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小人物传 » 第八十三章:选择

第八十三章:选择

    钱公公的丧礼隆重举行,赵宇力主让其陪葬自己的陵园内。

    万长安得了赵宇的命令,疯狂的抓起原先谢系一脉的人,一时之间淮国朝堂上人人自危,一些原本不是谢系一脉的,却又得罪了万长安一系的人,也被趁着这股风头抓了起来。

    谢清一家虽然有万云天的保护,但面对万长安依旧没有丝毫作用,一家人尽数下狱,只是清点名册的时候,唯独不见了为谢步远赶车的老人。

    万雅在宫中看着那奏折上的名字一个个被下狱,心中越来越不安。

    便是此时,抓捕于海峰的人,来到了天门关上。

    李寻陪着他迎接使者,路上李寻道:“你该走的,这些人为什么而来,你该清楚。”

    于海峰笑道:“我知道,但我身为天门关主将,为淮国镇守东大门,又岂可因个人得失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

    李寻停下脚步,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好似要看他是不是说的违心之言,但他失望了,于海峰那张脸依旧那么坦然。

    “你若现在离去,我便当做不知道。”李寻仍做着最后的努力。

    于海峰举步向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李寻在身后大声道:“你是谢步远的弟子,回去断难善了。”

    于海峰举起手,挥了挥,示意自己知道了。

    见了淮安来的使者,还未说话,便被喝令左右拿下,于海峰心中早有预料,也不辩驳反抗,任由自己被捆了一个结结实实。

    使者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毕竟在大军之中拿下一军主帅这种事,很少有比它更刺激的了。如今于海峰乖乖束手就擒,却也省了自己一番麻烦,却是不知道朝中那些推三阻四的家伙知道今日之事会不会后悔的捶胸顿足?

    紧接着便向李寻宣读了赵宇的任命,要他全权统领天门关守军,严肃军纪,整军备战。

    李寻面色如常的接过了诏命,对向自己道喜的使者道:“于将军有功于国,还请使者回去多多在王上面前美言几句。”

    使者冷笑一声,横了一眼于海峰,道:“王上恨极了他,别说是我,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保不住他。”

    说完于海峰,又换上笑脸对李寻道:“王上对将军甚是器重,希望将军不负所托。”

    于海峰见接任自己的是李寻,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原本他以为万长安这些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一定会把手伸进军中来,看来王上虽然对自己深恶痛绝,却也没有拿国家大事乱来的地步。

    如此便好。这是于海峰心中唯一的想法,他当日放过赵宇一行,本是出于同情,却也没想道会是今日这般结果,若说心中没有一丝后悔肯定是假的,但如果再来一次,于海峰觉得自己还是会那样做。

    就在此时,外面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听起来有许多人涌了过来。

    使者脸上的汗水突然便冒了出来,口干舌燥焦急的看着李寻:“李将军,这是为何?”

    李寻淡淡道:“没什么大事,只是军中有人不服而已。”

    使者声色俱厉道:“那还等什么?李将军快下令抓人呀!把这些敢质疑王上命令的人抓起来!”

    李寻扭头,面无表情的看着使者,冷声问道:“你在教我做事?”

    使者被李寻看的心中发毛,避开李寻的目光,仍强硬道:“大王如此信任你,你可不要让他失望。”

    来的军士多是于海峰的人,把大门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声为于海峰叫冤。

    使者感觉自己好像过了好些年一般,也不见李寻有任何命令传出,心中越发焦急,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李将军,外面围的人越来越多,赶快动手啊,不然一会儿便难办了。”

    李寻指着外面对使者道:“你也看到了,军中这么多人都认为于将军是冤枉的,我若是拿不出一个能说服他们的理由,将来他们还会听我的命令吗?使者既然是来逮人的,想必对于将军的罪状清楚不过了,不若你帮我一个忙,前去为这是大头兵说上一说,兄弟我感激不尽。”

    使者听罢,怒火中烧,指着李寻的鼻子,你你你的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寻猛然转过头,厉声对使者道:“回去告诉万长安,叫他收敛一点,若他敢把手伸到军中来,我砍了他脑袋!”说到最后已经是吼了出来。

    使者气势被夺,连连退了几步,才面色惨白的站稳。

    于海峰心中暖意生起,自己果然没有看错李寻,天门关有他在,陈国绝不可能攻进来,淮国经过一番休养生息,未尝不能再次出关。

    “我去见见这些人吧。”于海峰对李寻道。

    李寻不解的看着于海峰,不明白他为何会有此举动,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直到看见于海峰再次坚定的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突然鼓声大作,在座的所有将领都紧张起来,飞奔出去了几个,其余的人,皆看向李寻。

    使者看众人的样子也知道出了大事,急忙问道:“李将军,鼓声因何而响?”

    “军中还有何事?”李寻反问道:“自然是军事。”

    话音未落,先前出去的人便回来报告,说是关下发现了陈国的军马黑压压的一片,不知道有多少人,正朝天门关赶来。

    使者艰难的吞了一口唾沫,不由自主的往后退了几步,碰倒了椅子,惹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只得尴尬一笑,指着地上的椅子道:“这椅子做工不好。”

    李寻道:“大人可想好了没有,如今陈国入侵在即,外面的人该用什么办法退去?若耽误的战机,你我便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使者搓着手,眼珠一转,道:“刚才于大人不是说他要见见吗,于大人一句话,胜过我等千言万语。”

    李寻冷哼一声:“说的轻巧,你能保证于将军不会乱说?万一他要是鼓动这些人闹事,这个责任是你的还是我的?”

    使者顿时语塞,他怎么有能力抗下兵变这种大事?真有这个本事会被派来这里?

    见使者不说话,李寻道:“我却有个主意,王上不是怀疑于将军不忠吗?如今陈国入侵在即,不如让其下关出战,证明他的清白。”

    此时,使者终于明白了李寻弄出这许多事来,到底是什么目的了,一声冷笑:“李将军,此人可是王上清点的重犯。你三番五次为他开脱,到底存了什么居心?”

    “我怕你们这些人政客,把淮国毁了,想多留几个有用的人,为淮国留一点元气。”

    使者气急而笑:“好好好!既然李大将军一定要让于大人出关,必然有自己的理由,在下不通军事,军中之事自然是将军说了算,只是日后王上问起来,但愿将军能有言词说服王上。”

    李寻没有管他,看向于海峰:“带上你的人,下关去吧。”

    于海峰觉得李寻是为了自己将来不折辱于小人之手,下关一战,使自己名节不亏,心中感激,对李寻重重抱拳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于海峰带着愿意与其赴死的五百人下了关来,往东行了三十里,不见陈军,心中疑惑,叫来向导问道:“不是说大队陈军来犯吗?怎么不见敌踪?”

    向导道:“并没有什么陈军来犯。”

    于海峰错愕一下,随即了然,叹道:“何置于此?”

    “小人知道一处可以回国,李将军要你暗中回国,待的时机合适的时候,他会向大王为你求情。”

    于海峰默然良久,苦笑道:“我这一生,从小便立志要报效国家。若是畏死而偷生,是为不忠,陷李寻于困境,是为不义,置老师于死地,是为不孝!此事我是绝对不能做的。”

    向导劝道:“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吗?你可别辜负了李将军一片好意呀。”

    “我于海峰也算的上是相交遍淮国,如今看来能称知己者,唯独李寻一人而已。我本该死之人,今日便要去见见万安城的繁华,告诉天下,我于海峰无愧于国!”

    其中决绝之意,震人心神,跟随下关的人,本就是存了必死之心,听的于海峰如此说,皆要陪他去看看万安城的繁华。

    于海峰豪气道:“便让陈国人看看,上次他们能胜只是没有遇见我们!”

    李寻于天门关上听闻于海峰向南而去,高兴之余又有一些失落,使者更是撂下狠话而回。

    二十多天的时间过去了,关下传来了于海峰的消息,其部五百人,经九战,杀敌一万余,终于定武关,被段心烈围杀,无一人投降,段思贤大怒,分于海峰尸首,弃于绝地,要其永不超生,所有伤兵无力自刎者被段思贤尽数坑杀。

    李寻大恸,下令三军戴孝,作法事为于海峰召英魂,并上书请赵宇加封于海峰。

    赵宇接道李寻奏疏的时候,正值万雅又来劝其要稳定朝局,不可继续兴牢狱,如今淮安城内,已经是人人自危,朝臣之中尽是惊弓之鸟,说的言真意切,句句都是肺腑之言,赵宇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等的万雅说完,冷笑道:“寡人要你父亲秉公执法,不枉不纵,今日听你之言,他在徇私枉法!”

    万雅愣住了,不可思议的看着赵宇,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这还是知道认识的那个人吗?为何会如此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