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小人物传 » 第五十五章:新田

第五十五章:新田

    郑国东与姜国以五百里南北向的天虞山为界,西挨武朝,南与陈国隔江向望,北靠燕国,虽然只有一州之地却地处天下之中,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第一代郑侯乃是武神手下第一谋臣,武朝定鼎天下之后,被封于郑,传十二世,如今的郑侯名叫郑密,少时有神童之名,其人乃是天下有名的美髯公,他最让称道的是其在国都内举办的文华宴上,以假名一日作诗四十九首,让天下文士折服,更以一曲凤求凰收的当时天下第一的姐妹花,传为一时佳话,让段思贤叹息良久。

    郑国内豪门林立,因着历代郑侯的手段,虽没有形成陈国那样能与国主抗衡的门阀,然实力也不容小觑,几百年的时间,天灾人祸无数,百姓的土地渐渐的被豪门兼并,慢慢沦为附庸,但豪门哪里又用的了那么多人?郑国又善工机巧,能用器物的又何必使人?更因郑国立国之时便传下组训,凡百姓生育子女官府皆要赏赐钱粮,如此一来,贫苦人家便以生育子女为生计,普通郑国人家,有子女七八人的不在少数,多者十数人。

    郑密长年修建宫室便是为了让子民能寻到生计,并非他奢靡。

    今日朝中议起陈姜大战,皆抱着一幅看热闹的心态,想看看到底是到底谁才是现在强者,当然若是两败俱伤更好,说不定郑国还能因此得利。

    郑密在上面支起脑袋听着下面文武说话,思绪却慢慢的飞到了后宫之中,想道昨夜与姐妹风流之事,一时心神荡漾。

    此时大殿内一声大喝:“诸公!陈姜大战,乃百年不遇的大变,各位何故当着儿戏看?”

    众人回首,见说话的乃是一位年轻的文官,年纪不大,约莫着有二十出头,相貌有些丑,头发微黄,身形消瘦,但一双小眼睛却很有神。

    有人认出了此人乃是去年的榜眼,原本郑密要点为状元却在殿试之上见其容貌不喜,才给了个榜眼。

    “范烟柳!各位大人为政多年,难道还没有你明白?”有人语带讥讽道。

    范烟柳冷哼一声道:“水中的王八活的更久,能与人比?”

    好家伙,一句话算是把所有人都骂了进去。

    郑密暗暗摇头,这人果然不懂为官之道,如此得罪同僚,将来谁人能与之共事?

    范烟柳的同僚早就对这个语言刻薄的家伙看不过了,此时不下刀更待何时?

    便有人道:“既然范大人言之凿凿,不若为我等说说这陈姜之战,也让我等长长见识。”

    范烟柳也不客气,向郑密施了一礼之后便道:“陈姜大战,交战之地离我郑国境不过百里之地,随时有可能把我郑国拉进去,各位大人不加强戒备,却视若等闲看,是何道理?”

    郑密暗笑,他岂有不知道此事对郑国的影响,早已派人领兵前往,监视两国动向,更令人在两国交战的最后关头,见机行事,谁胜帮谁,要从这大战中拿一点好处。此事机密,除了少数几人,便无人知晓。

    郑密挥了挥衣袖,道:“范大人,此时我已知晓,你且退下吧。”

    范烟柳看着郑密张了张嘴,不明白他为何如此说,但还是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国主,陈姜突然大战皆因玉玺而起,此事太过蹊跷,望国主下令加强戒备,以备不测。”

    “知道了。”郑密漫不经心的说道。

    范烟柳还待说话,却见郑密已经起身,只的把喉咙的话咽了回去。

    跟在众人最后面出了大殿,范烟柳抬头看着天上的太阳,突然叹了一口气。

    “范兄。”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范烟柳回过头,看见是自己的好友,学宫的同窗,也是自己同科的状元郎杜安国。

    “安国兄。”

    “范兄,你说话不要那么直来直去,大家都是同僚,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都留一点面子,将来也好做事。”杜安国语重心长道。

    范烟柳知其好意,但自己的性子便是这样,改不了了,只得道:“安国兄说的是。”

    杜安国见范烟柳神色失落,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声道:“国主早已暗中派人监视陈姜大战,你放心吧。”

    范烟柳愕然,随即醒悟过来,想道自己先前的话音,满脸通红,他觉得自己刚才像是被人围观的猴子,而自己却浑然不觉。

    杜安国又道:“范兄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我实在想不出这事会与武朝有关,以武朝现在的国力,在此次大战中恐怕不能也不敢有所作为。”

    范烟柳道:“武朝,就像一个慢慢死去的老人,将死之人,谁能料到他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来。”

    杜安国闻言点了点头:“不想这些,范兄前些日说的改土之事,我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不如今日细细为我指点一番。”

    范烟柳点头,跟着杜安国出了宫。

    傍晚时分,姬长生站在赤武关城墙上,他的脚下是奔向陈国,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军士,周安道石希言小杜子三人站在他身后,面色凝重。

    周安道想起病书生临走之时叮嘱的话语,偷偷的看了姬长生一眼,见他神色轻松,好似即将到来的战争与他无关一般。见得这般模样,周安道的不安的心渐渐平稳了下来,既然他都不怕自己还怕什么?大不了再次跑路,对于跑路,自己很熟。

    “我们也出发吧。”姬长生看着远方缓缓说道。

    大军按照姬长生的计划分为两路,一路由卫含光统领,出赤武关经丹阳,过武阳,杀向郑国都城幽武城,另一路由姬长生亲自统领,经新田、康惠,两路大军一左一右合攻幽武城。

    新田距离赤武关不足两百里,城高三丈,内有百姓二十万,军士一万人,守将叫做焦淮,此人善使一双大斧,勇武当数郑国第一,更兼熟读兵书,是郑密十分器重的武将。

    行军路上,周安道说起焦淮,言语之中颇有忌惮,姬长生听了哈哈大笑:“那人不过读了几本兵书就敢称知兵,郑密更敢以让其独当一面,简直是脑袋坏掉了。”

    三万大军走了三日,沿途所经村镇,无人敢挡,纷纷投降,自然也有忠于郑国之人,尽数被姬长生斩杀,其家财被姬长生尽数分给百姓,一时之间人人称赞,更有人为大军引路。

    大军离新田不足二十里时,焦淮仍不知晓。

    姬长生传令大军下马修整,吃饱饭,准备晚上攻打新田。

    “你可敢为前锋?”姬长生问周安道。

    周安道愣了一下,道:“我从未领过兵,岂敢耽误大皇子大事?”

    “你前些日子不是得了大将军许多指点嘛,攻打新田足够用了。”姬长生道:“我也是第一次领兵,没什么大不了的。”

    周安道还欲推脱,却见姬长生白脸上的笑容透着一股寒气,心中一颤,咬牙道:“末将愿往。”

    姬长生很是满意的拍了拍周安道的肩膀:“你需要多少人?”

    周安道想了想道:“既然是突袭,人多了反而容易被发觉,只需带一百人,夺了城门,大军便能入城。”

    对于周安道的计划,姬长生很是满意:“我给你一百精兵,夺门之后举火为号,便算你此战首功。”

    周安道领着石希言与小杜子去了,姬长生突然觉得胸口一闷,一口鲜血吐在白色的手帕之内,又被他藏在衣袖之中,无人察觉。

    “明月,大将军也说此人颇有知兵天赋,但为人奸猾,为兄便为你调教好,将来你也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周安道领着一百号人,趁着夜色,打了两支火把,在离新田城外不足一里的地方弃马步行。

    城门已关,守城的士兵早早的看见了两支火把,高声喊道:“来者何人?”

    周安道示意人马待在原地,自己与石希言上前:“小人是山中猎户,有重要事情要见焦大人禀告。”

    “区区猎户,有什么事情值得将军过问?在城下待着,明日开城再说不迟!”

    周安道又走近几步,一支羽箭插在面前,城上喝道:“再敢上前,杀无赦!”

    “军爷,小的确实有要事求见!”周安道大声道:“小的在山中打猎,见到有许多军士往城中而来!”

    城上士兵闻言不敢怠慢,良久之后,换了一个口音,问道:“你可看清楚了,若敢戏言,小心你的脑袋!”

    周安道连连道:“小人说的句句属实,那些军士个个穿的都是红色战甲,打的也不是我郑国的青旗。”

    “果真是红色旗子?”城上再次问道。

    “确实是红色棋子,小人绝不会看错。”

    “让他进来。”当官的说道:“恐怕真出事了。”

    红色的旗子,天下只有武朝。

    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周安道对石希言小声道:“看我眼色动手。”说完举步向前。

    来到城门外,为首的军官便问道:“你是在何处看见的?”

    “是在我家后山上看见的。”周安道说着便往前走。

    “你家后山在哪里?”那军官问着话,看见周安道身边还有一个人影,喝道:“这个人又是谁?”

    “他是我兄弟。”周安道离他已不足十步。

    那军官看着石希言手中的兵器,觉得不妙,拔剑喝道:“速速止步!”

    周安道知道不妙,大喝一声动手!

    石希言后发先至,十步距离,眨眼便至,还未待军官回过神来,便被石希言一戟刺死。

    小杜子远远看着已经动手,不敢怠慢,领着人便冲过来,双方人马在城门大战起来。

    “敌袭!”

    “快关城门!”

    城头之上喊声四起!

    石希言护着周安道杀上城头,朝着姬长生的方向晃动火把。

    姬长生见周安道得手,领着大军朝城中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