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名侦探 » 第62章:撒谎的最高境界

第62章:撒谎的最高境界

    马大彪压低声音道:“封口费。假冒瓷器虽然没进皇宫,但事情就是这样的事情,板上钉钉,瓷庄掌柜的,没认出假冒瓷器,行话叫“乌鸦啄了眼”!这事儿要是传开了,瓷庄的生意能好?”

    他顿了顿,见众人都在听他的,继续道:“所以,老板娘塞给柯南银子,就是封口费。拿了封口费,还好意思满世界说出这件事?没错吧,封口费!”

    ……与此同时,京城繁华的街道上,穿着簇新衣服的锦衣卫严百户,正在大包小包地采购年货,看他买东西那个手笔,绝对是财大气粗。

    有钱!荷包里一摞崭新的银票,都是十两二十两的大票子!

    忽然之间,严百户的耳朵烧了起来,“这是谁在说我?”……

    马大彪粗中有细,他建立在柯南谎言基础上的“封口费推论”,还真有点道理,李尚荣也连连点头。

    马大彪得意洋洋,“俗话说的好,吃人家的手短,拿人家的嘴软。柯南都拿了人家银子,嘴还能不软?肯定保守秘密啦!”

    在场众人,最赞同马大彪的,就是柯南。

    撒谎第一定律:先骗自己。

    撒谎第二定律:在谎话里掺入一些真实又富于逻辑的小细节。

    现在马大彪帮柯南开发出了撒谎第三定律,也是撒谎的最高境界:让被骗的人,帮你构思谎言背后的逻辑,成为真实的谎言。

    马大彪又道:“人家老板娘既然出了封口费,咱们也不能不仗义,这事儿,可千万别跟外边说了。”

    柯南头点如小鸡啄米。

    可千万别说出去,说出去,总有人不信的,一查还不是立即查个底掉。

    一边点头,柯南一边心里暗暗自责,柯南啊柯南,你为人一贯忠厚老实本本分分,怎么现在净骗人呢?骗沈超骗马大彪,还骗舅舅!

    虽说确实是情非得已,但毕竟是骗人,骗人不好。

    以后绝不骗人了。

    哎,算了,这句话好像就在骗,在骗自己……

    李尚荣琢磨了片刻,道:“这么着吧。就说,我姐姐临走的时候,给柯南留了点瓷器,以前柯南小,不识货,这次去京城,有明白人给看了,是贵重物件,换了点银子。这个说法,我看不错,也帮人家老板娘遮掩了,毕竟拿了人家这许多的银子,是不是?”

    柯南继续点头如小鸡啄米。

    见舅舅和马大彪,争先恐后帮他雕琢谎话,柯南为弥补骗人的愧疚,也为了跟同事搞好关系,打算请众人吃顿好的,道:“舅舅,马大哥,再叫上几个你们相熟的伙计,还有典狱老王头,咱们去吃一顿,一来今天小年夜,二来,也给我和沈超压压惊!”

    李尚荣道:“成,我这就去叫人。”

    一旁马大彪却支支吾吾道:“你们去吧,我,我,我就不去了……”

    奇怪,马大彪这是怎么了?

    柯南奇道:“马大哥,你这么条雄壮的汉子,怎么突然跟大姑娘小媳妇似的,忸忸怩怩的?”

    马大彪尴尬地在大腿上搓着手,李尚荣和沈超笑了起来。李尚荣道:“马班头是怕你破费,不好意思哩!”

    一打听,柯南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马大彪长得是人高马大的,还是个超级大肚汉,让他放开了吃,一个人能吃五个人的饭量!

    捕快收入有限,沈大人管理的又极严厉,不准捕快违纪。

    别的地方,捕快办案,不说搜刮百姓吧,吃拿卡要,揩点油水的事情总是难免,顺义县的捕快,是没人敢犯。

    所以马大彪光靠那一年十两银子的工食钱,别说攒钱了,吃个肚饱溜圆都难,一年到头,难得吃几次称心如意的饱饭。

    柯南说去请客,照理对马大彪来说是好事儿,但他转念一想,他一个人就能吃五个人的饭菜,到时候盆干碗净的,让别人都对着空盘子发呆?

    那不合适。除非柯南破费,尽管上,但马大彪是个老实汉子,觉得柯南是个少年人,占柯南便宜不地道。

    按马大彪自己说的,有肉有菜的,偏偏还不能敞开吃,憋着小口小口吃,那比不吃还难受。

    所以马大彪干脆就不想去了。

    柯南听了这番解释,心里也是有点难过。

    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官员胥吏待遇最差的,我大明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苦出身,对元末官府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压榨,有切身体会,也完全明白没有出路的百姓,一旦拧成绳造反,有多么可怕。

    二来老朱本人还是个工作狂,史书记载他曾经八天处理了一千六百份奏议,解决了将近四千件国事。

    这两个因素互相作用,就让老朱立国之初,对官员的待遇,压得极低。

    说句良心话,如果一切都严格按规矩来,但大部分官员过的日子,可以说苦不堪言。

    拿鼎鼎大名的海瑞来说,官居淳安知县时,老母亲七十大寿,他买了两斤肉给母亲祝寿,结果成了大新闻,轰动一时,都传到总督胡宗宪的耳朵里。

    为什么?因为海瑞是个大清官,除了国家规定该给的钱,一文也不多要。

    换句话说,其实大家都知道,完全按照朝廷规矩办事,官员胥吏的生活,就只能穷得荡气回肠。

    连一县之主,给老母亲做七十大寿,按当时购买力算,花二十块钱买两斤肉,都能成为新闻。

    说句官不聊生,不为过吧?

    后世常用勤勉来和朱元璋比较的,清代的雍正皇帝时期,官员的待遇是多少呢?

    清代官员的基础工资就高出明代同行几十倍,别说再乘上十倍的养廉银子!

    同样唐宋元明清的纵向对比下来,清代官员的待遇,肯定是第一。

    有句俗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看怎么解释了。

    有人说是指封建时代,无官不贪,三年攒下十万两银子,已经算清廉的知府了。

    也有人说,这句话里的“清”字,是单单指清朝,说这是清朝当官儿的平均水平:三年知府,就能捞到十万两银子。

    老朱的穷官理论,实践起来也不成功。贪污六十两银子,就剥皮楦草,可就这种高压手段,每个县衙门口挂满了前任的“皮袋”,一样有人前赴后继。

    “皇逼官反,官不得不反”了,属于是。

    朱元璋之后的明代皇帝没这么严峻,但也好不到哪儿去,比如嘉靖年间的海瑞。

    拿眼下顺义县县衙的情况来说,沈大人很清廉,结果就是手底下这些捕快,也都穷得叮当响,整个顺义县都出名。

    不行,更要请他们吃顿好的,我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