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异世小人物传 » 第一百二十五章:撤退

第一百二十五章:撤退

    谢至仁虽然生气,却没有如姜国将帅们预想的一般挥军攻城,反而后撤了十里。

    这一顿操作不仅窦宪等人看不懂,便是关上的周安道一众人也是一头雾水,但明面敌人少了毕竟是好事,至少心理的压力没有那么大。

    姜国大营内,顾知明大骂谢至仁卑鄙无耻,周行志眉头紧皱,窦宪若有所思。

    “说好的一起攻武,他谢至仁却躲在后面捡便宜,合着他谢至仁的兵是人,我们的兵就不是人了吧?”顾知明越说越气:“我们在前面顶着,陈国的官吏却忙着抢占郑国城池,这是把我们当冤大头呢!”

    “好了,不要闹了!”周行志沉声喝道。

    “窦相,如今局势,我等该如何应对?”

    窦宪道:“当初许虎便答应郑地尽归陈国,我军只要姬长生,便是去和谢至仁理论也是理亏的。”

    顾知明怒气冲冲道:“许虎这些穷酸,整日夸夸其谈,做事尽是想当然!”

    窦宪想了想道:“我军也后撤五里,暂缓攻击。”

    “国主怎么会同意如此损己利人的条件?”周行志问道。

    “肯定是许虎这些人迷惑了国主!”顾知明道:“等我回去,非把他们收拾一顿不可!”

    窦宪道:“这事我也是同意了的。”

    顾知明闻言愣住了,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窦宪。

    “周行志,你领兵八万退回郑国修整,协助郑国青壮入姜,要从郑国带足钱粮,让他们去了姜国能顺利安家。”窦宪突然说道:“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听闻此话,周行志突然明白了为何姜国会同意郑地尽归于陈了,陈国不是要地吗,那我就要人。这确实是一招妙棋啊。

    面对联军围而不攻的局面,文思明来见周安道:“兵法云,师久必疲,又言三鼓而衰,如今联军劳师远征,不攻反退,士气日损,何不选勇士出关击之,可建大功。”

    周安道反对道:“人家不来打我,我就谢天谢地了,这样僵持下去挺好,只要朝廷援军来到,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文思明闻言怒道:“身为一军主将,不思进取,一心想逃,从未见过像你这般胆小怕死之人。”

    周安道毫不在意道:“我有多少本事,自己清楚,我要是带着他们冲下去,那才是不负责任。”

    “我赞同文先生的意见。”苏预娘从外面走了进来。

    “联军数倍于我,如今围而不攻,肯定是有我们不知道的原因。等他们把手里的事解决了,夺关杀将是肯定的,如今何不趁机冲杀一番,一则可以打乱他们的计划,二来可以为援军争取时间。”

    周安道问道:“会不会是他们的诡计?”

    苏预娘摇头道:“不像,我这几天观察敌情,他们是真正的退了,不像是有伏兵。”

    “那你需要多少人呢?”

    “兵贵精不贵多,两千锐士足矣。”

    周安道沉吟片刻,点头同意了苏预娘的计划,并让石希言一同前往。自己则在关上安排人手接应。

    苏预娘等人个个马裹蹄,人衔木,趁着夜色,向姜国的大营杀去。

    直到营外百步的时候才被巡营的军士发现,苏预娘一箭把那人从望楼上射了下来,一马当先冲了进去。

    一千人在姜营内横冲直撞,四处点火,一时间姜国阵营内火光大作,喊声震天。

    顾知明从睡梦中惊醒光着膀子提着兵器冲了出来,抢过一匹战马,拍马便往闹的最凶的地方杀去。

    苏预娘冲杀一阵,见围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事不可为,立即下令后撤。

    顾知明紧追不舍,石希言回身来战。

    两人交战十余合不分胜负,苏预娘怕石希言有失,带着武矮子等人围了上来。

    顾知明见对方人多势众,而自己远离大队,虚晃一枪逃了回去。

    次日窦宪清点损失,死伤万余,大多数为自相踩踏所致,斩了昨夜守夜的将领。

    便在此时,谢至仁来见窦宪。

    “窦相未免欺人太甚!”谢至仁面如寒霜。

    “大都督此话从何说起?”窦宪道:“我军昨夜遇袭,你军非但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反而今日来问罪,这是何道理?”

    谢至仁道:“我来不是为了这事,我问窦相,为何在郑国捕捉青壮,抢劫钱粮?把郑国弄的乌烟瘴气?”

    窦宪微微点头:“我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大都督可知道我姜国定盟时便说了,郑地姜国一寸不取,尽归陈国。到如今可有背誓之举?”

    谢至仁冷笑道:“你没取郑地,却把郑国搬空了!”

    窦宪摆手道:“姜国出兵二十万,大都督难道指望什么都不要?这说不过去的。”

    “大都督觉得有何不妥,可以向陈王回禀。”

    顾知明嘲笑道:“我们可不像你陈国,一心想着要好处,半分力也不想出。”

    谢至仁起身道:“区区一座赤武关便把你们难住了,也不知道你这名将之名是怎么来的。”

    顾知明怒道:“说的轻巧,你有本事你去夺了啊。”

    谢至仁道:“若我夺了赤武关又当如何?”

    看见谢至仁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顾知明心中没有把握,但嘴山却不认输,道:“你能夺下来,我就承认你厉害!”

    谢至仁冷笑一声,对窦宪道:“若我十日之内夺了下来,窦相便令不许手下人捕捉郑人回姜。”

    十日?十日之后,该抓的都抓好了,便是你夺了有如何?

    窦宪点头同意了:“全军后退十里,把战场给大都督让出来。”

    赤武关上,因为昨夜大胜,士气果然提振不少,但随着窦宪的撤军,和谢至仁的前出,让周安道刚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

    “辛大人,还请你尽快赶回帝都求援。若无援兵,我坚持不了几日。”

    辛浮生知道事情的严重,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重重的点头,起上马,带着随从便往帝都的方向去了。

    周安道焦急的等待着谢至仁攻城,可一天没攻,两天也没攻,三天也没攻。

    周安道的脑袋更大了,不知道谢至仁搞什么鬼,连忙把文思明苏预娘等人叫来商量对策。

    可众人也不知道谢至仁葫芦里埋的什么药,商量来商量去,也得不出一个结果,只得下令加强戒备,多准备守城器械。

    五日后,满身灰尘的辛浮生来到了郭谦办公所在。

    “丞相,快派援军吧。”辛浮生语言沙哑,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半年不见,郭谦老了许多,让人给辛浮生拿来吃食。

    “周安道能在赤武坚持如此之久,出乎老夫预料,你们辛苦了。”

    辛浮生道:“丞相,关下数十万联军,守军虽有小胜,赤武关依旧危如累卵,请丞相快快发兵救援,迟了就晚了。”

    “我知道我知道。”郭谦拍了拍辛浮生的手。

    “我已经命人为你们准备了粮草,这就启程押送。”

    “丞相,关上不只缺粮,更缺人啊。”

    郭谦沉吟片刻:“你先把粮送去,我立即抽调禁卫前往。你还能坚持吗?”辛浮生虽疲惫,却还是答应了下来。

    等辛浮生走了之后,又有一个文士走了进来:“恩师,学生已准备好了。”

    郭谦道:“姚助,此去燕国事关武朝生死存亡,务必成功。”

    姚助道:“学生定不负所托,必说动燕公率军南下。”

    郭谦拱手行礼道:“老朽代武朝拜托了。”

    面对老友战死异乡,帝国倾覆在即的局面,若说郭谦心中没有过后悔,那是假的,可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自己能做的便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只希望姬长生的谋划是正确的。

    赤武关上五万人,郭谦也想救,可是手下已经没有人可派了,朝中一些人,更是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卫地已经尽落陈国手中,陈兵边关,天知道什么时候就回出现在帝都之下,只希望周安道等人能坚持到燕国兵至。

    第二日,郭谦被皇帝紧急召见,原来是联军使者来了。

    “皇帝陛下,陈姜两国出兵,非是对朝廷不敬,只要交出祸乱天下的姬长生,联军立即撤军。请陛下圣裁。”使者说的客气,可话里的意思却是如此霸道。

    一国的皇帝要向他曾经的臣子交出自己的皇子。

    无论是作为皇帝还是父亲,这都是不可能答应的事情。

    但如今,姬承宗却把求救的目光看向了郭谦。

    “武朝已经退出了郑卫两地,陈姜作为臣子何故咄咄逼人至此?就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使者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武神定下的法令。大皇子姬长生用挑动战乱,使百姓流离失所,父丧其子,妇失其夫,子亡其父,难道就不该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吗?”

    姬承宗用商量的口气道:“使者能否容我等商量一番?”

    使者回道:“我并非是来等结果的,只是以实情告知陛下,姬长生一日不伏法,联军一日撤军。”说罢竟然转身走了。

    姬承宗气的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

    “这皇帝怎么就让我做了?”

    第十天的时候,周安道等人终于知道谢至仁要做什么了。

    谢至仁竟然派了一万人,走小路绕到赤武关后面。局势对周安道变极为不利。

    撤军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可是一旦撤退,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他们能跑的掉吗?

    便是一向淡定的文思明也有些慌了。

    苏玉娘提议自己带着一些人守上几日,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周安道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

    众人离开之后,周安道独自走了出来,神情萧索。看着两边的青山,长长叹了一口气。

    昨夜谢至仁又派人来见周安道了,只要他投降,谢至仁保证以让他做其副手,关内守军任然由他统属。

    可病书生与灵儿此刻还在帝都呢,他若投降,他们怎么办?

    一阵叮叮咚咚的声音从山上传来,周安道不由的望了过去,却是兵士们砍材做饭。

    往回走了几步,周安道突然停住了,他想到了一个可能全身而退的办法。

    周安道向谢至仁表示三日之后,愿献关投降,但谢至仁必须保证自己在帝都家人的安全,谢至仁未做多想便同意了。

    第二日夜,关上突然失火,周围十里如同白昼。

    谢至仁看了一眼,便回营了,他知道周安道逃了。

    “狡猾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