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汉室操戈 » 第五章 初见荀彧!

第五章 初见荀彧!

    刘协看到这一幕也是一愣,“马超这个直男也有脸红的时候,哈哈!”

    万年公主也被马超看的不好意思,忙低头不语。刘协赶紧踢了马超一下,马超才反应过来,赶紧行礼,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万年公主也没答话,扭头走了。

    马超和刘协以为万年公主生气离开了,尤其是马超,心里很忐忑。

    可是他们的不安注定是没用的,因为从那天以后,万年公主天天过来陪他们练武。

    渐渐的,马超和万年公主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刘协还长,刘协深深感觉到自己成了一个电灯泡。

    不过刘协却很欣慰,万年公主前世境遇不是很好,也许这一世能和马超在一起,会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吧。

    这一天,马超又被万年公主叫走了,只剩刘协自己百无聊赖的领着小墩子和狗儿在宫内闲逛,正巧看到一个二十几岁的文士,在大殿门前踱步,此人看上去就是很精干,面庞清瘦,额下一缕胡须,显得少年老成,很有内涵的一个人,刘协就叫系统探查一下此人属性,可是一探查刘协就彻底震惊了,

    荀彧:武力52/统帅73/政治99/智力94。

    “这就是被誉为王佐之才的荀文若啊!这政治属性和智力属性,不愧为王佐之才啊!

    不行,我一定要把他拉拢过来,即使现在他不能效忠我,也要给他留下好印象,为以后收服他做好铺垫”刘协想到。

    因为刘协知道,历史上的荀彧对大汉朝忠心耿耿,即使曹操那么器重他,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汉朝,最后被曹操慢慢疏远,还被曹操加害。

    刘协假装没看到荀彧,继续向那边走去,宫卫看到是刘协,马上行礼问安。

    荀彧也跟着一起下拜,刘协道声免礼以后,宫卫继续各司其职,只有荀彧立在一旁。

    刘协开口道:“先生可是有什么事情来此,可有什么需要帮忙,我也许能助一二”。

    荀彧听到刘协如此说,才真正开始正视刘协,拱手道:“微臣乃是守宫令荀彧荀文若,因家中老母年事已高,特来请辞官职,回乡侍奉老母,在此正等上官批奏”。

    荀彧说的理由很适当,让人无法辩驳,可是刘协却知道,这只是荀彧的说辞,他只是对当朝的失望,固才辞官。

    刘协叹气道:“百善孝为先,先生此为可为天下楷模,但是这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汉朝廷却又失去一位栋梁之才啊”。说完以后刘协低头不住叹息。

    荀彧此时无比惊讶,这番忧国忧民之话竟是出自一个小娃之口。

    此时,正巧宫内送出了荀彧的请辞批复,荀彧赶忙上前接过,打开一看,已经批准了他的辞官,他收起竹简,走过来就要向刘协告辞。

    刘协赶忙道:“先生如无要事,可否陪我一起喝杯茶,向先生请教一番,望先生答应”。荀彧听后就答应了,他也想对眼前这个小皇子考教一番,看看这位皇子是否真的是位忧国忧民的人。

    于是刘协与荀彧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凉亭,下人赶紧准备煮茶,刘协自己坐下,也请荀彧坐下。

    不一会,茶已煮好,汉朝时的茶是煮出来的,与后世的茶没法比较。

    刘协让小墩子和狗儿站岗,任何人不得靠近,随后与荀彧聊了一些治国安邦之事。荀彧也渐渐对这个不满十岁的小王爷越来越有兴趣。

    这时,刘协突然问道:“先生,对于当朝可有什么看法?”

    荀彧有些犹豫,没有答话。

    刘协看在眼里,随后道:“先生,有话但讲无妨,今日之话出你嘴,进我耳,在无人知”。

    荀彧这才舒了一口气,道:“殿下,恕我直言,当今朝廷早已腐朽不堪,陛下连日不朝,只思淫乐。朝廷大臣争权夺利,于天下黎民不顾,宦官弄权,整个大汉早已没了生气。”

    “岂有此理”,刘协一拍桌子怒吼而起。荀彧赶紧跪倒在地,请求恕罪,以为刘协是冲他发火。

    刘协一看赶紧上前扶起荀彧道:“先生这是作何?我不是冲你,而是对这朝廷失望不已。奈何我身微势孤,否则定当执三尺剑,把这腌臜之世,斩出个太平盛世”。

    刘协刚说完,荀彧马上又跪倒拜道:“殿下若是不弃,文若愿追随殿下左右。”

    刘协一听,荀彧这是向自己效忠了。刘协赶忙扶起荀彧道:“今日得先生如此,协即使粉身碎骨亦要为这天下开盛世,为百姓谋幸福,今日起先生即我师我友,协永不相负。”

    荀彧道:“好一个为百姓谋幸福,荀彧当以死相报殿下”。

    其实在谈话的时候荀彧就一直在观察刘协,他知道刘协绝对不是池中之物,他日有机会定然会一飞冲天。而自己不也是为了等一个这样的机会吗?所以荀彧最终下定决心追随刘协。

    荀彧想了想又道:“殿下,如此微臣是否应当留下辅佐殿下?”

    刘协知道乱世马上就要来了,即使荀彧在身旁也是无济于事。于是摇了摇头,对荀彧道:“先生不可,先生既已辞官,就当归乡,留下会授人以柄。先生回到家乡后,当联络当地英才,等时机一到,以报效朝廷。尤其是颍川书院的学子,有机会应多多招揽。”

    因为刘协知道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一多半出自颍川书院。刘协又提醒荀彧要重视寒门子弟。

    因为荀彧是当世豪门子弟,四世三公,对于寒门有着天然的抵制。所以刘协不得不提醒荀彧一下。

    荀彧听一顿,又一次被刘协震撼了。

    听到刘协不让自己留在身边,荀彧开始有些不解,后来想想也是,如今刘协势单力孤,需要后备力量,而自己无疑是最好的联络人。

    荀彧也就没有强留,听从了刘协的命令。

    荀彧又向刘协提了些建议,主要是要刘协多忍耐,低调,因为现在太子刘辩有何进支持,势力庞大,所以现在要避其锋芒。

    刘协又与荀彧聊了一会,刘协又嘱咐荀彧,如果需要刘协自会联系他,两人制订了暗号。荀彧从皇宫离开直接离开了洛阳,回了颖川老家。

    话说荀彧之才不可谓不大,比之汉初萧何也是不遑多让。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在前一世曹操统一北方的最主要的谋臣和功臣,年轻时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上辅助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目标和军事路线。

    曾多改正曹操的战略方针中的错误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迎奉天子”,也是荀彧提出来的;

    战术方面就更不用多说了,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力保全兖州三个城池。又在官渡之战中以奇谋遏制袁绍。又建议曹操出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功绩;

    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戏志才、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一大批人才,可以说荀彧就是曹操的人才宝库,颍川学子几乎都是荀彧举荐的。他也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后来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后来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被调离了中枢,又被曹操秘密毒死。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荀氏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绲因为忌惮宦官,于是迫于无奈,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