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人在魔道,系统却是正道之光 » 第四十七章 十轮霜影转庭梧

第四十七章 十轮霜影转庭梧

    明月如钩,秋风微凉,微弱的篝火带着些许热量,升起袅袅烟气,时不时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安静的山神庙内,莫听虹微眯着双眼,盘膝而坐,一柄长剑横在膝上,似睡非睡,小心戒备着。

    她知道洛青云毫无江湖经验,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新手,此番又是她把他拉出来涉险的,守夜任务自然该由她担着。

    她不是什么分寸都不知道的娇蛮少女,小小惩戒教训是一回事,责任和义务又是另外一回事。

    月上中天时,一片片浓厚的乌云遮掩住了月光,一阵阵山风呼啸而起,似是要下雨了。

    山里的天气就是这样,起伏不定,变化多端,叫人摸不着头脑。

    莫听虹秀眉微皱,却没睁开微眯的双眼,似是陷入沉睡之中。

    倒是洛青云听见声响,猛地睁开双眼,看向门口,只见一道背着带棚箱笼的身影正匆匆闯进庙中。

    那人一进庙,就在一片漆黑中看到微弱的火光,借着火光看到一名少年正目光炯炯的盯着他,在他身旁还有一位正眯着双眼休憩的少女。

    那少女的面容看不真切,可雪莲般清冷的气质让人眼前一亮,只此气质就知相貌必然不凡,可惜是个舞刀弄剑的。

    真真是明珠蒙尘,雪掩韶华,可叹可惜啊!

    不过少年少女姿容不俗,气质不凡,料想不是什么凶恶人物,这也让他莫名安心下来。

    “这位兄台,小生孟庭梧,急切间闯入此庙避雨,还请兄台见谅,待雨停时即刻离开,绝不叨扰两位。”

    孟庭梧拱手一礼,担心过于文雅被两人厌弃,就模仿着武人说话方式,可急切间又丢不开文绉绉的习惯,显得不文不武的。

    他见过的武人也不算少了,知道他们最不喜的就是他这一类文弱书生的说话方式。

    万一因此被赶了出去,淋了山雨得了病,误了秋闱时间可就遭了。

    洛青云倒是没有听出什么不文不武的,也不知道这秀才短短时间就转了不少弯。

    他只是听这秀才名字,莫名有些恍然,前世的些许记忆如潮水般涌出,难以抑制。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这是前世那位学姐常常念在嘴边的诗词,念完后都会笑着说她的名字就是取自这首诗句,是她父亲翻了不知道多少诗词才给她取出的名字,还会问他是不是很适合她。

    那时候的洛青云年少慕艾不知愁,更不知道这首诗句的潜在含义,只是一味的点头说合适合适。

    这时候,学姐都会嗔他一眼说声笨蛋,搞得他莫名所以。

    至于以后?

    没有以后了,学姐毕业就去了大城市,他也在混乱的补考和答辩中结束了大学生活,步入了社畜的行列。

    两人渐渐断了联系,他也在忙忙碌碌中,将那份青涩深藏的美好渐渐遗忘。

    只是偶尔看到庭梧二字时才会联想到那句诗,联想到那位笑容明媚可亲的学姐。

    直到某次无意间看到那句诗句的注释,他才赫然明白学姐的明媚笑容下,最动人的是那份忿忿不平的嗔怪,可笑他还一直点头说合适。

    哪里合适了?

    明明是作者借素娥哀怨凄凉之意,抒发自身孤独寂寞之情,这老父亲取名字也是乱用诗词,只觉文雅就用了,还管什么诗句本身的意境含义。

    这凄凉孤寂的诗句怎么可能适合那位笑容明媚,活泼大气的学姐。

    他也是个傻的,只知道那份笑容很好看,却没读懂那声嗔怪里的风情。

    那个时候,或许他用点心查明这句诗的含义,是不是就能明白学姐的心思?

    或许他的情商高一点,是不是就能看出那一眼嗔怪中的暗示?

    又或是他的阅历再高一点,或是再努力一点,或是再大胆一点.......

    或许,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就像童话中那样,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在一起?

    每当想起来,他都会生出淡淡的遗憾和懊恼,可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他只得将这份美好深藏心中,越是久远越是难忘。

    “好诗好诗啊!”

    孟庭梧闻听少年喃喃念出的诗句,顿时眼前一亮,连忙惊叹一声。

    就连一直假寐的莫听虹都不禁睁开双眼,诧异的看向洛青云。

    她虽然不通经义文章,可闲暇时也会读些传记诗词,这是闲暇爱好,久而久之对诗词一道也算略通。

    这句诗首句就将人引入凄清的氛围之中,立下寂寥孤独之意。

    只这一句,就可见才情。

    不曾想,这杀人不眨眼的少年竟还有这等诗才!

    “这位兄台,不知下一句是什么?”孟庭梧有些急切,也不顾什么礼仪,忙追问道:“还请兄台告知!”

    洛青云回过神来,就见书生作揖求诗,态度恳切。

    莫听虹也是紧紧盯着他,虽没有明说,可那眼神中的急切同样清晰可知。

    他轻咳一声,收敛思绪,缓缓念出下一句:“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一句念完,半晌无言。

    孟庭梧微闭双眼,细细体悟,似是要将这首诗咀嚼透彻才罢休。

    莫听虹眸光熠熠,重新打量了一下洛青云,嘴角蠕动了下,似是有什么话要问,可又咽了回去。

    洛青云对莫听虹的打量没有在意,也没说什么,他只是将那份离愁别绪深藏心中。

    也不一定就要做什么,或是得到什么,这只是一份青涩而美好的回忆,仅此而已。

    “兄台诗才不凡,庭梧惭愧。”孟庭梧体悟片刻,心悦诚服:“不知兄台姓名?”

    “孟兄言重了,诗词之道只是小道尔,陶冶情操足以,可为天下民生还要靠经义文章,这才是煌煌大道。”

    洛青云起身摆了摆手,笑道:“在下洛青云,只是江湖一剑客。”

    他对这个秀才很有好感,故而多说了些,虽然此庭梧非彼庭梧,但还是无法避免爱屋及乌。

    “洛兄此言可见胸襟,大善!”

    孟庭梧闻言眼前一亮,仔细一看,这才发现洛青云虽是劲装带剑,可难掩儒雅清隽的气质,让人不禁心生亲近之感。

    这让他顿了顿足,顿生遗憾怅惘,不禁叹道:“真真是可惜了,以洛兄之才,本该白衣卿相,高居翰林才是。”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洛青云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倒没那么可惜,笑着说道:“孟兄,仅此而已。”

    孟庭梧本还觉得尤为可惜,可一听那五言绝句就顿时释然,他知道眼前的少年志不在举业。

    然而释然之后又是深深的遗憾怅惘,为儒文一道错失这等儒雅清隽的人物感到遗憾。

    于是,他从箱笼中取出一直舍不得饮用的灵溪酒,又取出两只酒杯,各自满上,递给洛青云。

    “洛兄,以五言绝句明志,庭梧佩服,也不会再劝。”孟庭梧虽说如此,可语气依然怅惘遗憾:“此酒敬你,也敬各自志向。”

    说罢,一饮而尽。

    洛青云一怔,却是没有将酒饮下。

    他看向庙门口,笑意渐渐收敛:“风雨将至,不知哪路朋友至此,不如进来躲个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