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狂歌侠客行 » 第28章 樊城大捷

第28章 樊城大捷

    杨远到了房间打坐半个时辰后,大战的消耗便恢复圆满,他静坐细细感悟起今日临敌厮杀的经过,将自身所学武功实战该如何使用总结了一番,对自己目前的实力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这时到了晌午时分,郭府下人送来饭菜,杨远用完饭食以后出了郭府,往回春堂行去,八年未见,再回襄阳他自然要去看看刚刚穿越过来时最先见到的胡济仁胡承业二人。这两人对自己这幅身体的原主人都是极好,自己能拜师杨过,还多亏了胡济仁在襄阳被尊称神医的面子。

    杨远到了回春堂,走进熟悉的院门,却发现院内空无一人,胡济仁看诊病人的正厅房门紧闭,院子里天井边生出了些许杂草,靠近院墙本用来晾晒药草的木架上也空无一物,这里似乎久未有人居了。杨远站在院门口,静静驻足了片刻,已然明了这里的确已经人去屋空,不再浪费时间进院试问,离开了回春堂回到郭府。

    郭靖去了太守府与吕文焕议事,杨远见到黄蓉,问起回春堂胡济仁二人去向方才明白。原来八年前襄阳大战后,忽必烈撤军回北方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襄阳此后几年一直没有稍大一些的战事,胡济仁的医馆清闲了很多,过了两年多,胡济仁听说广东爆发了疫病,传染的人很多,他济世为怀,于是带着胡承业离开了襄阳,南下往广东去了,此后几年二人一直没有回襄阳,或许是留在广东行医了。杨远见不到二人,心中略感遗憾,这古代又没什么保持联系的通讯技术,叹息一声心想只能等有缘再见了。

    当晚,吕文焕在太守府摆宴为张世杰等援襄将领接风,杨远是今日这一战的首要功臣,自然也应邀前往,宴席上,酒过三巡,气氛热切起来,众人纷纷议论起今日大战情形来。

    樊城水师在运送完物资和张世杰军以后,水师本部二千多人返回樊城,后来传回消息,说起樊城吕师孟军在鬼门关东岸一战,大获全胜,阵斩蒙军首级三万余人,缴获衣甲兵器无数,水寨的蒙军主将刘泽在乱军中被流矢射死。

    鬼门关水寨的守军,大部分是南宋投降蒙古的降将刘整的旧部,刘整本是南宋名将孟珙的麾下爱将,孟珙统军擅用奇兵,是南宋抵抗蒙古南侵数十年里少数对蒙作战取得多次胜利的将领,蒙古刚刚崛起时联合南宋出军夹击金国,金国灭亡后蒙古便开始对南宋用兵,襄樊曾一度落于蒙古人之手,三十年前正是在孟珙领兵下南宋才得以收复襄樊。

    孟珙不但统兵有方,并且独具慧眼,战略眼光独到。襄樊两城三十年前城池矮小,城防破败不堪,户口不过几千。孟珙收复襄阳之后,就马上给朝廷上表,认为“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因此需要“甲兵十万”,以预先应对蒙军的进攻。孟珙认为“襄阳失,则江陵危,江陵危,则长江之险不足恃”。朝廷采纳孟珙建议,在襄阳鼓励屯田、减免赋税、修缮扩建城池,同时增兵协防,迁大量军人家眷入襄阳,使襄阳短短数年恢复元气,并成为南宋有数的坚城,郭靖黄蓉夫妇二人正是在这以后才来到襄阳。

    果然在这此后数十年,蒙古铁骑虽然席卷天下,灭国无数,但是在对南宋的进攻上始终没有取得稍大的战果,其中便得益于孟珙对襄樊防线的稳固。孟拱病逝后,荆襄父老感念孟拱对襄阳的贡献,上表宋廷要求为孟珙立庙,宋理宗听闻讣讯,下诏辍朝一日,以示对孟拱哀悼,追封孟拱为少师,并允准了襄阳父老请求,为孟拱拟定谥号为“忠襄”。

    孟拱死后,他麾下一系将领在抗击蒙古上都颇有战功,刘整就是其中之一,他多次袭扰河南,焚毁蒙古人许多物资粮草。蒙哥汗殒命于襄阳大战后,吕文德因大功升迁,他出身南方,与北方系将领向来不睦,于是他勾结献媚贾似道,不遗余力打击军中异己,许多北方系将领被吕文德联合贾似道坑害致罢官甚至身死,正因为这样导致了不少将领为了自保,纷纷投降忽必烈。刘整向来被吕文德妒忌,他收到消息吕文德准备迫害自己,惶恐不安,先是派人到临安朝廷上诉,但贾似道专权把持朝政,刘整投诉无门,为求自保,以泸州及所属十五郡三十万户投降忽必烈。刘整投降以后受到忽必烈礼遇,采纳刘整建议起大军围困襄阳。进攻襄阳的两路大军里,忽必烈以蒙古开国功臣速不台之孙阿术为蒙古军都元帅,投降蒙古的汉军都元帅之一就是刘整。

    鬼门关水寨的蒙军大多为刘整旧部,其中还有部分出身宋军水师,只是蒙古人缺乏战船,这部宋军随刘整投降蒙古以后暂时没有用武之处。蒙古人在刘整投降以后开始大量征用造船工匠,搜集材料,准备建造一支水师力量用以南方征战。鬼门关的连环水寨也是出自刘整之计,自水寨建立以来,宋军空有强大水师,但无法突破江面封锁增援襄阳任何兵源物资,同时水寨里的蒙军逐渐习惯了水上作战,蒙古人等待大量战船建成之日,水寨蒙军便可立即成为水师主力兵源。

    这一战杨远火攻计焚毁蒙军水寨,樊城吕师孟军配合斩杀大部分水寨蒙军,让蒙古人建立强大水师的计划暂时落空。须知建造战船容易,水师兵源训练却非一日之功。

    众人聊完日间战事,又聊起近年来武林中的大事来,说到一灯大师、柯镇恶、瑛姑等前辈一一故去,又想到黄药师、周伯通都过了百岁之龄,众人神伤不已。郭靖今年已经六十余岁,虽然内功深湛,但他半辈子镇守襄阳,操心国事,双鬓白发也已过半,他想到前辈老的老,死的死,叹息一声道:“郭某常常心中忧虑,如今蒙古人势大,大军围困襄阳,久守必失的道理各位心中都有数,我等虽然苦苦支撑,将士们也不畏生死,奈何朝廷里多是奸臣当道,国难临头时仍是纵情声色,朝堂局面若无改变,我等结局难料,唯有尽人事,听天命。伯通兄和我岳丈都已老迈,若他们故去以后,郭某夫妇又战死襄阳,可有后生晚辈能扛起中原武林的旗帜。”他拍了拍杨远肩膀,接着说道:“直至今日见你来到襄阳,郭某心中总算放心了些许,你年纪轻轻武功卓绝,郭某与过儿当年与你一般年纪时都远不如你,更难得的是你智计过人,今日又能亲身涉险率领死士火烧鬼门关,足见你富有胆略韬识,若将来大宋陷于危难,扛鼎中原武林和驱除鞑虏的重任都要落在你身上了。”

    杨远道:“郭大侠言重了,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今日我见了耶律帮主,他文武兼备、德才俱佳,还有郭破虏将军,武艺绝伦、仁心德厚,他们才是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小子年轻识浅,是万万赶不上他们的。”

    张世杰闻言在一边呵呵笑道:“杨小友不必过谦,我观耶律帮主和郭破虏将军固然都是人中龙凤,杨小友也不遑多让,令师‘神雕大侠’名满天下,徒弟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瞒小友说,自樊城与你相识以来,老夫对你愈加敬佩,若是老夫几个不成器的儿子有小友一两分的才干智慧,老夫此生都无憾了。”

    被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世杰如此夸赞,杨远心里也不禁有点飘飘然,嘴上当然还是保持谦逊客气。杨远心中想起一事,便向郭靖说道:“郭大侠,我父母死于鞑子铁蹄之下,从小我心中便立志发愿有朝一日能领一军,在战场上杀尽鞑子。这次我奉师父之命来助守襄阳,小子想向破虏将军学习,前往襄阳军中与士卒们同吃同睡,与他们同上战场,从普通士卒起,他日能有机会完成我小时候的心愿,像岳爷爷词中写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守护普通百姓。请郭大侠替我安排,让小子前往军中。”

    郭靖听了杨远这豪情壮志的话,心中赞赏,便安排杨远去郭破虏帐下听命。一旁张世杰闻言,欢喜说道:“小友既有如此心愿,何不来我帐下,破虏将军本就骁勇善战,又年富力强,老夫帐下却无可堪一用的将才,小友若能到来,老夫真是如久旱逢甘霖,求之不得。郭大侠,老夫对杨小友智谋武功心性各方面都甚是喜爱,老夫敬郭大侠一杯,请郭大侠满足老夫的不情之请。”

    听到张世杰对杨远如此喜爱,又丝毫不端朝廷大员的架子诚挚相求,郭靖自然不落他面子,说道:“张大人如此厚爱赏识是他的荣幸,杨远,你便去张大人麾下罢。”

    杨远对具体去哪一支军中是没有意见的,张世杰这么欣赏自己,想必去他麾下也能不受束缚大展拳脚,自然满意答应。

    宴席散后,由于杨远随身行囊还在郭府中,便跟郭靖暂回郭府,准备次日去张世杰军中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