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总经济师 » 第十二章 南繁小组

第十二章 南繁小组

    “许叔,这鲁王一系,我只知道初代鲁王朱檀,对后面的就不知道了,当今鲁王是谁啊?”张玉向许季城请教。他脸皮也是厚,那边欺负完人家女儿,跑到这里来继续探讨人生。

    许季城在兖州生活近二十年,对社情民意当然了解了,他说道:“现在鲁王是第十任鲁王,是万历三十年受封的,和以前的鲁王相比,第八任、第九任和现在的第九任都还不错,颇有贤名,为人孝悌,为善乡里。”

    现任鲁王朱寿鋐是第八任鲁端王朱颐坦的第四个儿子,第九代鲁敬王朱寿鏳的弟弟。朱寿鋐上任以来,大地震、大灾荒、瘟疫接连不断,各地农民起义军纷起,兖州府属各县都处在动荡之中。鲁王朱寿鋐一上任就面临内外交困之中。

    在这大灾大难之年,鲁王朱寿鋐首先尽己所能,每遇灾荒,他都必为赈济,及时向灾民发放粮款,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由于连年灾荒所致,鲁王府内的官差、军校、差役等人因家庭困难,多年来向王府借钱粮的借据有万两之多。朱寿鋐上任后,体恤他们欠账的难处,将所有借据全部焚毁,免除了他们的债务,那些欠债人感恩不尽。总的来说,鲁王朱寿鋐是一个令人敬仰的贤王。

    许季城介绍完这些基本情况,说道:“可怜我们这些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一大半要交给他们,来供养他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灾年的时候他们给我们一点赈灾粮食,免除一些税收,我们这些老百姓就当他们发了善心,就会对他们感恩戴德。

    就没有人想过,他们赈灾的粮食本来就是我们交给他们的,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拿我们的精血去供养他们?王侯将相世袭罔替,就是天经地义吗?”

    老百姓这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有病得治。

    张玉附和道:“就没有人考虑过吗?”

    许季城说道:“有啊,这二十年来兖州地区旱灾蝗灾多发,民不聊生,人吃人的事情也有,简直就是阿鼻地狱。有很多次农民起事,有的打下了周边几个县的县城,可兖州府的城池修的固若金汤,没有攻下来,后来朝廷从别处调来了大军,最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被镇压了下去。”

    许季城身在此山中,能认识到问题本质已属不易,要找到解决办法千难万难,许家庄是他蹒跚前行的试验。

    这也是历史之问,时代之问。

    张玉是理科生,学机械的,后来搞基金,和别的基金经理喜欢忽悠用PPT圈钱不一样,张玉却喜欢在踏踏实实地到工厂里调研。他不喜欢夸夸其谈,在还没有付诸实践之前,多说无益。

    穿越到这个时代,他知道后世的解决方案,就是先打烂一个旧世界,再建设一个新世界。张玉带着穿越的金手指而来,他觉得还有一线机会,要试一试别的途径。

    问过鲁王府的事情之后,张玉问许季城去海南的人找好了没有,许季城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么高的工钱找人还不容易,找了四个人,全是种地能手,农村里管他们叫老把式。

    既然有朱文静做内因,鲁王府出面,孔家当然不会对方胤宣和许家庄再做小动作了,张玉想尽快开展种子计划。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另一个时机就是现在。

    张玉在做基金经理的时候,有一个工作方法,就是把处于核心逻辑底层的东西看成是最重要的东西,优先级最高,立即开始做并且持之以恒。

    比如让他去管理一个新团队,接手的时候发现团队人员互相扯皮,矛盾重重,整日里鸡飞狗跳,效率极其低下。团队的工作项目又逼得很急,有的经理就会互相调解,先把各路神仙安抚好,先把工作任务完成了再解决自家的事情。

    张玉不是的,他宁愿火烧眉毛的项目烂掉,也不会去安抚团队人员,他暂时维持现状,让团队按原轨道运行,总归是在运行吧。然后他会细致地调研,寻找团队运转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底层原因。

    其实,最后他发现,出现这种情况,原因都可以分为两种,权责不清和赏罚不明。权责不清,边界不清楚,就会导致,出现一个新工作,你也不愿意做,我也不愿意做,互相推诿。赏罚不明,就会导致激励失效,甚至是负激励。人力资源管理,只要能做到这两点,就能让百分之九十的公司运转高效了。

    当你把权责划清,边界分明,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你会发现根本不需要挨个找员工调解,根本不需要哄着劝着骗着让他们把工作干好,事情突然就解决了,没有人再互相扯皮,各干各的,相安无事,而且工作氛围也变好了,大家的关系都变得融洽起来。

    如果在把赏罚分明加上,那就能带出一支嗷嗷叫的像狼群一样的团队。其实,明朝的戚继光带着戚家军就是这么干的,一个鸳鸯阵作战单位11个人,长牌手、藤牌手和狼筅手各司其职互相补位,有功者赏,后退者斩,然后就带出了赫赫有名的戚家军。底层逻辑就是这样。

    后来,他发现他一直最有心得的底层逻辑工作方法,被牛人马斯克称为第一性原理。

    种子计划,就是张玉的底层逻辑,优先级最高。

    许季城在许家庄的威信那是相当高,村民们都信他服他。这次挑选人员的时候,他也耍了个小心眼。

    他让每户派一个代表,尤其是种地能手老把式,来开会。在会上,他就说了,张玉要派人去海南培育稻种,一个是路途遥远,一个是北方以小麦大麦高粱棉花为主要作物,吃过大米但是从来没有种过水稻,怎么会培育稻种。许季城说,不管有多少困难,这是村里的决定,一定要做的,有自愿去的报名。他先没有提报酬。

    老实巴交的农民连远门都不曾出过,最远也就是兖州府城里转转,城隍庙里逛逛,怎么敢去海南。两天下来,有两个报名的,还有四个犹豫的。许季城把这六个人都叫过来,然后说了会给500两银子作为研究经费,每个月10两银子工钱,万一路上遇难或者生病身亡,有200两抚恤金。到了冬季,轮流回来汇报顺带探亲,根据情况补充经费,穷家富路,绝对不会让他们在银钱上受委屈。

    许季城特地说明,这些钱用的不是庄子里的钱,是张玉和明盛源合作开发的配方赚来的,让其他村民不要误会。这样一说,两个报名的更加坚定,原本四个犹豫不决的人也很痛快的表示想去,最后许季城和张玉商量,决定让他们六个人一起去,人多了也有商有量,互相有个照应。他们六人欣喜不已。

    许季城把种子计划第一小组人员召集到位,张玉要给他们讲解任务,许柔自我疗伤完毕,对张玉的第一颗种子十分好奇,终于按奈不住好奇的心情,十分纠结地来了,张玉看到许柔,温柔地对她一笑,许柔把脸一板,说道:“笑什么笑,我只是来看看,不影响你们。”

    张玉恬着脸说道:“大小姐请坐,悉听尊便。”

    然后,张玉给种子计划第一小组人员开始讲课,让人家出差,总得让人家知道该干什么吧。

    张玉说道:“几位大叔,都是喂牲口种地侍候庄稼的老把式,我这连车都不会赶的人,可不敢在你们面前耍大刀。只是呢,我想问一个问题,不知道你们谁能答的上来,如果能答上来,今天晚上我好酒好肉招待你们六个人,如果答不出,那只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张玉说的非常低调谦虚,让他们几个人大有好感,平时村民们和许季城接触很多,都是不拘束的。他们都知道许季城对待村民都是平等相待,一直宣传男女平等,老幼平等的观念。

    可是许季城对他的一个侄子一个女儿,从来都是宝贝的不得了,才不管什么平等不平等,绝对的就是特殊对待。许柔长大后,帮着许季城管村里的账目,村民们接触还多一些,和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张玉接触就比较少了。

    有一个看起来年龄和许季城不相上下的汉子,看另外五个人不吱声,就说道:“公子,别人我不敢说,我许老憨干了几十年农活,不管是哪个方面,多少都知道一点,要不您说一下是什么题目,让我试试。”

    张玉赞了一声“好”,说道:“你们也不要叫我公子了,和许叔一样叫我玉哥儿就行。老憨叔,我想问,马和驴生下来的是骡子对吧?”

    众人一起点头。

    “那骡子为什么不能传宗接代呢?”张玉问道。

    众人傻眼了。这特么谁知道啊,只知道公驴和母马所生的杂种为骡,由公马和母驴所生的杂种为驴骡。骡和驴骡的繁殖力极其差,但生命力和抗病力强,强壮有力,能吃苦耐劳,能驾车、也能拉犁耙,脾气好性格温顺,任劳任怨,容易驾驭,能干二三十年的活,价值比马和驴都高。

    许老憨说道:“玉哥儿,这就像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天生就是这样的,哪里有为什么啊。”

    张玉说道:“是的,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我却常常想为什么是这样,就比如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落到地上,而不是往天上。就像是鸟能飞,人能不能飞,鱼在海里游,人能游多深?还有水稻为什么生长在南方,北方能不能种水稻呢?我管这叫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良知,是吧,许叔?”

    他最后一句话是对许季城说的,许季城听了,心中一震,这是对他毕生信奉的心学的挑战啊。他们信奉的心学,讲究心外无物,心即是理,心外无理,从来没有讨论过这种样子的格物。

    他慢慢咀嚼着张玉说的那几句话,默默沉思。

    许老憨等人愕然,原来张公子整日里读书读的就是这些玩意啊。

    张玉关于心学本来也是随便插的一句话,他继续说道:“下面你们要听仔细,因为接下来我讲的,就是我思考出来的,也是你们今后的任务。

    马是马,驴是驴,为什么叫不同的名字,因为他们是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物种之间,可以生下一代,但是下一代不能继续繁衍再下一代,这叫生殖隔离。同一个物种之间,可以传宗接代,但是如果是近亲繁殖,后代就会越来越差。就比如一个村庄,如果都是村子里人之间互相结亲……”

    他又介绍了近亲结婚的危害,转头给许季城说道:“许叔,定个规矩,许家庄的后生们要婚配的时候,查一下,三代以内不能结婚。唉,对了,你和我父亲是义结金兰对吧?”

    许季城还停留在格物致知的思维里,听到张玉和他讲话,回过神来问道:“什么?”

    许柔在一旁对张玉呵斥道:“你要作死啊,胡说八道什么。”

    引来众人善意的笑声。许季城才知道张玉开了个玩笑。

    张玉说道:“话说回来,水稻也是一样,而且水稻是自花授粉的,雄蕊雌蕊在同一株上面……

    所以,种水稻如果一直用留下来的种子,水稻的性能就越来越差,颗粒不饱满,口感不好,容易倒,容易生病,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它找一个高大威猛帅气多金的远亲来配种,改良它的后代,就像是娶媳妇越远的孩子越聪明,这个需要找到的水稻远亲就是野生稻。”

    几个老把式听着听着入了迷,原来种庄稼还有这么多的道理,玉哥儿真是知识渊博啊。

    张玉这时加重了语气,斩钉截铁地说道:“对!你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野生稻。地方我已经给你们确定了,在广东的增城,据我所知那里一定有,而且一定能配种成功。你们要用野生稻和不同常规稻进行配种试验,寻找最优良的稻种。

    用培育出来的第一代稻种种下去之后,这时候你们会失望,因为好的种子种出来的水稻是五花八门,有和第一代一样好的,有不开花的,有开花不结穗的等等,这就是杂交的特点,后代不稳定。要从这里面选良种,继续培育,一直要到七八代以后,才能稳定下来。要注意,一定要带回来遗传稳定的种子,如果有一颗老鼠屎,种上两三年之后,所有都会变成老鼠屎。

    你们从增城带上野生稻,去海南崖州,那里是天之涯海之角,离天最近的地方,气候炎热适合水稻生长,一年可以种三季稻,对育种来说,一年顶三年。你们六人组成南繁小组,老憨叔是组长,你们做事情商量着来,遇事不决最后由老憨叔拿主意。

    就算是最顺利,至少也得三年才能完成,如果不顺利,你们就在海南养老吧。”

    张玉告诉他们,去了海南之后,不要怕花钱,买最好的地,聘请当地最有经验的农民一起试验,这些钱值得花。海南也有野生稻,也可以做试验。

    这就是超越时代的力量,张玉带给他们的不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方法,三系配套法不可能给他们讲清楚,他们也接受不了,他说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水稻杂交之父”丁颖教授的自然杂交法,丁颖用的就是广东增城的野生稻进行杂交的,研发出的中山一号,增产效果明显。这个办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农民可以自己留种,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这是关于种子的种子计划。

    他交待完毕后,给许季城笑了笑,说道:“许叔,老憨叔他们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您多费心。”又对许老憨说道:“虽然我那个问题你们没有回答出来,今天晚上,我照样请客,好酒好肉招待,为你们送行。”

    晚上,还没有经过酒精考验的张玉在敬了几杯水酒之后,不胜酒力醉倒了,老憨他们兴致非常高,酒足饭饱之后散去。

    许柔安顿好张玉,来到许季城的书房,叫了一声“父亲”。

    许季城看了看女儿,疼爱地问道:“你是怎么想的?”

    许柔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道:“我愿意做小的。”

    “什么?”

    “郡主做大的。”

    许季城奇道:“他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郡主,这个我可以保证。”

    “你被抓走的那几天,他晕倒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叫的郡主的名字。”

    这个臭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