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启明兴 » 第43章 谨慎的努尔哈赤

第43章 谨慎的努尔哈赤

    “滋滋,单是骆思恭的江南之行,就给朕带回来了百万之巨的贪污之财,不知道左光斗的西北之行,又会带回来多少?

    这些钱财用在辽东将士的军饷上,到是能解一时之患。

    长此下去,还是得另想办法。

    也不知道魏进忠何时能回来?

    五日前传回消息,已经找到了那处盐场的大体位置,只能最终确定了!

    打开吐蕃那边的盐业,朕的小金库也能暂时宽裕一些,二十六卫的重建,就要依靠着里面的利润。”

    骆思恭走后,朱由校在殿内来回踱步,将近段时间发生之事,前前后后的捋了一遍。

    关于吐蕃那里的巨大天然盐场,也是朱由校在梦中梦到的,可以肯定的是,其真实性绝不存疑。

    为何选择盐业,来捞私钱?

    原因很简单,食盐可是最重要的生活物资。哪怕生产的再多,也不愁找不到买主。吐蕃的茶卡湖就是朱由校心中开采食盐的不二选择。其之食盐捞起来就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太多的工序,简直可以称之为黄金矿。

    梦中世界的文献就有详细的记载,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

    这也是朱由校敢于数十日前,应承下一应阁臣的信心之所在。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回应声。

    不一会儿,在小黄门的通报下,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就小跑着走了进来。

    王安的步伐很急,略显干瘦的手臂来回摆动,额头上的汗滴止不住掉下来。

    “皇爷不好了!后金人大举出动,目前已往辽东边陲出动。这是辽东巡视熊将军送来的紧急战报!”

    “让朕看看!”朱由校方才还有些轻松的心情,顿时紧张起来。

    女真人果然还是进攻了!刘兴祚传出的消息果然毫无错误!

    只是,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即便他之前已经故意放出得到后金人作战计划泄露的消息,但努尔哈赤还是选择在这一天进攻。

    不能说努尔哈赤有勇无谋,可见对方是有信心的。且毫无疑问,此人是大明的劲敌,同样是他朱由校的劲敌。

    等翻看到熊廷弼前面的陈述后,朱由校的心吊了起来,刹那明白王安为何会一反常态的急迫了。

    “后金人果然改变了进攻方向,不再往辽宁卫,而是往松树口!”

    这和后金人初期作战计划完全不同,敌人选择了另一处截然不同的方向,是对军事计划泄露的补充?

    绕开辽宁,往南而来……

    朱由校顺手摊开御桌上的地图,一个清晰的地名映入了眼帘。

    辽阳!

    “让刘阁老等人素来乾清宫见朕!”

    ……

    辽阳为辽东之咽喉,其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选择直接进攻辽阳,而非在攻克沈阳后,再行进攻辽阳,可见后金主帅努尔哈赤于此行了一步险棋。

    这道险棋可能使后金人陷入明军的反包围之中,同样地,明军也可能陷入后金人的前后包围之中。

    且,努尔哈赤之所以敢做如此决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引以为傲的轻骑兵,还有他让人在辽阳城内策划已久的内应。

    明军的劣势也更为明显,除过有真实站立,刚刚落地辽宁的三万禁军外,辽东本地加上各地土司支援的十三万大军,多为充数之用,内中多为新军。

    常年不发饷,明军多无战斗之意志,这也是努尔哈赤敢直往辽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辽宁城,卫所之内。

    熊廷弼满脸严肃的看着手边的地图,旁边的御史杨涟亦是皱眉苦思,其余诸将见主将一言不发,也都默不作声。

    “这么说,松树口到底还是没有守住?竟让建奴直接逼近威宁营了?”熊廷弼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感变化,只是冷冷的发问道。

    从军参谋连忙拱手:“建奴多轻骑兵,多达四万之众,全数重逢,我军于此薄弱,连将军因此未能守得住,所以只得撤向安平山一带,再行阻击。”

    熊廷弼冷哼一声:“不用给他推脱!我辽东将士,既受皇上信任,也曾放下豪言,绝不丢失一寸土地。可是现在呢?

    战争尚不足五日,就连丢多地,这让本将军如何向皇上交代?

    如果那连横拦不住,他也就不用回来见我了!”

    处于怒头上的熊廷弼正想在说上两句,侍从忽而进来禀报:“巡视,陈将军和童将军请求入见,说要要事相商!”

    熊廷弼眉头一展,和杨涟对视一眼,皆心照不宣的点了点头,然后看了左右一眼:“杨御史还请留下,你们都下去吧!再让童二位将军进来!”

    小片刻,一高一黑两位身着铠甲的男子就走了进来。

    这两位正是前来支援辽东的川军统帅,高个名叫陈策,乃川军援辽总兵,皮肤被晒的有些黑的叫童仲揆,乃是副总兵。

    其实在月前得到紫禁城命令后,以皇帝钦点的陈童二人即马不停蹄地往辽东而来,步行近一月,终于是来到了沈阳。

    他们第一时间就来拜会辽东巡视熊廷弼。

    “熊将军!”两人几乎同时刻抱拳。

    相比于童仲揆的大嗓门,陈策的声音略显低沉一些。

    “不必多礼!两位将军辛苦了!”熊廷弼身体微倾,伸出双手搀扶道。

    然后,他侧过身子,将杨涟介绍了出去:“这位是扬御史。”

    “杨御史!”相比于和熊廷弼说话时的恭敬,这两位川军汉子面对杨涟更为拘束了一些。

    毕竟,杨涟这位“铁面御史”的称号可不是白来的,没有人想被他盯上。

    旁边的杨涟亦是顺势点头道:“两位将军不用多礼。”

    四人相互寒暄,面对紧急军情,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川军心力颇齐而皆徒步,能按时抵达,本将内心甚是欣慰。且陈童两位将军来的恰是时机,本将正好有一件大事要交由川军去做!”熊廷弼当先称赞,然后开始布置川军的任务。

    “将军有事不妨直言,我川军做事决不眨一下眼睛!”脾气略显火爆的童仲揆高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