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在伦敦开当铺 » 第三十章 是,首相

第三十章 是,首相

    阿尔多站在柜台前,有些窘迫。

    他没想到这位名为薇恩·塞林格的女士竟然是一位视频博主,而且提出了拍摄视频的请求。

    阿尔多从来没有过类似经验,此时自然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然而此时回到店里的路易听闻,却大手一挥,直接将接待薇恩的任务交给了他,并叮嘱一定要要展现店里的风姿。

    于是,阿尔多被迫入镜,成为了视频中的重要角色。

    此时的阿尔多只能努力进入工作状态,集中于手头的东西。

    包里有几件物品,他正在一一清点。

    第一件是伦敦珠宝商TheGreatFrog生产的925银骷髅头形制手镯。

    阿尔多将手镯拿起,他可以确认手镯的材质没有问题。

    只不过在瞄了薇恩一眼后,他还是有些惊讶,这样一位看起来颇为阳光的少女竟然会选择这种哥特风的首饰。

    手镯的样式极其现代,由十八颗小骷髅头串起的锁链构成,骷髅头也并不是手工雕刻,有明显的流水线痕迹,只不过做工还算精美,细节都很清晰到位,倒也不至于显得太过粗糙。

    TheGreatFrog也不是什么有名的珠宝商,这样的成品也能够接受,只是价格方面确实还要再思考一下。

    阿尔多的心理收购价位是150-200英镑,小众的题材着实是一个减分项。

    第二件,1991年生产的卡地亚Vitesse系列墨镜。

    墨镜本身保存的相当好,上面的18k黄金纹饰也没有任何变形,看样子似乎没有佩戴过几次,盒子也是原装的状态,如同从1991年直接被传送到了现在。

    然而……

    “呃……塞林格女士”阿尔多抬头问道?

    “您可以叫我薇恩。”她的眼睛里带着笑意。

    “好的……塞……薇恩,我想知道,您是否留下了任何购买凭证?”阿尔多非常努力地改口道。

    “这……”薇恩努力地回想着。

    其实关于这副墨镜的一切她已经忘记了,她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戴过这副墨镜,只能确定自己与它真的不来电。

    “如果没有相关凭证的话,可能这副墨镜的价格会受影响,”阿尔多说道。“它保存的太好了,我虽然认为它是正品,但还是有一些风险要承担。”

    薇恩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表示理解。

    “可惜了,本来能到1000镑,现在可能要再折价一些。”阿尔多想到,不过他这个念头也只是一瞬,对于当铺店员而言,价格越低越符合他们的利益。

    然后是另一件物品,一把拿破仑时代的燧发枪。

    阿尔多对这把枪评价很高,可惜两年前威斯敏斯特通过了法律,所有古董火枪必须登记,否则不能交易。

    白雀典当行谨守法律,因此只能是忍痛与这把火枪道别。

    “抱歉,塞林格女士,这是法律,希望您能理解。”阿尔多遗憾地说道。“我建议您去登记一下,那样的话我们店可以报价3000英镑收购。”

    薇恩听到这里,眼睛一亮,这倒是超乎她的想象,从仓库里翻出来的竟然还有其他的好东西。

    “一定要多查些资料,再做一条视频。”薇恩想到这里,下定了决心。

    阿尔多拿起第四件物品,第五件……

    被检查的物品总共有七件,其中三件被认为没有典当或收购价值,剩下四件按照薇恩的观点,在白雀典当行典当,期限6个月,月息9.5%,当额3200英镑。

    当然,薇恩将一切都录了下来,包括阿尔多的估价过程。

    因此,出于宣传形象的考虑,又混杂着一些难言的情绪,阿尔多把价格报的高了些。

    毕竟是当,对店铺也没有什么损害。

    然后,薇恩拿出了最后一件物品——那份《是•首相》的剧本。

    以为交易结束,正打算在阿尔多带薇恩去签署文件时暂时接替他的路易,此时也正好从后台走了出来。

    他一眼看到了这本剧本。

    一束亮光在路易眼中闪过,他瞬间认出了眼前的东西,这是他曾经最喜欢的电视剧,没有之一。

    直到现在,路易也是这部剧的粉丝。

    还记得年少轻狂之时,他也曾经在巨信上用过汉弗莱爵士的头像,直到步入社会之后,才因为要展现稳重的形象而换成了自己的照片。

    无能却又有超凡政治嗅觉的吉姆哈克,老练狡诈又能力超绝的内阁秘书汉弗莱爵士,亦或是可爱又厉害的首相私人秘书伯纳德。

    三位勾勒的惟妙惟肖的角色,演绎出一部旷世绝伦的政坛讽刺剧。

    因为其中一些台词过于精辟,甚至已经成为了语录,因此就连国内也有了“半部YPM(是首相)治天下”的说法。

    例如,有一条就可以套用在网文作家身上:

    读者对作者写小说的标准策略。

    第一阶段,我们声称作者什么内容都没有写。

    第二阶段,我们说作者或许有写内容,但我们不应该现在就收藏。

    第三阶段,我们就说或许我们应该收藏,但我没有月票什么都做不了。

    第四阶段,我们遗憾的宣布,当时应该及时投月票的,可惜现在太晚了。

    当然,这些梗却并不是这部电视剧的精髓,其精髓还在于内容的真实性。

    并不是说事件的真实性,哪怕编剧安东尼·杰伊和乔纳森·林恩确实在创作期间得以在政府内部寻找到足够多的“泄密者”。这些试图借助AAB的巨大影响力来暴露问题从而推动改革的“泄密者”为这部剧提供了大量政府内部的一线内幕消息。

    内容的真实性更多的是指这部剧中所反应的诸多问题,曾经或者将要真实发生在威斯敏斯特宫,发生在白厅,发生在唐宁街十号,甚至发生在今天世界的许多角落。

    比如扶桑国排放废水前后的一系列行为,早就能够在这部剧中发现熟悉的影子。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它揭露的不止是大英体制的腐朽,还是全球性的官僚化问题的困局。

    当然,曾经那个热心于阳春白雪的路易已经不再了,现在的路易,除了最后怀念下自己的少年时光外,就只剩下了对于金钱的不懈追求。

    这份剧本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