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回 纵横交错
这场倒春寒,仿佛过去了。
阳光热烈地照射着熙熙攘攘的汴京城,京都街道里,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蹲在路边乞讨的乞儿,都是一派惬意的样子。
街边一间小面馆里,一位上了年纪的穿着青布衣的老者面容刚毅,正在吃素汤面。
他身旁同样坐着一位与他年纪差不多的男子,亦在吃面。那男子身着褐色的衣衫,发髻上裹着褐色的帻巾。
不过,若是有心人细细地打量,就会发现穿着褐色衣衫的男子举手投足间对青衣老者颇为恭敬。也能发现,老者虽然挤在食肆里吃面,但举手投足间,颇为斯文。
他们所在的这间小面馆,因为物美价廉份量足,是以在吃朝食的这段时间里,是附近小食肆里生意最兴旺的一家。
有些脚夫,压根不需要凳子,捧着大碗的面,蹲在一旁就狼吞虎咽起来。
褐衣老者比青衣老者先吃完,十分自然地垂下双手,候着青衣老者。
青衣老者吃完,自己不紧不慢地从袖中掏出帕子,慢慢地擦拭着嘴角。
有个挎着篮子兜售胡饼、面容憔悴的妇人声音低低的挤进面馆来:“卖胡饼咯,卖胡饼咯,三文钱一个,三文钱一个……”
没有人买她的胡饼。挤进小面馆吃面的人绝大部分是奔着物美价廉来的,怎地还会有余钱买胡饼呢?
卖胡饼的妇人挎着篮子,挤过褐衣老者与青衣老者身旁,很快的低着头又一边叫卖着走了。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哑,渐渐的远去了。
褐衣老者摇摇头,见青衣老者要起身,下意识地要扶青衣老者一把。
青衣老者正要说不用,忽地改变了主意,顺势将手搭在褐衣老者手上,二人不紧不慢地穿过人群,走了出来。
他们家的马车,就候在不远处的巷子里。
车夫身强力壮,见主子过来,忙搬过马凳,搀扶着两位老者上了车。
马车缓缓地驶离了小巷子。
青衣老者忽地从袖中掏出一个素面的锦囊来。
褐衣老者服侍了青衣老者多年,一眼望去,便省得这素面的锦囊并不是主子的物什。
他跟在主子身边多年,也有几分眼色,恍然道:“这是方才卖胡饼的妇人……”却是皱眉道,“竟是用些旁门左道……”若是方才那妇人袖中藏着的匕首,向老爷刺过来可如何是好?
青衣老者淡然地睨了他一眼,褐衣老者识趣地紧闭上嘴巴,他跟在老爷身边,自是经历过一些风浪的。青衣老者将锦囊解开,发现里面装着两张折卷起来的纸。有一张不用解开,已然看得出来是血书。
他身居高位,这些年收到的血书并不少。
褐衣老者又担忧道:“老爷,还是让我来罢……”这纸上不省得有没有下了毒。
青衣老者这回倒是谨慎道:“还是回衙门再解罢。”
他性情虽然热血,但并不鲁莽。
他将锦囊又收紧,放进袖中,吩咐褐衣老者:“你且去打听一下工部的宋郎中。”
方才在面馆吃面之际,进来一群壮实的工匠,他们闲谈之间提起工部的宋郎中,无不充满钦佩夸赞之意。说是自从宋郎中做了工部的官吏后,他们再也不用忧愁无活可干了。这不,便是来面馆吃面,都不用赊账了呢。鲁国的工匠、脚夫,通常是干了活才能拿到报酬,干一日的活,拿一日的工钱。而那日的工钱,还要分作各种各样的用途……他们吃这样的一碗面,却也是奢侈的呢。
工部的宋郎中吗……他自是省得的。
苏博拼了老脸都要荐举的年轻工匠,年纪轻轻,就要推他上从六品的官职。虽然工部是有些缺人,但让苏博如此看重的工匠,宋景行是第一人。
但越是从泥沼之地爬出来,得以重用的官员,越是容易迷失方向,干些不得体的勾当。
青衣老者眼中闪过一道厉然的寒光来。
长春站在巷子里,看着马车渐渐的远去了。
他照旧要回赵家将此事禀报与自家姑娘,正要走,忽而见两个熟悉的人朝方才的小面馆走过去。
其中一个是芝兰玉树般的清俊书生,而另一个,也是熟悉之人。熟悉到长春一眼便能认出:宁咏郎君,怎地来了这地方?
宁咏是见过自己的。长春当即又将自己的身形隐进巷子中。
却见宁咏领着他的小厮周全,目不斜视地走过了小面馆。
长春松了一口气。
自家四姑娘打探着京都中的八卦,打探着与自家郎君们交往的各家郎君,却唯独没有让自己打探宁咏。
长春这几年在外面行走,又深得胡管事真传,早就是个人精。
他不过揣摩了几回,就省得自家四姑娘,大约很有可能十分喜欢宁家二郎君宁咏。大约是因为太喜欢了,是以她对宁咏的一切,是蒙蔽的羞怯。
四姑娘不敢打探宁咏。
或者说,她不愿意打破宁咏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毕竟宁家二郎君,是自家郎君们交往的郎君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也是最有前途的一位。
长春也不得不承认,他见过宁咏好多回,也觉得他比其他那些郎君们要稳重。
四姑娘看上宁咏,也是情理之中。
长春虽然是个人精,但没有四姑娘的命令,他是不敢擅自打探宁家的事情的。
只有四姑娘吩咐他打听宁咏行踪的时候,他才稍微的打探了宁二郎君一下下。
不得不说,宁咏是个很自律的人,素日里除了去春光阁,便是在家念书,偶尔应邀到自小一起长大的同窗家中去一起讨论功课。
人际关系十分简单,身边更没有什么四姑娘看不顺眼的莺莺燕燕。
可以说,四姑娘眼光不错。
长春一边想着,路过卖炊饼的妇人跟前时,丢下几枚铜板,买了两只热腾腾香喷喷的炊饼,一边啃着,一边悠闲地回去了。
那周全却是有些警惕,四下望了一下。他自小在田野、山林中长大,对周遭环境的变化,还是有些敏感的。
宁咏睨他一眼:“何事?”
周全道:“似是有人在暗中窥视郎君。”
宁咏淡淡一笑:“我行为举止并无不当,自坦坦荡荡,就让他窥视罢。”
这倒也是。周全便放松了警惕,自随着郎君走了。
长春忙得要命。
才回到赵家,还没来得及向四姑娘禀告事情办得如何,梅染就已经候在老地方。
今日天气暖和,梅染换回略微轻薄的春衫,细腰轻束,梳着简单大方的发髻,脸上不施粉黛,却是娇俏可人。她手上捧着一个用麻布裹成的小包裹。
长春一颗心怦怦跳着,听梅染吩咐道:“四姑娘令你再送十两银与那昨日受伤的工匠。”
康惠坊虽然是下三流的人住着的地方,却也有宽阔的前景。
日头缓缓爬过了中天,宋景行才听到肖扬受了重伤的消息。
阳光热烈地照射着熙熙攘攘的汴京城,京都街道里,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蹲在路边乞讨的乞儿,都是一派惬意的样子。
街边一间小面馆里,一位上了年纪的穿着青布衣的老者面容刚毅,正在吃素汤面。
他身旁同样坐着一位与他年纪差不多的男子,亦在吃面。那男子身着褐色的衣衫,发髻上裹着褐色的帻巾。
不过,若是有心人细细地打量,就会发现穿着褐色衣衫的男子举手投足间对青衣老者颇为恭敬。也能发现,老者虽然挤在食肆里吃面,但举手投足间,颇为斯文。
他们所在的这间小面馆,因为物美价廉份量足,是以在吃朝食的这段时间里,是附近小食肆里生意最兴旺的一家。
有些脚夫,压根不需要凳子,捧着大碗的面,蹲在一旁就狼吞虎咽起来。
褐衣老者比青衣老者先吃完,十分自然地垂下双手,候着青衣老者。
青衣老者吃完,自己不紧不慢地从袖中掏出帕子,慢慢地擦拭着嘴角。
有个挎着篮子兜售胡饼、面容憔悴的妇人声音低低的挤进面馆来:“卖胡饼咯,卖胡饼咯,三文钱一个,三文钱一个……”
没有人买她的胡饼。挤进小面馆吃面的人绝大部分是奔着物美价廉来的,怎地还会有余钱买胡饼呢?
卖胡饼的妇人挎着篮子,挤过褐衣老者与青衣老者身旁,很快的低着头又一边叫卖着走了。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哑,渐渐的远去了。
褐衣老者摇摇头,见青衣老者要起身,下意识地要扶青衣老者一把。
青衣老者正要说不用,忽地改变了主意,顺势将手搭在褐衣老者手上,二人不紧不慢地穿过人群,走了出来。
他们家的马车,就候在不远处的巷子里。
车夫身强力壮,见主子过来,忙搬过马凳,搀扶着两位老者上了车。
马车缓缓地驶离了小巷子。
青衣老者忽地从袖中掏出一个素面的锦囊来。
褐衣老者服侍了青衣老者多年,一眼望去,便省得这素面的锦囊并不是主子的物什。
他跟在主子身边多年,也有几分眼色,恍然道:“这是方才卖胡饼的妇人……”却是皱眉道,“竟是用些旁门左道……”若是方才那妇人袖中藏着的匕首,向老爷刺过来可如何是好?
青衣老者淡然地睨了他一眼,褐衣老者识趣地紧闭上嘴巴,他跟在老爷身边,自是经历过一些风浪的。青衣老者将锦囊解开,发现里面装着两张折卷起来的纸。有一张不用解开,已然看得出来是血书。
他身居高位,这些年收到的血书并不少。
褐衣老者又担忧道:“老爷,还是让我来罢……”这纸上不省得有没有下了毒。
青衣老者这回倒是谨慎道:“还是回衙门再解罢。”
他性情虽然热血,但并不鲁莽。
他将锦囊又收紧,放进袖中,吩咐褐衣老者:“你且去打听一下工部的宋郎中。”
方才在面馆吃面之际,进来一群壮实的工匠,他们闲谈之间提起工部的宋郎中,无不充满钦佩夸赞之意。说是自从宋郎中做了工部的官吏后,他们再也不用忧愁无活可干了。这不,便是来面馆吃面,都不用赊账了呢。鲁国的工匠、脚夫,通常是干了活才能拿到报酬,干一日的活,拿一日的工钱。而那日的工钱,还要分作各种各样的用途……他们吃这样的一碗面,却也是奢侈的呢。
工部的宋郎中吗……他自是省得的。
苏博拼了老脸都要荐举的年轻工匠,年纪轻轻,就要推他上从六品的官职。虽然工部是有些缺人,但让苏博如此看重的工匠,宋景行是第一人。
但越是从泥沼之地爬出来,得以重用的官员,越是容易迷失方向,干些不得体的勾当。
青衣老者眼中闪过一道厉然的寒光来。
长春站在巷子里,看着马车渐渐的远去了。
他照旧要回赵家将此事禀报与自家姑娘,正要走,忽而见两个熟悉的人朝方才的小面馆走过去。
其中一个是芝兰玉树般的清俊书生,而另一个,也是熟悉之人。熟悉到长春一眼便能认出:宁咏郎君,怎地来了这地方?
宁咏是见过自己的。长春当即又将自己的身形隐进巷子中。
却见宁咏领着他的小厮周全,目不斜视地走过了小面馆。
长春松了一口气。
自家四姑娘打探着京都中的八卦,打探着与自家郎君们交往的各家郎君,却唯独没有让自己打探宁咏。
长春这几年在外面行走,又深得胡管事真传,早就是个人精。
他不过揣摩了几回,就省得自家四姑娘,大约很有可能十分喜欢宁家二郎君宁咏。大约是因为太喜欢了,是以她对宁咏的一切,是蒙蔽的羞怯。
四姑娘不敢打探宁咏。
或者说,她不愿意打破宁咏在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毕竟宁家二郎君,是自家郎君们交往的郎君中最有才华的一位,也是最有前途的一位。
长春也不得不承认,他见过宁咏好多回,也觉得他比其他那些郎君们要稳重。
四姑娘看上宁咏,也是情理之中。
长春虽然是个人精,但没有四姑娘的命令,他是不敢擅自打探宁家的事情的。
只有四姑娘吩咐他打听宁咏行踪的时候,他才稍微的打探了宁二郎君一下下。
不得不说,宁咏是个很自律的人,素日里除了去春光阁,便是在家念书,偶尔应邀到自小一起长大的同窗家中去一起讨论功课。
人际关系十分简单,身边更没有什么四姑娘看不顺眼的莺莺燕燕。
可以说,四姑娘眼光不错。
长春一边想着,路过卖炊饼的妇人跟前时,丢下几枚铜板,买了两只热腾腾香喷喷的炊饼,一边啃着,一边悠闲地回去了。
那周全却是有些警惕,四下望了一下。他自小在田野、山林中长大,对周遭环境的变化,还是有些敏感的。
宁咏睨他一眼:“何事?”
周全道:“似是有人在暗中窥视郎君。”
宁咏淡淡一笑:“我行为举止并无不当,自坦坦荡荡,就让他窥视罢。”
这倒也是。周全便放松了警惕,自随着郎君走了。
长春忙得要命。
才回到赵家,还没来得及向四姑娘禀告事情办得如何,梅染就已经候在老地方。
今日天气暖和,梅染换回略微轻薄的春衫,细腰轻束,梳着简单大方的发髻,脸上不施粉黛,却是娇俏可人。她手上捧着一个用麻布裹成的小包裹。
长春一颗心怦怦跳着,听梅染吩咐道:“四姑娘令你再送十两银与那昨日受伤的工匠。”
康惠坊虽然是下三流的人住着的地方,却也有宽阔的前景。
日头缓缓爬过了中天,宋景行才听到肖扬受了重伤的消息。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自身不保存任何数据,请您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