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残卷中的一页 » 第三百四十章 朱小娟带孙回到了开封

第三百四十章 朱小娟带孙回到了开封

    就这样吴强华弄清楚小兰的父亲为什么这么讨厌当官的人,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把儿女的婚期推迟了一个月。

    消除了误解,偶尔两亲家时常地走动走动。

    吴小阳和傅兰结婚过了一年就有了小孩子,是个男孩,等到小孩子长到一足岁的时候,吴强华让朱小娟带着小孩子到开封府里去和朱秉臣一起生活,小孩子的心灵中不能有隐影的存在。不曾想朱小娟带着孙子到开封府,北京就没有再来住了。

    岁月磨人,过了许多年后,吴强华自己也到开封府里去了,告别了北京,告别了自己官场生涯的巅峰,从此离开了官场,带孙子过着静淡无为的日子。

    朱小娟带着孙子离开北京到开封府去陪朱秉臣爷爷,这个想法是吴强华提出来的,在决定的时候,因为傅兰的父亲非常不愿意女儿离开身边,虽然没有发生面对面的对话和口角,但从小兰带回来父亲的意见已经不好说话了。

    吴强华的本意又不能直接地对儿媳妇说,小孩子的外公在对官场这种极端的态度,日常的言语直接会影响到小孩子的成长,这种隐影将伴随小孩子的一生。

    吴强华把自己的想法和朱小娟说,朱小娟想小孩子放家里自己带就行了,外公家偶尔去看看,不会产生这种影响。

    吴强华对朱小娟说“我们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吴家的唯一独苗,不想让还在襁包里的孙子生长在这种不健康气氛当中,儿媳妇的思想意识里已经有这种倾向了,可能以后我们生活在一起,儿媳妇会慢慢地有所改变,但思想里已经存在的思维,而且这种思维在傅家的家族中已经根深蒂固了,不是我们能够轻易改变得了的。小娟,我们朱秉臣爷爷当年为什么会在胸腔里留存着血淤,影响到他的气血,而导致他身体一直不好,就是在你爸爸受冤枉被处决的时候,他老人家凭着顽强的意志忍住了,他怕你们因此而带着仇恨生活在开封府里,那时候你虽然还很小,尽管如此你还带着仇恨度过了童年。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你肯定不会忘记吧,你的眼睛只看到那几个字,两眼中都是仇恨,根本没有想过那几个字的时间距离。”

    朱小娟被吴强华说服了,吴小阳都是听父母的,儿媳妇的思想就让儿子自己去做。

    吴小阳对媳妇可不能这样直接地说“小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生活在皇城脚下,阳光普照,白天在学堂教学生读书晚上回家和父母一起带孩子,如果天底下的老百姓都能和我们这样的生活该有多好啊。不知道我们的儿子未来又是怎么样的生活环境。改朝换代不是一件好事,但有太多的时候还非得要改朝换代不可。人生中有太多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你的舅舅就是其中一个典形的例子。我想我们的小孩以后也要像我们这样教书育人,远离是非的生存环境。我在想,人的一生,孩童时是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我们现在自己有自己的事业,基本上没有时间来教育儿子的少儿学习,我母亲带着儿子深宅大院,没有孩童的伙伴,长期下去会滋长孤僻的性格,我想让母亲带儿子到开封府我的曾外公那里去生活。我曾外公在开封府里是个顶级的文学泰斗,一生中育人无数,现在开封府正在由我曾外公牵头搞小儿的启蒙教育,为了我们小孩子的未来,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吴小阳从正面开导自己的媳妇小兰。

    傅兰说“好是好,就是怕我爸爸不会同意,他看见外孙像性命样的,儿子一下离开了,怕他受不了,这思想上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吴小阳说“这就需要你去做爸爸的思想了,小孩子需要启蒙教育,而且我曾外公又是专门研究小儿启蒙教育的,没有比儿子启蒙教育更重要的,等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再把儿子接到北京上国子监不就可以了吗,六、七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的。”

    傅兰说“我试试吧,爸爸也有开明的时候。”

    小兰回家和她父亲一说,没有多考虑,还真同意了,表现出一个浙江儒商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知识的崇敬的热爱。

    等到了国子监放假的时候,吴小阳和傅兰两人送母亲朱小娟到开封府里去了。

    朱秉臣看到这个重外孙高兴了,在朱家老宅大院里五世同堂的场面被朱小娟描画了下来。

    儿媳妇对吴小阳说“还是第一次看见妈妈有这个功底。”

    吴小阳说“这点对妈妈来说那是小意思,妈妈画的藏品都在曾外公的书房里,我舅舅开的文房小店里也有妈妈的作品,还有一个秘密我一直都没有告诉你,皇宫里也有妈妈的作品,是以前妈妈宫里的姐姐苏麻喇姑留下来的。等曾外公忙空了我们就到他老人家的书房里去看看妈妈的字画。”

    窃窃私语被朱秉臣老爷爷听到了“外曾孙媳妇,走过来让老爷爷看看,国子监里出来的人,我这老朽可要考考,与我们开封府学堂里有什么区别。”

    朱秉臣带着对国子监的一种嫉妒和重外孙媳妇调侃着。傅兰抱着儿子走到朱秉臣身边“曾外公好。”

    朱秉臣拿出一个大红包塞到这个曾外曾孙的手上。

    朱小娟的叔叔,姑姑也拿出红包塞到了外曾孙的手上,傅兰都一一收了下来。

    匆匆在开封府里住了一个月,国子监也要开学了,吴小阳和傅兰就离开开封府到北京。

    临走之前,傅兰拿出一张大额银票交给婆婆,朱小娟马上推说“不用,到开封府还需要你花钱,带回北京自己用吧。”

    傅兰说“这是父亲交待的,妈妈你不收,我怎么可以带回去交给父亲,父亲要说我不会办事。”

    吴小阳从妻子手上把银票拿了过来交给母亲“妈妈收下了,你带着小孩子在开封府住也不是一、两天时间,长期住在家里不能总花家里的钱,放寒假的时候我们还会再来开封府,如果爸爸有时间,也让他一起来,你就安心在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