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花留夏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开仓赈灾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开仓赈灾

    一行人骑马驰骋在官道上,他们的身后扬起一路沙尘,看着气势不凡,但穿着便衣看不出身份。

    吴皓以他跟随端王多年的经验来看,王爷心情似乎不好,他一路上好几次想要闲扯两句,但王爷波澜不惊的寒冰般的脸庞,让他把所有的话都咽了下去。

    夜幕降临,一行人在郊外的小客栈用了饭,吴皓将筷子一放,终于鼓足勇气往端王的那桌去,他持剑行了一礼,“王爷。”

    “何事?”,萧子枫抿了一口早已凉了的茶,很涩口。

    吴皓琢磨了一下,说道,“这一路都很平静,会不会——”,他未说完便被端王打断了,“不得大意。”

    吴皓心神一凛,应道,“属下明白。”

    他还想说什么的时候,见着王爷的脸色,实在不敢扯闲话。

    吴皓基本能断定了,王爷心情确实不太美妙。为什么呢?总不是因为指月楼的事情吧,这些事过去也不是没有经历过,也不见王爷这样的,要说唯一不一样的,便是花小姐了,难道说是花盛棒打鸳鸯,不让花小姐和王爷在一起?

    吴皓自以为自己找到了事情真相,心中对礼部尚书花盛恼怒不已,这个花大人也太记仇了,不就参了他一本吗?至于吗?这都过去三年了!

    他们是前往关州救灾,从乐陵过去要五日路程,他们的坐骑都是千里挑一的骏马,脚程快了许多,这么算着约莫三日的功夫就能到了。

    三日后,一行人到了关州城。

    关州,是这次受灾的重灾区,但遭受水患的是关州下面的临河县城,关州城除了稍显低迷,看起来与别的城池没什么区别。

    简单的修整后,萧子枫带着吴皓走在关州的街上。

    连着赶路了三日,难免休息不好,吴皓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心想王爷就不会累的吗,看王爷的样子,似乎......没感觉?

    吴皓打着哈欠,突然感觉几道灼热的视线,他转头便看到一堆痴迷的目光正看着他家王爷,吴皓瞪回去,他家王爷是谁想看就能看的吗?

    吴皓不禁提醒道,“王爷,您这样在关州城街上走,实在太引人注目了,若是被知府知道了——”

    萧子枫声音冷淡,“就怕他不知道。”

    原来是故意的呀,吴皓赶紧道,“属下明白了。”

    两人沿着长街走了一会儿,萧子枫突然开口,“关州城你也来过,觉得与十年前相比,现在如何?”

    吴皓记得,十年前王爷随先皇巡访,他也来了,他回忆了一会儿,如实回道,“现在的关州城与十年前的关州城似乎没多大的区别。”

    萧子枫略带叹息的声音响起,“十年,是很长的时间了。”

    吴皓这才明白自家王爷的意思,当即愤愤道,“乐陵周边的几座城,哪个不是两年换一个模样,这个关州城十年了,还是老样子,官府实在是无所作为!”,说罢,又道,“王爷,您可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地方官!”

    关州两条长街形成一个“十”字形,在长街的尽头,他们看到了数百个难民,这些难民随意地瘫坐在地上,衣不蔽体,有些还气息奄奄,似乎很久没有进食了。

    有人看到了他们,但只是看了一眼,就没精打采地挪开了目光,这些人的目光是绝望的,没有一点儿神采。

    吴皓脸色黑了下去,谁敢相信富庶的大越,还有子民过着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朝廷的赈灾物资早已下发了,就是养整个关州城的百姓数天也没问题,然而在关州城中,灾民都食不果腹,那说明什么?

    他不禁转头去看自家王爷,果然看到王爷的脸色更寒冷了。

    萧子枫对他附耳说了几句,吴皓点点头。

    吴皓走近了灾民,说道,“各位乡亲,衙门现在正在派粮,人人有份,快去领啊!去晚了就没有了!”

    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狐疑地看着他。

    有人站了起来,“反正去看看又不会怎么样,万一真的在派粮呢!”

    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往城中心走去,很快便聚集了浩浩荡荡一群人,后面的人担心去晚了没得领,也慌忙地加入了队伍,因此几百人气势汹涌地往衙门去了。

    一堆乌泱泱的难民聚在衙门门口,把捕快们吓地心肝一颤,这要是发生哄抢事件,他们十几个人怎么拦得住,捕快们不敢大意,一人入内报了师爷。

    这一天对于师爷来说,与过去的日子没什么不同,他如常代替知府大人坐衙,正在舒舒服服地品茶,不料听人报灾民聚集衙门口,气得跳了起来。

    这些刁民!

    师爷赶到门口的时候,被黑压压的人群吓了一跳,当即躲到两个带刀官捕快身后,朝灾民喊道,“尔等刁民!竟敢擅闯府衙,不要命了吗?”

    然而他的声音被淹没在人群中。

    “岂有此理!”,没人理他,师爷觉得官威受损,对几个捕快道,“乱成什么样子了,把人轰走!”

    有捕快提醒道,“大人,这么多人,强行赶走的话,恐怕引起暴乱,到时候——”

    师爷一听,觉得有道理,让人先把场面镇住。

    好不容易平息了下来,师爷站了出来,说道,“今日府衙没有派粮,尔等都散了吧。”

    “明明说官府派粮的,怎么就不派了?”

    “我们本来也是佃户,正正经经的人家,若不是实在没法子了,也不会聚到这里,难道水灾冲了房子,朝廷就不管我们了吗?”

    有人出头后,几百个人七嘴八舌的闹了起来,场面再次沸腾起来。

    嘿!居然还敢来劲了!师爷向来实行的是铁腕政策,从来也没把升斗小民放在眼里,事情到这里,他已经动怒了,对捕头吩咐道,“把那几个人给本官抓起来!”,他指了几个闹得凶的灾民。

    几个捕快上前拿人,吓得百姓们一窝蜂地后退,但捕快没有打算放过那几个人,依旧提刀上前。

    “可恶!”,人群之外的吴皓看得眼眶欲裂,几乎要撕碎那个师爷。

    萧子枫目光一寒,冷声道,“还等什么。”

    吴皓得令,一个旋身,越过了百姓,正好一剑击落了捕快的刀,稳稳地落在捕快和百姓之间。

    随着他的出现,场面安静了下来,百姓们静静地瞧着,心中隐隐升起某个期待,一时不敢说话。

    捕头大惊,呵斥道,“你是什么人?竟敢阻止官差办案!”

    “办案?我呸!”,吴皓毫不留情地指着师爷的鼻子骂道,“一个无品阶的师爷竟敢自称本官,当真是无法无天了?关州水患,朝廷的赈灾物资早已派发下来了,但如今灾民遍地,别说你一个小小的师爷,就是你们的知府,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灾民们认出来了,这个人不是告诉他们官府在派粮的人么?

    他在帮他们?

    师爷气得吹胡子瞪眼,“小子,本官今日若不教训教训你,看来你是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了!”,说毕,对捕快吩咐道,“给我上!把这个混小子捉住!”

    捕快们哪是吴皓的对手,三两下便被打得落花流水。

    百姓中间爆发出欢呼的声音,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突然出现的大英雄。

    “你你你——”,师爷一脸的惊恐。

    吴皓把剑横在了师爷的脖子上,“叫人开仓赈灾!”

    若真是被一个来路不明的混小子逼得开了仓,他回头怎么跟知府大人交代,到了这时候,师爷还不死心,威吓道,“你、你别胡来,伤害朝廷命官可是要坐牢的......”

    “不见棺材不掉泪”,吴皓把自己的令牌亮了出来,“看看清楚,本官是端王府侍卫统领,官衔从六品,这才叫朝廷命官!”

    师爷吓得脸色惨白,看着令牌差点儿就要昏厥过去。

    端王爷的人?

    传说中最得皇上信任、权势正隆的端王?

    吴皓本来还想奚落他几句,可看这没出息的样子,说多了只会掉自己的身份,他收起令牌,居高临下地看着早已吓傻的一堆捕快,“开仓赈灾!”

    几个捕快吓得六神无主,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捕头,“头儿,该怎么办啊?”

    “我来告诉你们该怎么办。”,吴皓漫不经心地将剑搭在了捕头的脖子上。

    捕头一僵,喝道,“还不按照这位大人的吩咐去做!”

    只要有人顶着,知府大人追究起来自然就不是他们的责任,捕快们立刻去了。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的声音,百姓们齐刷刷地跪下,行大礼,“多谢恩公——”

    吴皓收剑入鞘,对百姓们道,“不必客气,快些起来吧!”,但百姓们仍然感激地叩首,他劝不住,只好生生地受了,他的目光越过百姓们,看向了人群之外的白色身影,抓脑袋笑了笑。

    半个时辰后,府衙门口开仓赈灾,灾民们有序地排队领口粮。

    这时候,当地知府终于收到消息赶来了。

    知府看着一麻袋一麻袋摞得比人还高的粮食,心中来不及心疼,急忙忙朝吴皓去了,拱手作了一个礼,“大人驾到,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说起来,知府是从四品,吴皓只是从六品,当然是知府官职更大,但吴皓代表的可是端王,知府哪儿敢不敬。

    吴皓看着膀大腰圆的知府,似笑非笑地说道,“知府大人,王爷还在等着你呢。”

    知府一慌,王爷不会是来查他的吧?他强自安慰自己,不可能,堂堂端王爷,国事都忙不完,怎么可能因为他一个从四品的官,千里迢迢地赶到关州来。那,只能是为了水灾的事情了。

    在一间茶楼里,知府见到了端王,他颤巍巍地行了一个礼。

    端王正在喝茶,闻言没喊他起,而是极为优雅地啜了一口,又将茶杯放下来,才对已冷汗涔涔的知府道,“起来吧。”

    端王没有说话,场面安静了下来,知府心头七上八下,他几乎听到了自己砰砰砰的心跳声,王爷不会问他为何不上衙吧,如果问的话,就说今日身体不适告了假,公务并不敢懈怠,是在家中处理的。

    嗯,就这么说。

    不知过了多久,端王开口了,绝口不提刚刚的事情,只问道,“赈灾的事情安排地如何了?”

    知府早已将这个问题在脑中过了千百遍,这件事他可没有胆量骗端王,端王执掌青玄司,若想知道什么事情,哪有查不出来的,只能实话实说了,至于那些收入自己腰包的,只能再补回去,“回王爷,赈灾物资前日运到了府衙,下官正让手底下的人清点物资,分别造册,下一步会分发给各个受灾的县城。”

    “嗯”,端王应了一声,又道,“赈灾的事情关系民生,物资已在府库积压两天,这清点速度还是慢了些。”

    端王这是......信了?知府暗搓搓地观察了王爷好几眼,确认王爷没有动怒,他赶忙接道,“是下官疏忽了,下官这就加派人手,今日一定将灾粮分发出去。”

    “本王看关州城内有不少灾民,也需要好生安置,少不得要辛苦你了。”

    知府小心翼翼地答道,“能为百姓做事,下官不敢言苦。若是王爷没有别的吩咐,下官这就去安排了?”,不赶紧把亏空补上,他哪里拿得出粮食分到下面去。

    “嗯,去吧。”

    知府如蒙大赦,立刻退了出去,到了楼底口,对吴皓躬身笑了笑,这才离去。

    吴皓几乎是鼻孔里发出的声音,“一看就不是个好官!”

    端王饮了一口茶,看向了窗外,目光有些迷离。

    已经离开乐陵三天了。

    知府从楼里出来,神色慌张,师爷立刻凑了上去,知府吩咐道,“你去通知那边,让他立刻把赈灾粮食送回来!”

    师爷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小的这就去办!”

    回到落宿的客栈,吴皓吩咐了人去盯着衙门那边,以防他们渎职。

    有端王坐镇关州城,知府不敢懈怠,也不敢心疼自己吐出来的数十万两银子,规规矩矩、兢兢业业地安排着赈灾事宜,不到两日的时间,关州城的灾民已基本控制了,辖区内各县城的灾情也理清楚了。

    萧子枫并不太忙,只偶尔去街上走一走,或者去府衙看一看,但更多的时候,都是待在客栈的,他来关州的时候,知府请他到他私人府邸居住,但他不喜,仍住了客栈。

    他们的人住了一大半的房间,是以包下了整座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