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五代官商 » 第五章 当家管季

第五章 当家管季

    五代是个乱世,到了后汉末期,中原虽然渐有平复之象,但中国人的血性却在苦难中渐渐重现了,此时的中国不缺英雄,更不缺想当英雄的人,郑老三就是其中一个。

    这郑老三是山西人,没有名字,在家行三,今年二十二岁,一年前因为在家乡河东太原杀了一名恶霸才隐姓埋名邺城干些苦力,当时的邺城八虎欺他是个生人,便百般找茬,郑老三一开始还忍了几次,但后来实在忍无可忍,一场架便以一敌八把八只瘦老虎打趴下了。

    八虎是欺软怕硬的货,见郑老三是条汉子,便要拉他入伙当老大,而郑老三初到生地也需要个依靠,于是便入了伙,但却如何也不肯当老大,只是按着年龄当了老五,如此一来当年的八虎变成了九虎,但从心里来说,郑老三是看不起刘老七这些赖汉的。

    “投军?老五,你傻了啊?如今乱世,不是北征就是南征,你有几条命去?咱们跟着老九好歹有口饭吃,别想那丢脑袋的事。”

    刘老七诧异的劝说道,其他六个人也是一片劝声。以他们的燕雀之脑哪里能明白郑老三的鸿鹄之志。

    “五哥说的好,小弟佩服。五哥既然有这大志向,小弟必当鼎立支持。”

    纷纷劝说之中,郑斌突然起身说道。这话一出口,不要说那七只老虎愣了,就连准备拂袖而去的郑老三也愣在了地上,在他的印象里,郑斌和另外七只纸老虎是一路货色,自己之所以和他们同流合污也是迫不得已,他如何也没想到郑斌居然可以理解他的心思。

    “脑九是说……”郑老三不敢相信的看着郑斌,不知道自己该走还是留下。

    “各位哥哥,五哥说的这才是正理,如今乱世,正是英雄显名的时候,各位哥哥何不与五哥同去投军?也好得个出身,将来封妻荫子也不一定。”

    郑斌终于找到了撵这些赖汉走的理由,他知道刘老七他们欺负人有能耐,要真枪真刀的干根本没那个胆量。至于郑老三,郑斌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大志向,但郑老三倒确实是个值得结交的人物。

    靠,还大志向,郑斌在心里鄙视了一下自己,在现代他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回到五代这个乱世根本不敢想什么光明大道,只要保住家业,不至于饿死或者被人杀死,能在婉儿的温柔乡里平平安安过去这一辈子就可以了。

    “这个,嘿嘿嘿……”

    “九弟真会说笑。”

    ……

    果然不出郑斌所料,那七只纸老虎听了郑斌的话,纷纷尴尬的笑了起来,没有一个人响应郑斌的提议。

    “贵叔!贵叔!”

    郑斌不准备再理会这七只纸老虎,要说打,郑斌也不怕他们,反正自己占着主场。然而郑贵有可能还没从他幻想出来的洗澡房香艳景象中回过神,郑斌对着厅门喊了两声,他才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少爷,您有什么吩咐?”

    这老东西,人老心不老啊。郑斌从郑贵满脸的紧张中琢磨出了点味儿来,然而他顾及到老管家的面子问题,所以没有点破。

    “贵叔,郑三哥要去投军,你去取一贯钱来相赠。”

    “一贯钱?”

    郑贵满脸都是心痛的表情,然而他是仆人,没有违逆主人的权力,所以只得答应一声转身取钱去了。

    “各位哥哥,五哥去投军这是正路子,各位如若要与五哥同去,小弟定以一贯相赠。如若没有这心思,只管在家等候小弟消息,等丧期过完,小弟定当为各位安排。”

    郑斌这已经是花钱免灾了,然而这一贯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七只纸老虎显然没有于乱世中投军的胆量。

    刘老七难为情的和他的兄弟们交换了个眼色,终于下定决心挤出了一个笑脸。

    “那也好,九弟,哥哥们就在家等你的消息了。”

    这时郑贵跑了回来,将一吊字钱交到郑斌手里,郑斌再转手送与郑老三。郑老三看着手里的钱大是感动,两只圆眼都红了起来。

    “脑九,额郑老三只要没丢这条命,将来必定回报泥地大德。”

    这山西方言当真是……郑斌想大笑几声,也不知道五代的山西话就是这样,还是因为郑斌现在变成了另一个人,把郑老三的口音想象成了现代山西话,总之他现在很想笑。

    “五哥保重,若有什么需要只管跟兄弟说。”

    郑斌忍住笑又送了个人情。

    “那,嘿嘿嘿,老九,哥哥们这便告辞,我们等你的信儿。”

    刘老七干看着郑老三得了个碰头彩,索然之下也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于是便与郑老三一起告辞了。

    时光如梭(这个词儿好象有点过了),转眼秦氏夫人的头七便过去了,家不能无主,国不能无君,老管家郑贵盘衡良久,终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将各项帐册交到了郑斌的手里。

    “家里的东西还不算少嘛。”

    书房里,郑斌看着帐册上的蝇头小楷繁体字,原来的担心多少去除了一些。房产一所,五进大院;邺北客栈一家,处于繁华地带,楼高两层;城北旱田八百亩,城西旱田两百亩,分由十家庄户租种;城东桑田一百五十亩……就算扣除亩面积历史变迁因素,这么多产业要是放到现代,那也绝对是不小的数字。

    “少爷,帐不能这么算。”郑贵的老脸写满了恨铁不成钢,他指着帐簿上的数字向郑斌解释着,“这客栈是郑家的根本,十年之前生意兴旺,还在城南开了家分号,每年能进个一两千贯。还有这地亩,老爷在世的时候有三千多亩,每年也能进个五六百贯,可如今比不了当年,本来咱们生意便不好,再加上前些年契丹人来折腾一番,那就更不如前了,地亩卖来卖去,只剩下了这千把亩,城南的客栈也买给了吴家,如今靠着老店撑持再加上亩数,一年能进个七八百贯便是多的。唉,老夫人是菩萨心肠,最看不得穷人受苦,能干些活的都留在了府里,如今家里光下人就十五六个,十七八张嘴吃饭,便是金山那也不够。”

    郑贵说的倒是事实,三年前契丹辽国灭后晋南下骚扰,婉儿就是秦氏夫人从快饿死的饥民堆里扒拉出来的,现在婉儿如此忠心,最重要的原因正在这里。

    听到郑贵的话,坐在一旁做针线活的婉儿下意识的停了停,轻轻叹口气才继续忙活。

    嗯,听人说西施捧心、蹙眉动人,看样子漂亮女孩情至深处的伤感也是一种美态……又分心了,郑斌连忙收束心神,他想到自己刚到五代就掉温柔乡里了,不禁汗颜。

    一贯钱到底是多少?郑斌虽然是做财务的,但对古人的货币单位所知寥寥,只记得一贯是一千个字钱,一般等于一两白银。古时候普通人家一年有五六两银子就能勉强度日,那么七八百贯,也就是七八百两白银应该不是个小数目。

    不过这还没算入物价因素,一般来说太平货贱、乱世价高,现在是乱世后期,那么物价一定低不了,看老郑贵快要拧出尿来的苦瓜脸,这每年七八百贯顶多也就够日常花消,想有个积蓄什么的根本没可能,难怪秦氏夫人不肯给那个地主羔子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可如此一来,差点中了郑屠那个老王八蛋的奸计。

    “帐不能这么记,改天我教你个新记法。咱们现在到店里去看看。”

    郑斌合上帐簿站起了身,郑贵的帐目把他看得头昏脑胀,这老东西真不是个做财务的行家,不但记得琐碎,而且毫无章法可循,不要说对帐麻烦,日后再翻出来也弄不清什么是什么。

    郑斌现在得去邺北客栈做做实地调查,帐簿太乱看不出生意情况,那就得直接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有了第一手资料后才好有针对性的着手整顿。

    “少爷教我?”

    郑贵不敢相信邺城的第九只纸老虎居然说出这种话来,顿时象是不认识似的瞟向了郑斌。

    “少爷能着呢,什么不会?他说什么大管家你听着不就得了。”

    婉儿这丫头嘴太刁,取笑人的话还一套一套的。郑贵顿时明白少爷这是逞能说瞎话,于是抿嘴一笑,佝偻着腰跟在郑斌身后走出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