩,其祖辈的做法,功不可没。

    召开家庭会议,决定家庭大事,体现了几代人的互相尊重;挑选仁德的人作为大家长,而不是论年纪,体现了长久之计;根据时局的发展,扩大家庭的事业,理顺了“里外关系”;对于大度的人,要记得恩情,在合适的时候,予以回报,传承了好家风......

    父母要孩子来报恩,首先要以身作则。

    为什么周太王的话,能“一呼百应”。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本人的道德素质很高。

    诗·大雅·绵里说:古公亶父(周太王),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因为居住的地方被戎狄威逼,周太王主动提出,把家财全部送给戎狄,但是被拒绝了。不得已,他带着家人,迁徙到岐山之下。

    周围的人看到周太王勤劳简朴,爱惜百姓,纷纷跟随,因此有了周国。史书记载,“民赖其庆”。

    毫无悬念,孩子要做什么,多半是上行下效,从来不是被苛求着做什么。

    卑劣的父母,养不出报恩的孩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

    历史上,来向父母要债的孩子,比比皆是。

    楚平王荒淫无度,把公子建的未婚妻,接到自己的宫里。导致父子反目成仇。后来,公子建不得不外逃,被郑国人谋害。

    若干年之后,楚平王过世了,楚昭王继位,不励精图治。楚国的都城被吴国占领了很长时间,楚平王的坟墓被伍子胥掘开。

    楚国的宗庙,遭到了羞辱。

    事实上,楚平王能够坐上王位,也是不合常理的。当时,长辈楚灵王外出打仗,几个儿子在家里兴风作浪。楚平王火中取栗,巧妙地得到了王位。

    春秋时的美女夏姬,因为和陈国的几位大臣暧昧不清,导致儿子征舒非常愤怒,因此伤害了性命。夏姬从此背负了骂名,也没有得到儿子的孝顺。

    当然,我们不是名人,也不是古人,但是要以史为鉴,知道为什么孩子会来要债。

    其一,父母的职业太坏,孩子多半会学坏。比方说,父母做盗贼,却希望儿女努力读书,堂堂正正做人,是行不通的。要是儿女去找工作,父母的行为,就是在抹黑,制造障碍。

    其二,父母没有道德底线,孩子就会缺德。父母对祖父母说“我不会养你”,儿女肯定会有样学样。等父母老了,儿女说“你曾经说过的话,我说给你听呀”。

    其三,父母穷得掉渣,还不去赚钱,就很难养出富有的孩子。父母一分钱都没有,逼着孩子白手起家,不是不可能,而是好难。如果父母连学费都交不起,孩子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

    父母要明白一个道理:我养你长大,你陪我变老。

    看过很多不孝顺的孩子,也看过很多父母,通过打官司来逼着孩子养老。于情于理,孩子是错的,应该给父母饭吃,管父母的病痛。

    但是被逼着“赡养”,有什么意思呢?能维持多久呢?其后果是令人心酸的。

    如果孩子不学好,还一直向父母索要钱财,那就更可悲了。这是为什么?韩非子说:慈母有败子。

    需要早点明白:人老了,和谁过,都是和自己过。

    老人和好孩子一起过日子,就是和“过去的自己”一起过日子。就是老人独居,日子很自由,也是建立在“孩子不啃老”的基础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家庭好不好,关键在一个“积”字。

    一代人积累了什么,就能活成什么样子,就会得到下一代的什么东西。

    为孩子打伞,帮孩子创业,送孩子读书,逼着孩子独立......父母做的一切,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总在身体上下功夫又有什么用?

    我们现代人在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一打开电视,那些营养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最多,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围绕这个身体在转。

    有些老太太常为自己的身体发愁,使得现在养颜胶囊挺畅销,当脸上有皱纹、有波浪了,心里面就觉得难以承受,就天天想办法把这一道一道的东西弄掉,有时我和她们开玩笑,有皱纹好办,脸上的皱纹你觉得不好看就用熨斗去熨一熨,老太太说这样那能办得到,我说既然办不到,那就是自然规律,它该有波纹就得有,你干吗对这个东西发愁。

    有些年轻人,更是害怕有皱纹,早早就去做准备,所以走在大街上会经常看到有的人的脸就像灰面涂上去一样,努力地要把那个痕填满。有些人认为眼皮单的不好看,就去拉个双的,结果眼皮肿了,适得其反。有的人脸上痣太多,嫌影响美观,就要去取掉,有的越取越大,被那个烂痣药给烂大了。除了脸上还有的在头上,一会儿波浪滚滚,一会儿耸得像个金字塔,殊不知怎么弄,那还是头发,而不能叫猪毛。

    有的人听别人说自己气色不好,就担心是不是营养不良,回去就要改善改善、补充补充,所以我们很多的精力都投放到这上面去了,一辈子都在为它服务。老子讲“吾之有患,为吾有身”,有了身体这个东西就是大患,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就是围绕着这个身体,从内到外成天围着它转。

    人身不过一具“臭皮囊”

    佛法告诉我们要观身不净,我们这个身体就是个臭皮囊,外面有一层皮,把这层皮剥开,就会发现里面没有什么好看的,胃就像个茄子,肠子就像不规则的电线一样,里面全都是臭烘烘的、带着血腥味。身上的九孔常流不净,眼睛要长眼屎,鼻子要流鼻涕,耳朵还有耳屎等等,现在有些年轻人很懒,早上起来眼屎还吊在眼睫毛上就去吃饭。所以佛法跟我们讲,你要如实观察,这个身体是一个臭皮囊,是不干净的,没有那么可爱。

    佛法告诉我们不要在这个色身上用功夫,这个躯壳就是一具臭皮囊,里面包的全是臭东西,学过解剖的医生会知道肚子划开后是什么的状况。所以我主张那些修行人应到医院去看看,看看那些要死的人是怎么死的,看看那些死了以后的人是什么样子,甚至把肚子打开看一看,要不然老觉得这些东西好可爱、放不下。

    人的这具躯体是很短暂的,一般也就几十年,保养再好也就百十来年,没有必要紧抓住这个色身放不下。佛法跟我们讲观身不净,修不净观,就是告诉我们观身体,观一具死尸开始死了的时候,脸慢慢变青涨大,青淤肿胀,然后整个脸的颜色变成了紫色,慢慢脸皮破了,里面就流出脏糊糊的东西,整个身体开始腐烂,慢慢地化成脓,里面全是蛆,慢慢只剩一层皮,最后是一滩淤泥。这样的一个东西的确没有什么可贪恋的,别以为自己长得十分标准,将来大家殊途同归,都要成这个模样。

    我们这个生命是很短暂的,这个躯壳、身体是很脆弱的,比如吹了空调就有空调病,风扇一吹肩腿就又酸又疼,好像现代许多人都禁不起风吹雨打。

    不贪恋色身

    不是让你轻视生命

    佛教告诉我们要认识到身体的短暂,身体的脆弱,身体的肮脏,但这不是说我们就不管它了,就可以虐待它,虽然要观身不净,让你要放下这个身体,但不能轻生,轻生也是在犯错误。

    佛法是中道的,一方面让你通过不净观,对身体的肮脏、短暂、脆弱理解以后,放弃对这个色身的贪恋;另外一方面,让你不能轻视这个色身,你要是轻视、虐待色身,那也不符合佛法的精神。我们要行中道,食能果腹、衣能避寒就行了,而不要在上面下太多功夫,天天围着这个色身转,又是减肥又是补充营养,都是没用的。在僧团内部,经常会有些师父们衣服穿得非常破烂,对自己的身体很虐待,还说自己是在修头陀行,这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不是脏就代表头陀行,艰苦朴素才是头陀行。释迦佛在印度时的所谓头陀行穿的衣服是碎片拣的,但都是洗得很干净后缝起来的。

    佛教讲这个不净观的积极涵义,是消除我们对色身的贪恋,贪恋色身是极端的观念,轻视色身也是极端的观念,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这个就需要用佛法来透视我们自己。如果你透视了,你就会放下对色身的贪恋,也会摆脱对色身的轻视,会更积极地把这个色身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色身不是仅属于你的,色身是属于社会大众的。我们要通过这样一个不净观,养成对色身的不贪恋或轻视,从而更加积极地把你的整个色身投入到为社会大众的服务当中,这就是我们大和尚提倡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佛教徒要懂得,我们生存的空间、生活的机会都是社会大众给我们提供的,我们日常中的吃、住、穿、用都是社会很多人在为我们服务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有奉献精神,放下围绕着对色身贪恋的这样一些观念,把我们的整个色身奉献给社会大众,用我们的色身去回报社会,回报社会对于我们的贡献,反过来,我们对社会也要有贡献。佛教徒应有一个观念,就是“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你要把整个身体奉献尘刹,至少你可以把整个身体奉献给整个家庭、奉献给单位。

    佛法教我们观身不净是有积极意义的,不是让你消极,以为这个身体没意思,反正就这样,破罐子破摔,而是要更积极地发挥你这个身体的作用,发挥你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价值。所以,我们要用佛法的智慧透视身体,通过对身体这种不净的认识,而放弃对色身的贪恋与轻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工作和家庭生活当中,把我们这个身体的作用和价值奉献给社会大众。如果我们能够这样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是智慧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会很轻松、愉快,就不会有疲劳感,即使有疲劳,也会觉得是心甘情愿的,而不会觉得勉强、吃亏。”

    梁小柔陪着笑说道。

    “读书如吃饭

    我一直提倡你多读书,而且正如我所愿,与同龄人相比,你读的书也算多得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不得不冒着被你“雄驳”的危险,敬告你一下。

    “读书如吃饭”,这是我这些年阅读的经验。读到一本好书,如同坐在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席面前,如果如同饿了八辈子一样,情不自禁地狼吞虎咽一番。等到有了感觉,肚子已经饱了,吃的什么,似乎还有印象,但滋味如何,一点痕迹也没有。甚至,因为吃得太快,咀嚼不细致,让可怜的胃肠增加了工作量。它们耍起了脾气,闹起了胃肠炎---------哦,吃坏了肚子了。

    而读书也如此,遇到好书,不要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慢慢读,细细地品。犹如端着一杯美丽的葡萄酒:想先看它的颜色,再品它的味道。细啜一小口,让它在唇齿间游荡、回味……这样,你就能顺着作者的思路,理解他(她)的思想,甚至融入他(她)的灵魂深处,与他(她)同哭、同笑……真正做到进入作品里,即读进去了。

    “读书如吃饭”,还体现在读书要有选择性。现在的书多如牛毛,不要遇到什么就读什么。好像吃饭一样。不要能吃的东西都吃。要看你是否需要,你的胃是否适应。不要明明胃寒,反而选择一些性凉的东西;体质过敏,非要吃辣或者吃腥……因此一定要有选择性,并且一定要会选择。因为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有思想、有内涵的人谈话,能得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能指导你的思想甚至生活,让你的修养更进一层,朝更远处说甚至能影响你的一生。反之一些通俗刊物除了带给你短暂的大众式的或者通俗的享受以外,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尤其是如果读到一些不利于自己成长与修养的书,带给你的危害就不是一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因此,我轻轻地告诉你:“孩子,读书如吃饭。为了你的身心健康一定要慎重啊!”

    留得青山在

    孩子丢了二元零钱,八块五水费,一共十块五。这对一向节俭的她来说,不亚于一笔巨款。她的心情糟糕透了:拉着一张脸子,阴得像要滴下水来……

    看着心疼得痛心疾首的孩子,我已不能再责备她,只好笑着说:“钱丢了,不要紧!只要孩子没丢就行!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说是吗?”这样,不久,孩子就笑嘻嘻的了。

    是的,已经这样了,再伤心也没有用。只能从心灵上安慰她,让她得到解脱。

    因此,我轻轻地告诉你: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被尘世间的任何俗事所左右。否则我们就成了俗事的奴隶,被其左右,为其所累,由情绪及言语及行动,由一时及一世……最后,一事无成。如果跳出了“情绪”这栏杆,砸碎其枷锁,你的眼前会豁然开朗,闪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反手为云,覆手为雨。那时你就会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尽情潇洒吧!

    防微杜渐

    一个人刚穿上一双新鞋,不巧外面才下了雨。当他出门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他想:“我只要小心,不会弄脏的。”

    是的,刚开始,他跷着脚,专拣比较干燥而又好走的地方落脚。可不长时间,雪白的鞋底沾满了污泥,边沿也开始有了泥点。他叹了一口气,又继续谨慎前行。走了一段时间后,他又看了看脚:黑色的鞋帮上也有了泥点……又过了一会儿,鞋帮上的泥点更多了……后来,泥点越来越多。看着自己面目全非,满是污泥的鞋子,他犹豫了一下,无可奈何地,把脚恶狠狠地踩进泥里,再也无所顾忌,再也不用小心翼翼……他的脚步终于和街上走道的人一样了……

    因此,我轻轻地告诉你: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是这样:要么保持自我;要么从众。从众很容易,跟着学就行,尤其是学一些不利于个人修养的事情。但保持自我就有难度了,既要慎独,又要努力向上……前者,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适用的,但想要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气质的人,绝对不可以。而后者,却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所必须选择的。

    不是所有的痛都是坏事

    现在的孩子都有一个通病:不喜欢批评。而且现在的家长可能是因为孩子比较少的缘故,一味宠着……这样,久而久之,更给孩子养成了狂妄自大,娇纵、小性的偏执性情。他们一旦走上社会,便会暴露出自己性格缺憾的一面,给自己的工作,甚至漫漫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因此,孩子少年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帮助,包括适度的敲打,让他形成健康的心理,拥有幸福的一生。因此,不是所有的痛都是坏事。

    记得听过一个故事:一条鲤鱼在岸上搁浅了,它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也没有成功。就在它用尽所有的力气的绝望时候,一群蚂蚁帮助了它。所有的蚂蚁跳到它的身上,不停地噬咬它,奄奄一息的鲤鱼就在疼痛中用尽最后的力量不停地蹦跳……最后,鲤鱼回到了水中。可以说,是疼痛拯救了它一命。

    从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深奥的道理:在漫长的人生中,经历适当的挫折和困难,受到一些批评并不是坏事,因为“不是所有的痛都是坏事!”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觉得给孩子适当的教育还是应该的。因为当我们的家庭没有了家法,老师放下了手中的教鞭,许多时候我们也就会面对尴尬和无奈……不是吗?而所谓的“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就是这个道理……”

    林乐施说道。

    “诗人李元膺说:薄情风絮难拘束,吹过东墙不肯归。

    第一次读诗句,觉得风很自由,吹过的都是风景。

    人到中年,再读诗句,才知道多少情感,一去不回,正是“往事如风”。

    总以为人这一生需要有很多的朋友,一起奋斗,一起改变命运。但是深刻去领悟,就有不一样的态度了。

    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朋友圈,都是陪你一段路,不能永恒。学会薄情一些,才不会陷入“多情总被无情伤”的套路。

    “薄情”是生活的铠甲,阻挡了别人的世界,也保护了自己的世界。

    生活的朋友圈,谈钱不交心。

    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起码你得遇到几个一起获利的人,赚到了钱,撑起了家庭。

    职场中的同事,生意场上的伙伴和客户,多少存在一些朋友的情谊。若非如此,大家都不会互相配合了。

    谈钱是成年人应有的自律,如果不谈钱,那就没有什么好交往的了。大家的时间很贵,不能单纯在吃吃喝喝的环境中浪费掉。

    可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谈钱之外,适当带着一些感情,不能随便交心。

    四十五岁的快递员赵涛,倒在了BJ的深秋里。

    在此之前,他感觉到身体不舒服,但是舍不得花钱看病,只能硬撑着。

    最令人心寒的是,他过世前一段时间,单位把上班时间提前到了五点,因为双十一快递量增加了。

    他过世后的第二天,已经被清理出了单位的群,也不再是平台上的“人”了。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就是人情败亡的速度。

    歌德说:“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

    总要搞懂,“金钱、朋友、自己”三者的关系,不要迷迷糊糊过日子,把关系搞混淆了。

    亲兄弟,明算账。古人留下的这个道理,到今天还是管用的。家里人都要把利益扯清楚,更何况是其他的朋友。

    谈钱没问题,大大方方地说。但是不要为了钱,把自己陷入感情太深。聚聚散散,随意吧,你总得学会看淡。

    待人七分好,留下三分给自己;喝酒三分醉,保留七分清醒。

    微信的朋友圈,多半是放弃了。

    有人说:“谈什么朋友圈,都已经玩废了。”

    想一想还真是如此。

    曾经我们热衷于发朋友圈,给认识、不认识的人点赞,留言。通过朋友圈可以洞察到大千世界,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

    现在的朋友圈,估计冷清了不少吧,也有一大批人,一年都没有打开朋友圈了。

    总结一番,微信朋友圈的变化,有三个过程。

    其一,好奇和期待。

    有了一个新的平台,结交很多新的人。旧朋友和新朋友,堆积在一个圈子里。还可以群聊。

    通过发动态,知道有多少人在乎自己。如果发一条动态,没有人在乎,那就再发一条。也许是自己发的图片和文字不够精彩,没有吸引人注意。

    精心装扮朋友圈,突出自己的个性,又给别人带来好感。

    其二,慢慢淡化。

    发朋友圈的人多了,有人就发现了商机,从此微商涌入了朋友圈。

    连续看到了几十条广告之后,你就哑然失笑了。当你想要看到的人,退出了朋友圈,你忽然发现打开朋友圈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偶尔发点什么,都是应付了事,都不会去在乎有没有人点赞了。

    其三,被伤害期。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一大批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你总会看到一条横线,把人际关系阻止在横线之外。

    有的人,更换了手机,原来的微信也不用了。因此你使劲去找他,也不会找到。

    当下,你对微信朋友圈热情,你会特别伤心。因为没有多少人理会你,就是那些点赞的人,都在敷衍你。

    微信朋友圈,变成了你的“无字碑”——功过是非,随便朋友们怎么说吧。碑还在,字不见了。

    做个薄情的人,你就优秀了。

    作家雪小婵说:“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是一种方式。”

    做人,凭什么要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快乐留给自己不行吗?

    人与人交往,最舒服的关系,就是“没关系”——不管别人怎么做,你都可以理解和包容;如果朋友走散了,也不要纠缠。

    不难发现,逼着自己变得优秀了,你的薄情就变得有意义了。并且你会牢牢地把握社交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人到中年,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窗户和阳光一样。但是你更要明白,遇到阳光的方法,不是坐等天亮,而是自己打开门窗,走进阳光。

    努力工作、赚钱有方法、社交有态度、随时能进取,这样的人,不愁没有朋友。就是把微信朋友圈关掉了,还会有人打电话。

    薄情的人,不是无情,而是变成了情感的主人,不因聚散而懊恼,不因害怕孤独而合群。

    做人,不笑的时候很高冷,笑的时候很温暖。

    千万不要为了融入到某个群体,而做阿谀奉承的事情;也不要因为没有人讨好你而难过。

    饿了,要自己吃饭,别人吃再多,也填不满你的肠胃。

    穷了,自己去赚钱,有了资本,别人才会找到你。

    困了,好好休息,不要找人诉苦,你流泪的样子,是别人眼里的笑话。

    作家王尔德说:“你对人人都喜欢,也就是说,你对人人都漠然。”

    中年人的社交,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从前,在杭州有两户人家是邻居,一户是穷苦人王小二,父母双亲去世早,靠着七大姑八大姨的帮衬勉勉强强活了下来,一直以种田为生。

    王小二自己家里没有田,租了隔壁李财主家的田地。

    李财主家大业大,富得流油,家里田地千顷,房屋百间,每天吃香的喝辣的,逍遥自在。家里的田地全部租出去了,种田的人每天帮他挣钱。

    这天,王小二由于赶着农田里的活计,收工晚了,路过一大片树林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王小二挑着担子紧赶慢赶,想早点回家。

    突然树林深处冲出几匹马,上面骑着几个响马贼,嘴里吆喝吆喝地喊着。

    一伙人来到王小二面前,看到是个种田出苦力的穷人,失望极了。

    王小二是第一次见到响马贼,吓得双腿发抖,头都不敢抬。低头把自己的穷苦日子唠叨了一边,希望响马贼能放自己一条生路。

    响马贼的头目过去也是一个穷苦人,寄人篱下,遭到了富人的欺负,不得不走上了响马贼的道路。但他专门劫富济贫,从不干伤害穷人的事情。

    响马贼头目看到王小二一副小瘪三的样子,脸色蜡黄,明显的营养不良,心里生出了同情。

    他从马肚子上的包袱里拿出了一袋子银子扔到了王小二挑的担子的前面,正准备策马而去。旁边的二头目开起了玩笑:大哥啊,你把银子仍在他担子前头,后面没有,不对称,他挑起来费劲啊。

    大哥听到二头目这样说了,又拿出一袋银子扔在了王小二担子的后面,然后一伙人策马扬长而去。

    王小二胆战心惊地回到家,把两袋银子数了又数,足足有二百两,王小二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使劲地揉着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王小二兴奋得一夜未眠。

    第二天,王小二用这些银子在李财主家买断了二亩地,作为自己今后生存的饭碗。又花费了一些银子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添置了一下家具,自己也买了几身像样点的衣服。

    李财主看到王小二变化这么大,知道他一定是发了横财,这可把李财主羡慕坏了。一个劲地和王小二套近乎,问他的银子是哪来的。

    王小二也是个实诚人,不忍心欺骗李财主,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财主。

    知道事情原委后,李财主的眼珠子滋溜滋溜地转个不停,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发财的好办法。

    这天晚上,李财主在家里吃得饱饱的,嘴都来不及擦,换了一身脏衣服就往树林走去。

    在树林里溜达了一会,李财主听到了马叫声,知道响马贼来了。

    响马贼来到李财主跟前,问李财主是何人。

    李财主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哭丧着脸说:自己是孤儿,爹妈死得早,自己无依无靠,租李财主家田地谋生。

    说完,李财主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响马贼是什么人啊,跑江湖的,什么人没见过啊,一看李财主的样子就知道是个土财主,肥头大脑的,脑门上油亮亮的,嘴边晚上啃烧鸡的油渍还没擦干净呢。

    响马贼想起自己曾经被富人欺负的经历,仇恨从心里升起。

    举起手中的长刀,哗地一下把李财主的左耳朵削掉了。

    李财主捂着自己的左耳朵,痛得哇哇叫,嘴里嚷道:啊呀,这下丑死了,两边不对称了。

    哗地一下,响马贼把李财主的右耳也削掉了。

    这样就对称了吧,伴随着哈哈笑声,响马贼扬长而去。”

    “我不喜欢热,温度一上升就受不了,尤其夏天满身汗,文胸内衣全是湿乎乎的,心烦意乱的不得了。

    我不喜欢戴首饰,白天带着晚上就得拿下来,不然不舒服睡不好。

    我不喜欢穿袜子,除了出门,一年四季在家里都是光着脚,受不了一丁点拘束感。

    自从生完二宝我喜欢上裸睡,那时候是夏天,记得晚上开着朦胧的台灯,我和宝宝躺在床上,他爸爸推门进来,看到我娘俩的画面,眼睛里流露出不同寻常的神色。只见宝宝安静地睡在我身边,我侧身枕着胳膊安详地凝视着宝宝,在我的印象里仿佛一幅西方母子油画,昏暗橘黄的灯光做背景,有一种圣洁的味道。

    从此每年夏天即是我裸睡的季节,抱着被特别放松,身心愉悦地度过炎热的夏季夜晚。他爸对我的喜好没说过什么,但是眼神总是怪怪的,而我实在是不喜欢内衣的束缚,其他季节可以忍受,夏天不赤裸就翻来覆去睡不着。

    网上说裸睡很多好处,全身心放松对睡眠好,干燥透气不生细菌,尤其是女人。

    但是以后不能够了,因为孩子们大了,影响不好。”

    马国栋刚说完,梁小柔一个恶狠狠的眼神,问道:

    “你都有二个孩子了?”

    “哎呦,在网上看到的,好心提醒你们一下,真的。”

    “哈哈哈……”

    李成贵哈哈大笑说道:

    “请相信,一切自有安排。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万物冬藏,岁月沉香。

    看到一段留言:夜已深,此刻独自一人在公司加班,享受工作带来的充实感,时刻告诫自己,别着急,你看这年复一年,春光不必趁早,冬霜不会迟到,过去的都会过去,该来的都在路上,一切都是刚刚好。

    瞬间,长久以来那颗焦虑不安的心,竟开始安静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在过自己的生活,却不由自主地与他人比。

    比谁的学业更好,比谁赚得更多,比谁的婚姻更幸福,比谁拥有得更多……

    别人领先,便责怪自己走得太慢;别人辉煌,就懊恼自己太过平凡。

    慢慢地,有的人犹如身陷泥潭,越挣扎,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其实,人生就像一趟旅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的地,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刻表。

    这个世上,只要眼里有光,脚下有路,便无需迷茫。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在命运为我们安排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一切都刚刚好。

    如期而至的纵然是惊喜,姗姗来迟的未必不圆满。

    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按照自己的节奏,也能舞出绚丽的人生。

    生活就像一本厚厚的书籍,过一天,便翻一页。

    那些遇见的人,经历的事,都是为了在人生的旅途里教会我们成长。

    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候时光,做好自己。学会慢慢地接纳自己,慢慢地更新自己。过往的一切,都是宝贵的经历。

    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要努力让自己的人生,一点一点变得美好。

    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没有时间期限。你可能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可能拥有失败的痛苦。一腔孤勇也好,一往无前也罢,只要你一直都是坚定、勇敢且自信的。

    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

    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单纯、满足、快乐。

    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你想做的事,吃你喜欢的食物,坦坦荡荡地去拥抱生命无穷的可能性。

    生命中总有一些“光”,会抚平我们生活的皱褶。

    所以,别焦虑时光,别乱了步伐,在你的时区里,黎明或许比其他地方晚一点,但一定会到达。

    所有的好运,都是在你努力的路上遇见的。

    请相信,一切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