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汉室操戈 » 第三十五章 诸侯纷争!

第三十五章 诸侯纷争!

    曹操回到东郡以后,重新集结兵马,很快便又招募了一万兵马。

    曹操联合族兄的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将东郡太守乔瑁给废了,从此便掌控了东郡。

    这时,曹操招募的一万兵马,再加上在东郡留守的万余兵马,此时曹操又有两万兵马。

    而麾下武有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曹纯、夏侯尚等一众武将,文有程昱和荀攸二人。于是曹操便开始谋夺兖州。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县人。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和曹操族兄。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

    曹操最早起兵时,夏侯惇就一直跟着曹操,可谓是曹操的铁杆。

    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县人。他和夏侯惇一样,一直跟着曹操。

    后来更是为魏国镇守一方,不过最后却被黄忠所杀。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县人。是曹操的从弟,和夏侯兄弟一样,也是一直跟着曹操。

    不过他却是曹操最信任的人,每每有仗要打,其都是主帅,在曹魏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程昱多谋,善断大事,曹操的很多决策都是程昱提出来的,包括成立臭名昭著的摸金校尉,都是程昱的主意。不过程昱文武双全,深得曹操信任。

    再说曹操所在的兖州,下辖五郡三国,分别是陈留郡、东郡、济阴郡、山阳郡、泰山郡、任城国、东平国,济北国。

    其治下人口近四百万人,可谓是人口大州。而其地理位置在中原地带,更是相当富庶。所以这里既不缺少物资,也不缺少兵源。

    曹操先是率军攻下了东平国,又与济北国相鲍信达成协议,成功收服了济北国,曹操的势力范围也达到了三郡之地。

    这时,兖州刺史刘岱才反应过来,派人指责曹操乱动刀兵。

    曹操理都没理刘岱,很快攻下了任城郡和山阳郡,兵峰直指陈留。

    时任山阳太守,也是讨打董卓的一路诸侯的袁遗,也被夏侯惇给阵斩。

    这时刘岱才着急了,赶忙组织兵力抵挡曹操,可惜为时晚矣。

    要是在曹操刚回到兖州之时,刘岱就遏制曹操的发展还有些把握。

    可是此时曹操已经占领兖州六郡,兵马更是数万。曹操又暗中拉拢陈留太守张邈,两军里应外合攻下了陈留,将刘岱困在了刺史府中。

    曹操原本是想招降刘岱,可是刘岱誓死不从。最后,曹操攻破刺史府,刘岱战死府中。

    曹操夺取陈留以后,济阴郡也闻风而降,曹操统一了兖州后开始向豫州扩张。

    兖州刺史刘岱,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便失去了兖州,并葬送了性命。

    此时曹操的兵马已经扩充到十万,手下大将有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鲍信、于禁、张邈、史涣等。

    而文臣除了荀攸和程昱外,陈纪、陈群、毛阶和满宠也前来投靠,实力空前强大。而新投靠他的文武也是各个不凡。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人。李典自幼好学,不乐兵事,起初治民,后来从军。他原本是山阳太守袁遗手下大将,可是却不被袁遗所重用,袁遗兵败后,便投靠了曹操。

    乐进,字文谦,阳平郡卫侯国人。他是听闻曹操在募兵,所以前来投靠,正赶上曹操攻打兖州,于是乐进便跟随曹操一起攻打兖州,在军中屡立战功,被曹操所器重。

    于禁,字文则,泰山郡人,他原本是鲍信手下大将,后来鲍信归降曹操,于禁也跟着归降了曹操,成为曹操手下大将,曹操对于禁非常的信任。

    不过后来于禁因为战败投降了关羽,后来又被东吴救出送回了魏国。于禁因时时被曹丕讽刺,最后死在了曹操的墓前,这也算是一种恕罪吧。

    史涣,字公刘,豫州沛国人,史涣少年时就已经有任侠之风。在曹操开始发迹的时候,史涣就以门客的身份跟从曹操,任中军校尉。

    此后史涣就一直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多立战功。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后更名为中领军。

    史涣的地位约与韩浩相当,二人均为曹操的亲信随从,以忠勇闻名,共同掌管禁兵,被封为列侯。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

    毛阶,字孝先,陈留平丘人。政治家,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重要谋士。曾提出“屯田养兵”“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思想。

    毛阶也是在曹操攻打兖州时前来投靠的。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他是袁遗手下的一个官吏。可是对待犯人却是心狠手辣,为袁遗所不喜,后来更是将犯人殴打致死,这让袁遗彻底弃用了他。

    曹操早就听闻其名,于是攻打下山阳郡以后,便将他征召出来,专门管理军纪。

    再说豫州刺史孔伷听说曹操来攻,于是急忙命令军队将曹操的军队挡在了豫州之外。

    除此之外,最激烈的当属冀州。

    冀州打的不是明仗,而是暗战。

    冀州刺史韩馥乃是袁家的门生,可是韩馥又是袁绍的顶头上司,所以韩馥对于袁绍是又恨又怕。

    袁绍却是根本不给韩馥面子,想要哪里直接就打,在袁绍心里,一个门生也想和他平起平坐岂不是笑话。

    而韩馥看到袁绍如此无理,于是就不给袁绍发军饷,这也是导致袁绍与韩馥翻脸的直接原因。

    其实袁绍与韩馥的实力可谓是天壤之别,毕竟韩馥才是冀州刺史,而袁绍只是一个小小的渤海太守。

    袁绍手下虽有颜良、文丑、高干等大将,谋士有许攸、逢纪等人,兵不过数万。

    而韩馥手下也有张郃、高览、鞠义等名将,谋士有田丰、沮授、辛评等人,兵马更有十数万。

    再加上冀州人口密集,可谓是汉末第一人口大州。两人在将领方面可谓是平分秋色,但是硬实力却不可比拟。

    当然袁绍的身份是韩馥永远都越不过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