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探向神秘世界的洛阳铲 » 新的任务

新的任务

    “你还记得前段时间,那个到咱家的人吗?”爷爷瞪着我。

    “送您茅台酒的那几个人?”

    “他说的那个许三金,你知道是谁吗?”

    “我哪里知道。”

    “你这样招摇,迟早有一天会碰到他这样的人。”

    “您能不能现在就告诉我。”

    “现在告诉你,有个屁用,喝完酒睡觉去吧。”爷爷说罢,一口把酒干了,便不睬我了。

    又到了晚上,想起了爷爷告诉我的话,辗转反侧,但又说不出什么所以然,又迷迷糊糊的睡去了。就这样又过了一阵,终于要开学了,正在收拾行李的时候,爷爷又在叮嘱我:“学考古就老老实实学,千万别走到邪路上去,不然总有一天要吃大亏的。真到了那天,我不收拾你,自有人让你好看!”我也承认,爷爷说的有道理,但好歹我要出门远行了,别人家的孩子出门,家里大人千叮咛万嘱咐,我家可好,还有“半威胁”的意思,唉,想到这里,我摇了摇头,背上行李包,头也不回的走了。

    经过汽车、火车一阵转,折腾了8个多小时,总算是回到了学校,毕竟是一个暑假没见到,宿舍里热闹了好一阵子,一直闹到了晚上,要不是辅导员来查铺,一帮兄弟甚至有溜出去吃夜宵、喝啤酒的冲动。熄灯后,我到底是没忍住,把暑假的见闻和大伙分享了一遍,在一片赞叹和唏嘘声中,我的虚荣心也过了一把瘾。

    又过了一段日子,大家都开始摩拳擦掌起来,因为从第三个学期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所谓的实习阶段,可以由带队老师和学长一起到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实地操作,这可比呆在教室里强多了。可直到任务下达的那天,我才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参加实习,用老师的话说。就是“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没有选上实地发掘的同学主要是在理论研究上有一定功底,建议在学校专攻理论研究。”

    老师就是老师,一句话说的无论是选上还是没选上同学的都兴奋不已。住一个宿舍李龙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听说自己是理论界队伍的“后备库”人才,便立即跑到了学校的图书馆,一口气借了10本专著,甚至借来了盗墓类小说,用郭晓飞的话讲,“这小子如果高中就这么努力的话,不是985,也是211”。

    最终确定了实习地,中部省的一个山区。我们坐了近一天的动车后,七晃八颠地又坐了三个多小时的汽车,便来到了一片山地。“好地势。”一下车,我就盯着周围的地形。

    “确是好地势。”郭晓飞在一旁也赞叹道:“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放,且面对水泽。”

    “龙脉旺盛,如果此地有陵墓,必然是坐北朝南而立,靠山雄伟壮观,左右环抱,可谓是天寿之象。”我补充道。“厉害。”郭晓飞冲我竖起了大拇指:“都是同学,见识比我高一层,向你学习了。”

    “承让了。”我一抱拳,把他逗乐了:“别臭美了,听老师安排任务吧。”

    一组三个人,也许是因为了解的缘故,我和郭晓飞不仅分在一个组,而且被分到了看似任务最重的区域,陵墓的正门口附近。于是,我和郭晓飞以及一个隔壁班的“平头”,我们三个人拿着工具,怔怔地站到了陵墓的正门口——一片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荒地面前。

    “我看,我们先摸清楚情况再说,不然累死咱们仨。”郭晓飞提议。

    这个提议也得到了我和“平头”的同意。于是,我们决定,由“平头”负责安营扎寨处理帐篷,我和郭晓飞从东西两侧看地势地形,找到合适入口。

    说实话,因为我和郭晓飞互相都知道对方的底细,就我俩的水平,两个人也够了,至于“平头”,貌不惊人,搞搞后勤吧。

    因为是第一天,由于人生地疏,手机信号也不好,怕走远了不方便联系,我们只找了一个多小时就返回了。赶回宿营地之后,就抓紧时间生火做饭,一边吃一边商量着第二天怎么办。

    “听说第二、第三小组今天进展也比较缓慢。”郭晓飞打开了话匣子。

    “毕竟刚来,谁也没有摸清情况。再过两天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的方位看起来好,其实是最困难的,找不到入口且不说,就是找到了,肯定会遇见金刚墙,从那个方位进入墓室不是几乎不可能,是绝对不可能,还是得另辟蹊径。”郭晓飞突然显得忧心忡忡。

    “墓的主人很关键。”“平头”瓮声瓮气的说道。

    “你知道?”

    “不能肯定”。

    “平头”若有所思。

    “别卖关子了,说说看。”郭晓飞着急了。

    “我感觉,怎么有点像宋墓。”

    “平头”用手中的粗树枝拨弄着篝火,锅里的汤滚了,冒着香气。

    “你的直觉?还是?”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着实一惊:乖乖,这小子凭借着风水就能判断出墓葬的历史年代,功力不在我和郭晓飞之下。

    “你是说,可能是宋代帝王墓?”

    “我不敢肯定。”

    “如果不是帝王墓,怎么会选择这么个卧虎藏龙的地方?”郭晓飞恍然大悟似的。

    “相传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人将攻破东京,将金银珠宝掳掠一空后,将宋朝王室全部押解北国,仅仅逃出康王赵构等人。徽钦二帝指望着赵构等率军北上,早日逃出生天。岳飞、韩世忠等一干人马也指着朝廷能收复失地、一统大宋河山,岂料主和派占了上风,岳飞落了个风波亭冤案、韩世忠也郁郁而终,后徽钦二帝往南泣血死在北国,金人与南宋签订合约,送回了徽钦二帝的尸骨。高宗皇帝便将他葬到了河南开封附近。”

    “你是说咱们这里?”

    “我不敢肯定,但历史上的地域,再加上这里的帝王气场,应当八九不离十。”

    “可你又怎么判断就一定是徽钦二帝的陵寝?”我更加疑惑了。

    “答案很简单,赵构没葬在这里。”

    “平头”看着我和郭晓飞:“如果葬在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宋室皇陵。你看看明代十三陵、清东陵,哪个不是那一朝的皇帝葬在一起。”

    听了“平头”这话,我和郭晓飞半天没回答,不是怀疑“平头”的判断,八成都有些后悔刚开始对他的认识,看来,这个“平头”也不简单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