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帝姬侍女 » 第二十二节 月恒

第二十二节 月恒

    见月恒欲言又止的样子,集欢道:“之前我叫人到长平大长公主宅邸找过你和三妹妹,可那里的人说你们已经不在那了。你们去哪了?”

    月恒登时泫泣,集欢从心底升出一种不详的预感。果真如此,月恒饮泣道:“三姐姐患病走了。”

    集欢只感眼前一阵发黑,胸口的㙲塞感再次裹挟住她。

    她问:“三妹妹生了什么病?”

    月恒弹泪道:“温病。因在冷天穿薄衣跳舞染上了风寒,医……”她泣不成声,“也不见好,只挨了几天便没了。”

    集欢用巾帕拭去月恒脸上的泪珠,慰道:“别难过了,逝者已去,生者还要继续往前看。”虽嘴上这么说着,她心中的悲郁却不比四妹妹少。

    集欢又道:“你去哪了?”

    月恒沉默了半晌,才道:“我被长平大长公主赶出宅了。

    集欢诧异道:“为什么?”

    月恒道:“因为西陵郡王。”西陵郡王乃是长平大长公主的第三子。

    集欢没再问了,只需这一句她便猜了个大概。女儿家的事无外乎几件,只开个头,多数便了解了。

    集欢将手叠在月恒手背上,以表示慰。“之后呢?你去找大姐姐了吗?”

    月恒点头,道:“我在她家住了半个月。恰逢大姐夫的妈死了,大姐姐为了给她办丧事把自己的首饰,衣物都典当了。丧事勉强办完,家里也空了。我想着姐姐一家连自己衣食都成问题,如何再多养一个人?于是,我便向姐姐说明去意,离开了她家。”

    “后面呢?”

    月恒道:“你知道,世人多数瞧不起歌舞伎,何况我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长公主赶出去的,更不受人待见。我亦不会针黹女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她察看集欢的神色,方道:“记得叔父一家在汴州,我便去找他了。”

    集欢皱了皱眉,直呼其名:“钟继非?”

    月恒点头,道:“我向他阐明来意,原本以为他会拒绝我。却不料,他不仅安抚我,让我在他家住下,要什么吃什么只管和婶母说,便只把那儿当自己家,还为几年前的事向我道歉,说一直以来他都很愧疚,觉得对不起我们姊妹,一直想补偿我们却无果。我把大姐姐的事告诉他,他即刻包几大缗钱让人送到她的住所。”

    集欢有些怀疑,根据她以往的认知,钟继非是个冷漠又自私的伪君子,根本不会反思亦不会做得不偿失的事。

    月恒挽住集欢贴于她掌心的手,道:“叔父一家是真的转变了!他们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竭力想补偿我们。姐姐,我们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吧!不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考虑。就把他们当作支持我们姊妹三人的后盾。”

    集欢问:这些话你与圣上说了没?”

    月恒道:“圣上问我一些问题,我就如实告诉了他。”

    集欢叹了口气,道:“罢了。他们一家也帮了你和大姐姐,他……我们两清了。”

    不日,圣上封钟继非为从四品河西转运使。钟继非喜上眉梢,当即叩拜圣上陟拔之恩。朝臣虽有异议,但尚可控。

    一日,集欢来到极宁殿。圣上笑道:“来的正好,我有件事要和你说。”

    “什么事?”

    圣上问:“你认识岑婕妤的胞妹吗?”

    集欢道:“打过几次照面。圣上怎么问起这个?”她犯起了狐疑,心里有些忐忑。

    圣上道:“今日太子入宫,让我为他赐婚。他选中的人就是那位姑娘。”

    集欢松了口气,笑道:“那位姑娘婉丽和顺,聪慧有礼,是个大家小姐,的确与太子相配。圣上同意了吗?”

    圣上道:“我说再考虑考虑,太子娶亲乃是国朝要事,须与朝官共议,不可能是我一人说的算。”

    集欢道:“那位姑娘人秀丽又知礼,太子又喜欢,朝臣有何异议?”

    圣上笑道:“你想的太简单了。为东宫选太子妃可与纳良娣不同,不能只看重容貌,还要考虑到门第、礼仪、名誉、修养、针黹、经书、琴画,这样一来,容貌却是其次的。且不说那些朝臣,眼前便有一人不同意。”

    集欢道:“皇后?”

    “便是。”

    集欢道:“皇后定是说那岑姑娘是五品官的女儿,与太子并不相配,若强违此理,必会受群臣阻拦。”

    圣上微微一笑,道:“我问她的看法。她却说太傅家的孙女正值芳龄,清秀温谦,实为太子良配。还让我定要仔细斟酌,不能只顺从太子心意,而置礼法于不顾。”

    集欢一只手握着黑锭不停地在红丝砚中画圈研墨,道:“我知道,太子为何来找圣上而不去凤仪宫了。太子聪颖,知道来找圣上还是有几分可能娶到自己心爱的姑娘。若去找皇后,怕这份痴念便要抛到九霄外了。”

    圣上笑绝。

    次日,圣上在早朝上提及将太常少卿幺女迎为太子妃,果不出所料,引起轩然大波。大部分朝臣据理力争,又搬出前朝鉴例,极力劝说圣上打消这个念头。太常少卿只是个五品官,其幺女更不是嫡女,又如何与太子相配呢?他们又像往日劝服圣上一样,将“圣上应作天下万民的表率,引导百姓行于正道”架在他头上。这些人中除了韩时平、徐玮、陶玠、孟元甫等几个重臣,其他官员要么与他们交好,自愿站队,要么怕得罪他们,盲目跟从。

    少部分是与太常少卿岑伯黎平级的官员或是素日与他有来往的官员。他们早就对显贵王亲互相结亲不满了,那使得他们晋升途径微乎其微。圣上的提议,他们岂会反对?

    见阶下持玉笏的朝臣争论不休,圣上也不说话,只是坐在宝座上俯望他们。右谏议大夫苏寅恪提出一个折中之法,把太常少卿幺女纳为良娣,既满足了圣上的意愿,又不至于太破坏礼制。朝臣不想与圣上起冲突,便纷纷同意这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