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跑偏的1618 » 第一百六十一章又粗又黑又长的杜太师和镇压在行外战更强的刘状元

第一百六十一章又粗又黑又长的杜太师和镇压在行外战更强的刘状元

    兵部尚书黄嘉善浑身惊出了一身白毛汗,部堂大佬、地方督抚遭受弹劾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杨镐上任以后的确收到了不少的弹章,不过那又如何,作为兵部和内阁主推的辽东主官,在辽东如此复杂的环境之中任事,如果无人弹劾反倒极不正常,只要最后能够获取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切的质疑都会灰灰湮灭。

    万万没想到的是辽东的大戏才刚刚开始,顾子轩这个孽障就以如此决然而霸道的方式撕开了杨镐的底细,也挑起了皇帝对杨镐的旧恨,如果不能稳住阵脚,那四党推出杨镐扛起辽东大旗的局面就会变成一个笑话,他们这些支持杨镐的大佬也会吃挂落的。

    这些都好说,毕竟杨镐还没有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了不起辽东换人主持局面,但顾子轩将杨镐的上任和被弹劾后的包庇之事混为一谈,矛头直指内阁和兵部,其最终的目标当然是方阁老,黄嘉善这个兵部尚书也不要想得着好。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狡辩兵部和内阁不曾收到任何关于杨镐的弹章便是自己作死了,根据顾子轩的一贯作风,他既然敢于在皇帝面前搞杨镐和方从哲,那就一定掌握了两人的干货,这会儿若是顶着皇帝的怒火冲锋,保不齐自己这个兵部尚书也会一并成为顾子轩的重点攻击目标。

    亏本的买卖不能做,黄嘉善飞快地厘清了思绪,径直奏对道:“陛下,杨镐上任辽东经略以来,由于当年征倭之事的影响,的确受到一些骄兵悍将的排斥。

    辽东之地形势复杂,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朝廷既然决议对建奴发动反击,杨镐必须在第一时间打开局面,在整军备战的事项上难免操之过急,引得一些宿将的不满和抵触自是题中应有之意。”

    兵部尚书出头,常远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他的身份点炮开火自然没问题,要跟一部堂倌放对,那就实在上不得台面了。

    顾子轩接管了战场,冷哼道:“这么说杨经略非但无过,反倒是为了辽东大局的稳定而呕心沥血用心良苦了。不过黄部堂,为将者之要义,当数智、信、仁、勇、严也!

    杨经略征倭之战时遭逢惨败,是为无勇,而后冒天下之大不韪隐瞒败训欺上瞒下,是为无信、无义!

    其为辽东之宪首而不能约束部将,是为不严!

    辽东之局势建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其不能筹谋运算敌我双方力量之长短优劣,为求一己之私而一战功成名传千古,不惜在上任以后短短两月时间便执意发动辽东决战,置全军将士的性命和大明江山于不顾,是为不智、不仁!

    如此无智、无信、不仁、不义、不勇、不严之辈,还有何脸面苟活于世,还有何面目统帅三军将士进击敌寇!

    我实在不能想象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有着何等惊心动魄的密谋,兵部曙理兵事,内阁总理全国大局,你们的脑子是被猪拱了,还是让驴踢了,竟然让这么一个蠢货窃据高位手握大明之国运!”

    他一通猛喷让在场之精英无不皱眉,勋贵这边似乎抓住了顾子轩的思路,交换了眼神确定接下来是否予以助攻,文官这边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杨镐的上台固然是四党的胜利,却并非是所有文官的胜利。

    看杨镐不顺眼的文臣大有人在,比如楚党的熊廷弼,比如宣党的杨鹤……

    这些人就坚定的认为杨镐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蠢货,奈何这几位牛人今天没有资格站在这里,否则以这两位的牛脾气,顾子轩将杨镐这个祸害的事情一旦挑明,恐怕他们会比勋贵还激动得要把杨镐拉下马,文官那边来不及组织反击已经自乱阵脚了。

    东林这边也很高兴,他们也认为孙承宗比杨镐牛逼得多,奈何孙先生现在的资历实在上不得台面,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乐于见到顾子轩狂怼杨镐,何况杨镐不过是顾子轩进攻方从哲的跳板,这就更让人开心了,无论如何东林对顾子轩的这一波骚操作是疯狂点赞的。

    黄尚书可就没那么好的心情了,他便是属于极度不爽的那一拨人,他冷哼道:“以昨日之非而否今日之是,顾千户未免有一己之私而行公器私用的嫌疑!”

    顾子轩怒道:“黄尚书好一个公器私用啊!

    不错,杨镐上位一事的确有人公器私用,但那个人却绝非我顾某人!

    这事儿你黄尚书说了不算,下官说了也不算,咱们就让说了能算的人来定是非!”

    黄嘉善冷笑道:“哦,朝野之中竟然还有如此人物,老夫愿闻其详!”

    顾子轩招了招手,常远递上了几页抄纸,顾子轩哗啦一声抖开大喝道:“山海关总兵杜松,左府佥书刘鋌,此二人乃军中宿将战功赫赫威名远著,他们对辽东局势的意见算得上真知灼见。

    可为何他们的上书和弹章,司礼监从来没有见到内阁的票拟条陈,陛下也对此一概不知?”

    黄嘉善语气一滞,而后淡淡道:“武夫便是武夫,国家若有战事,赳赳武夫抡刀挥枪奋力厮杀便好,朝廷大政方针哪里轮得上一群武夫说三道四。

    杜松、刘鋌身为一方总制,对朝廷节帅的命令坚决执行就好,即便上司之命有所不周,自有朝廷御史弹劾之!

    杜、刘二人大战未起而未战先怯,以下属的身份公然质疑上官,此乃抗命不遵大逆不道,按军律理当严惩。

    军中大将的条陈和弹章,因何竟落入锦衣卫之手,锦衣卫乃内臣,而杜松、刘鋌乃是边将,老夫愚钝,大明何时允许了内臣勾连外臣,顾千户何以教我?!

    顾千户为此等肆意张狂目无国法之徒公然张目,莫非顾千户与此二人内外勾结,便是为了今日搅乱朝堂以谋得不可告人之大利否?”

    一句赳赳武夫只配厮杀,让几位老牌勋贵顿时不爽,同时也暗暗为顾子轩捏了一把汗,这还没有对方从哲发动正面进攻,单单一个黄嘉善已是如此难缠,他能有几分胜算?

    顾子轩怒极反笑道:“好一个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啊,这两份弹章乃是锦衣卫从旁的渠道获得,这两份不过是誊写的副本而已,顾某从来没有与杜松、刘鋌二位将军唔面,这一点相信东厂会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

    如果要深究这两份弹章的来历,那不过是因为本人对杨镐那个蠢货极度不放心,鉴于他以往的前科,辽东边将实在没有理由对他的作死行为毫无半分反应,于是我动用了锦衣卫的职权稍稍查找了一番,然后果然找到了这两份弹章。

    当然,鉴于杨镐的愚蠢程度和上位过程的诡异,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如果这些弹章拿来点燃做饭,烧上八菜一汤也还有富余……

    黄大人所言两位将军的意见是违命抗上,顾某人倒是认为两位老将军这是赤胆忠心一心维护大明江山,至于我二人究竟谁在妖言惑众,相信陛下看过以后自有定夺!”

    说完他恭恭敬敬将两份弹章呈与万历,万历皇帝阴沉着脸接过了弹章,眼神宛若冰冷的毒蛇缓缓扫过黄嘉善和方从哲。

    杜松、刘鋌二人当世名将,他们在万历心中是挂上号的重要人物。

    杜松是个有趣的人物,此人忠勇异常,一上战场就容易杀红眼,杀到兴起时便喜欢挽起袖子,漏出他又黑又粗又长的两条胳膊疯狂砍人,人送外号杜疯子。

    又因为战场作业经常野蛮施工,嗜血程度连异族也感到难以招架,与蒙古大小百余战难得一败,因此蒙古人送其尊号“杜太师”。

    万历拿着杜松的弹章感慨不已,这是一员虎将啊,可惜其出身太低,早年间不过是舍人从军而已,在大明压根没有坐上经略或者督师的资格,加之其脾气太冲经常得罪了同僚而不自知,实在缺乏为帅的本钱,否则与建奴决战杜松便是督师的人选之一,哪里还会有杨镐那个蠢货的戏份。

    他又看了看刘鋌的弹章,心头又是一颤,这也是一个可比古之恶来之猛将!

    一口镔铁刀重达一百二十斤,比起用刀祖师关二爷的青龙偃月还要重四十斤,青龙偃月乃是传说其是否为真实在让人怀疑,而刘鋌同志的镔铁刀可是实打实的一百二十斤(明制),就这样刘鋌同志还能够抡转如飞。

    刘鋌同志带着他的大刀,就那么一路从缅甸砍到朝鲜,然后砍回了贵州,砍得他所有的对手怀疑人生,用说书人的话讲便是手底下难得有三合之将。

    这是一个镇压在行、外战更强的大明朝砍人的种子选手,当世虎将第一人实至名归!

    可惜刘鋌也是世袭军官出身,他虽然中过武状元,不过在大明当下的环境中,任你如何勇猛也没有为帅的资格,悲催的刘将军跟杜大将军一样成为了制度的牺牲品。

    ……

    万历此时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杨镐上台是他妥协的结果,在他的构思之中,杨镐能够上台就应该烧高香感谢十八辈儿祖宗,冷静以后就应该想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然后虚心接受刘鋌、杜松、马林这些名将的建议,想来对付后金即便不能大胜,但击溃建奴让对方安分下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局势的发展显然大大出乎了万历的预想,杨经略上任不过两个多月,辽东的大将对其已经怨气冲天,将帅失和已然如此严重,单凭这一条,大明想要击溃建奴已是千难万难。

    更加可恨的是兵部和内阁的态度,如此严厉的态势,他们竟然让朕一无所知,捂住了辽东的所有消息,如此态势继续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啊!

    再一想起为了一举解决辽东问题,大明已经紧急抽调四川、广东、山东、陕西、北直隶、南直隶、浙江的精锐入辽东,甚至下旨朝鲜跟叶赫一同发兵……

    这么大的盘子现在全部托付在杨镐之手,而杨镐现在竟然连辽东宿将都搞不定,如果南方的精锐与叶赫、朝鲜的大军汇合后,以杨镐现在表现出来的治军和统帅能力……

    万历打了个冷颤,浑身上下却没有半分舒爽,他第一次对任用杨镐为帅的决定感到不寒而栗,方从哲、黄嘉善误我啊!

    他恨恨瞪了两位大佬一眼,争权可以,夺利可以,拉山头朕也可以忍,只要能让朕活得轻松一些,朕受一些委屈又有何不可。

    不过,谁要是敢拿大明的江山社稷开玩笑,朕就要拿他的脑袋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