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宋第一圣 » 第67章 青苗法

第67章 青苗法

    几天后,陈起凤被外祖父叫到韩家,他还不知道,自己写了一本书,激起了仁宗皇帝再次改革的决心。

    也激起了自己外祖父的雄心,连带着富弼和文彦博也被鼓动起来,他哪里想到三国演义会跟这些有关联啊。

    傻不楞跑到外祖父家,被管家带进花厅,他还疑惑呢,怎么跑到这来了,以前不都是先去拜见我祖母和舅舅们,在去客厅见外祖父吗。

    可一进花厅他愣住了,富弼、文彦博、还有一位老人他也认识,现任三司使的蔡襄。

    这可把把他吓一跳,这三个人加上他外祖父,如果再加上范仲淹,那可是活脱脱的庆历新政,名臣云集了。

    陈起凤狐疑地想着,可他不敢行之于色,赶紧的行礼作揖,问候各位老大人。

    “坐吧,今日叫你来,是要询问一下,你对朝廷现状的看法。”

    韩琦摆摆手让他坐下,可说出的话又让他吓一跳,自己一个芝麻小官,就是写写看看的翰林编撰,对朝廷敢有什么看法,身份不对啊。

    他迟疑了一下问道:“外祖父此言何意?孙儿年幼,岂敢参与朝廷大事啊。”

    “行了”

    韩琦挥手打断他,瞪他一眼后说:“敢问老夫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叫你畅所欲言,又瞻前顾后的,好好说,不然小心老夫揍你。”

    “啊!还打啊,外祖父您不会是打上瘾了吧?”

    陈起凤惊呼一声,哭丧着脸说,得来的却是冷冷的一瞥,他只好老实的闭嘴,纠结了一下问:“外祖父。。。那个。。。那个朝廷现状,您老人家不是都知道吗?财政空虚,冗官冗吏,职不称位,民间土地兼并严重,利子钱高额的利息,致使许多贫民破产,沦为流民。。。”

    开始时他还战战兢兢的问问题,可越说他越放松,把自己在后世说听到的,结合自己这些年观察的情况,一一说了一遍。

    这些老头一个个闭口不言,只是听着他说,直到他觉得不对劲,赶紧停下再说,可怜兮兮的望着韩琦。

    “三位老兄”

    韩琦没理他,转而叫了一声文彦博等三人,询问的眼色,陈起凤看到,大感好奇,这老头到底要干嘛呢。

    蔡襄首先开口,看着陈起凤问:“慕德啊,老夫对你说的规定借贷很感兴趣,能详细说说吗?”

    蔡襄负责三司使,这是大宋朝的财政大臣,他关注这个,那是很自然的事,陈起凤根本没觉得异样。

    他马上说道:“蔡爷爷您想啊,所有事情在做之前,有个规划肯定比没规划要顺利是吧?”

    他这是问句,还叫了一句不合时宜的称呼,几位老头倒是没觉得不妥,这不是在朝堂,在韩琦的私宅,韩琦的外孙叫他们爷爷是可以的。

    三人被他这问句问的直点头,谁不知道做事情要规划,谋定而后动,这是老狐狸们惯用的招数。

    三人点着头,示意他往下说,陈起凤开始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一番,大宋朝民间借贷,都是各干各的,从来官府没有插手其中。

    最后总结道:“总而言之,没有朝廷强行的规定,富人们任意提高借贷利息,是荒年迫使穷人大量破产的源头。。。”

    这个问题其实在后世也解决不了,人都是贪懒的,私人借贷的随意性太强,我有钱干嘛要借给你。

    除非利润可以让我满意,否则谁闲着借钱给别人。但后世之所以没有造成大面积的破产平民,银行的存在大局上调控了这局面。

    而且古代和现代最大的不同,是社会产业结构的不同,在工业化没开始之前,所有的借贷几乎都是农民荒年活不下去而发生的。

    三个老头频频点头,大为赞赏他的观点,但对他说的调控却感到为难,借贷是私人行为,强行规定了,那些富人根本不愿意借钱给穷人了。

    总不能强行让人借钱给别人吧,那跟抢劫有什么区别,朝廷整天标榜仁义道德,这事要是干了,那跟强盗有何区别。

    陈起凤嘿嘿地笑了,小心翼翼的说:“各位老爷爷,你们觉得朝廷在各路的常平仓,广惠仓等钱粮,在平时干放着是不是太浪费了啊?”

    是个老头齐齐一怔,蔡襄马上反应过来,失声叫道:“慕德是要朝廷借贷?”

    这一声叫的,其他三人悚然动容,文彦博首先摇头道:“不可!两仓乃朝廷储备,一为赈灾,二为军用,岂能用于民间借贷,不可不可。”

    富弼却没急着反对,沉吟后望向韩琦,见他双眉紧锁,手指无意识的轻扣案几。

    想了想问陈起凤道:“慕德先说说详细的,老夫想来你也不会随意出这主意,应该是深思熟虑过的才对。”

    “唔!凤儿说说吧。”

    韩琦终于开口了,毕竟这是自己的亲外孙,他不像马上打击陈起凤,自然想听听这骚主意是否真的荒唐。

    蔡襄和文彦博也看向陈起凤,没再接着反对。

    陈起凤自然有准备,自从仁宗皇帝拿了他的书稿开始,他就有点觉悟,皇帝这是不甘心庆历新政失败了。

    他思考了古代各种改革的利弊,特别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对于青苗法研究了不少心血。

    其实青苗法是很不错的,错在各地执行的官府身上,不在青苗法本身,这法子不是王安石脑门一热提出来。

    青苗法诞生于唐代中晚期,藩镇割据后中央财政枯竭,为了创收而提出的一种变法。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财政收入,而且王安石变法后,青苗法整整实施了十六年,大宋的财政确实高了一大截。

    最终失败不是这法规错了,而是王安石政治斗争上失败了,自然他所提的所有变法,不管好的坏的,全部被一扫而空。

    现在陈起凤正是抛出这青苗法,并重点阐述了不得摊派,监管必须严格,对于故意逼迫百姓借贷,以提高自己的政绩的管理,一定要杀鸡骇猴,抄家流放,开始时甚至可以抓几个典型,灭族来震慑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