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启明兴 » 第22章 皇长子当为尧舜

第22章 皇长子当为尧舜

    袁可立的出言震耳欲聋,不单单是方从哲被怼的无话可说,就连不少东林党人的想法都出现了动摇。

    于此,朱由校更是在心底拍手称赞。

    在梦中的大明预计进程中,他朱由校可不正是因为撤掉了辽东经略熊廷弼,换上袁应泰,最终导致辽地有失,后金努尔哈赤实力大涨,最终覆灭了大明。

    朝中不少臣子,入殿中的许多,此时或还轻视后金,认为其不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唯独朱由校不会这么认为。

    值此关键时刻,更别说于后金进攻辽地的前夕,大张旗鼓的撤换辽东经略了!

    方从哲猜错了朱由校的打算,一些敌视熊廷弼的人,更是打错了算盘。

    “孤认为袁司丞之言大善!辽东经略轻易不得换。

    且根据孤得到的情报,熊经略担任辽东经略,奉天子命守卫边关,使女真人不得轻易南下。于我大明势弱之时,这便是大功一件!

    皇爷爷可信任熊经略,先帝可信任熊经略,缘何到了孤这里,就不能信任熊经略?”

    朱由校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少年储君的音色略显得有些年轻,可这种从周身传递出来的气势和坚定,不由得让旁观者纷纷侧目。

    放眼望去,下方坐着的臣子们。有人惊讶,有人暗叹,有人恐慌,有人欣喜……

    同样是这一刻,本坐在右手第一位,与刘一燝同一排位的方从哲,只觉腰更弯了。

    “呵,我方从哲居然也有站错队的时候,难怪……日前储君多是咨询我建州女真的内部情况,还有我明军于辽东的布防,却对辽东将领鲜有问询。储君原来是早有想法啊!又会是暗中与紫禁城通信?

    储君的能力和能量,要远比旁人知道的更多。”

    方从哲无视了周围一些若有若无地望向他的眼神,低头不发一言,心中感慨万千。

    同时,方从哲还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经过今天这一件事,只怕储君对他的感官会变得更差,想想他老方好不容易光荣“退休”,来到了政事堂,但如今,反到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他人见方从哲服软,朱由校态度坚定,以及袁可立的从旁助攻,东林党人的安静,使得本欲更换辽东经略一事,继而就此放下。

    这也宣布着,熊廷弼只要在辽东之事上不犯错,他于辽东经略的位上是稳的。

    对于辽东经略人选的争执,仅仅是大明朝不同政见者党争的一个小小缩影。

    不出所料,接下来探讨的辽东局势,还有对建州女真防备之事上,朱由校很能感觉到朝中重臣,包括刘一燝在内都有些轻敌了。

    如同在事关大明财政上的献策一样,这让朱由校有些沮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建州女真如今势力虽小,却不容忽视。若此隐患一日不除,相当于我大明的头顶一直悬浮着一把剑。

    我朱由校亦是会因此寝食难安,必须让大明人认识到建州女真的危害,以便尽早的解决来源于建州的威胁!”

    怎么做?

    朱由校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把女真和辽东的真实情况反馈到朝中决策者的手中。让重臣放弃幻想,做好准备。

    试问天下间,谁最为熟悉辽东之事?

    除过辽东经略熊廷弼,别无第二人。

    谁又能担当重任,向熊廷弼传递他朱由校的想法?朱由校的目光很坦然的望向了下首的杨涟身上。

    “杨御史,可愿代孤巡视辽东,并嘉奖熊经略守卫辽东之功?”

    “微臣遵命!”杨涟坦然道。

    辽东问题告一段落,顺便为朱由校已经开始准备的下一阶段目标埋下了伏笔,殿内人的视线重新转回了其之所言的第三个问题上。

    弹劾。

    这也是令众人最为意外的地方,何况这次弹劾之事不是秘密,还牵扯到了眼前的大明储君。依照常人的思维,只要是牵扯到自身之事,皇帝多是留中不发。

    而眼前这位马上走马上任的储君,既然选择公之于众,令朝臣议之!

    实乃让人意外又震惊。

    更为重要的是,让众人看到了皇长子的坦诚。

    “王成,你且宣读下袁司丞的奏本!”高高在上的朱由校面无表情道。

    一直在殿内伺候朱由校,充当木头人的王成得了朱由校的授意,马上活了过来,精神抖擞的用他那特有的公鸡嗓子宣读了一遍。

    王成的声音一落下,殿中人多是皱眉苦思,好像被什么绝世难题给难住了,只是眼睛却是不断的瞟向上面的朱由校,还有坐在最后面、且不容易让人忽视的袁可立身上。

    “老袁还是那性子,嫉恶如仇,当日连万历帝都敢顶撞,今日把目光却打在了皇长子身上。”

    正所谓,物以类分,人以群分。

    同样以正直敢于直谏著称的杨涟感慨连连,他的心中却无半点对于袁可立处境的担心。从前几日的“移宫”事开始,已经逐渐摸得朱由校性情的他,很明确,这位储君做事喜欢明着做。

    只是看到袁可立如此刚烈的样子,杨涟也不由得为之捏了一把汗。

    袁可立没有那么多想法,当王成宣读完毕,他如同得到了讯息,马上站起,如数家珍的把内厂的恶行诉说了一遍。于内中的危害,要远比奏本之言还要激烈几分。

    “魏进忠滥用内厂权利,皇长子有纵容之嫌不说,更难辞其咎!内厂本为皇长子家事。可皇家家事,亦是国家国事。臣请罢免魏进忠内厂厂督一职,就算新设内厂,也当由忠义之士担任,以秉公执法!”

    袁可立向上面的朱由校行了一礼,心中已经准备好面对其之怒火。

    哪知朱由校的决定,却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孤有错,错在识人不明!

    若无袁司丞之提醒,孤恐将酿成大错!

    即日起,撤职魏进忠内厂厂督一职,择日以寻合适人选。”

    ???

    皇长子不仅认错了,还给出了整改意见,这可不是老朱家的风格……

    文华殿的殿议持续了小半日,群臣相继离开,关于殿议的内容同时刻不胫而走。

    “知错能改,惩恶扬善……储君有此德行,其人当为尧舜也!”

    是日,有“袁青天”,“铁面御史”之称的袁可立,其关于储君之言,传遍了京师,向四面八方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