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魂物录 » 第七十六章 铁山之剑

第七十六章 铁山之剑

    姚净璃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刀兵游魂原来是三国时期的水军,还是个跟着刘备一路从徐州南下的北方人。

    因为他是死在了遥远的异乡,千余年来朝代更迭,沧海桑田,所以才没能找到归家的路。

    又因为他从未做过恶事,本地的无常不想管他,而家乡的无常呢,可能又太忙,一直迟迟没有寻来,也就让他成了个漏网之鱼。

    他说他是在赤壁大战时,架着火船冲入曹营的一员,是关云长关二爷的麾下,家人早都在乱世中饿死了,自己幸亏遇上了关二爷,才在军中讨得一口饭吃,活了下来,所以无牵无挂,死而无憾。

    他活着的时候,因为想报答关二爷的恩义,所以随军所到之处,经常打听和军备物资有关的信息。

    他路过这附近的时候,就听说在此地逆流而上几十里有一座铁山,唤作东方山脉,有三楚第一山的美誉。

    这东方山脉,人杰地灵,山中铁脉最为优质,就连吴王都曾于此铸剑。

    而且,东方山脉中有凤凰、白稚两座山峰,相传此二峰灵气通天入地,古往今来吐纳日月,甚至能够划分阴阳。

    结合所有种种,进行推测,这东方山脉,最可能是所谓的两界山脉了。

    这刀兵游魂把东方山脉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给出的分析也头头是道,不禁令白无延和姚净璃感到信服。

    于是二人当即决定,先到这个东方山脉去看一看。

    一行人继续沿江而行,逆流而上,三日走了近五十里地,终于抵达了东方山脉附近。

    然而此时天色已晚,于是众人便想夜宿于山脚下唯一可见的一户农家。

    这农家远看虽然不小,但走近了,却又显得十分简陋。

    几大间土胚泥筑的茅草房围合而成宽阔的院子中,不见任何猪牛鸡鸭,其外仅由矮墙及篱笆连结而成的围栏和院门,也基本可以说是夜不闭户的状态。

    此时才入夜,时辰尚早,然而所有的茅草房内,却看不到一丝光亮,似乎根本就没有人居住。

    因此白无延也没有敲门,而是直接走进了院子,大声问道:“请问可有人在吗?”

    白无延本来也只是想再确认一下,却没料到正中的那个茅草房的房门,竟然“吱呀”一声被打开了一条只容许一人探出头来的缝隙。

    迎着皎洁的月光,只见一个满头须发皆白的脑袋,发出了低沉沙哑的声音:“谁呀,有什么事啊?”

    白无延见说话的是一个苍老的男人,于是礼貌的回复:“老伯,我们是赶远路的,途径此地想借宿一晚,不知您可否行个方便啊?”

    “不行。”老人直接拒绝道。

    “我们可以给钱。”白无延以为老人是怕自己白住,于是赶紧补充道。

    “不行,给钱也不行。”老人再次拒绝了。

    白无延没想到,这老人这家里一贫如洗的样子,居然会二话不说就接连拒绝了送上门来的财神。

    心说你这条件这么简陋,要不是附近根本没有落脚的地方,倒给我钱我都还不想来住呢。

    白无延吃了闭门羹,十分气恼,没有再多说什么,就退出了院子,返回到马车旁,跟车上的姚净璃和翟灵秀讲了一下农舍里的情形,垂头丧气的说:“要不二位妹妹,就还是在马车上凑活一晚吧。”

    姚净璃听后自告奋勇道:“要不我再去试试,之前是路上没有条件,也就罢了,可如今这明明有个人家,还那么多的房子,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借住呢?”

    说完姚净璃就拿了个火折子,跳下马车,一个人径直走进了那个农家院落之中。

    姚净璃并没有直接向白无延直接要求借住,而是换了个迂回一些的方法,大声说道:“好心的老伯,我们这边有几个女孩子赶路不太方便,想借这边的空房间一用,换身衣裳,可以通融一下吗?”

    姚净璃话音未落,就见正房中开门走出了一位鬓角微白的老妇人,她穿着一身打满布丁的粗布衣裳,一边往裙摆处抹着手,一边和蔼的说道:“小姑娘呀,不是我们不通融,钱不钱的都无所谓,而是我们那几间空房里呐,闹鬼!”

    姚净璃一听原来是这么回事儿,于是赶忙解释说:“真的有鬼啊,那也没关系,与我同行的两个小哥都是道士,他们非但不怕鬼,说不定还能帮鬼超度轮回,往生极乐呢。”

    那老妇人一听居然还有不怕鬼的,以为真的是遇见高人了,于是立刻换了个口吻说道:“既然如此,那姑娘你先进来坐吧。”

    于是姚净璃点燃了手中火油,跟着走进了茅草房。

    白无延远远的看见姚净璃居然被带进了茅草房,于是也带着其他人,拿上行李跟了过来。

    这茅草房很大,不过陈列摆设却极简单,除了正房一张大床外,就只有堂屋里大家坐着的四条长凳,以及长凳中间围着的一张方桌了。

    这里既用来吃饭,也用来待客。

    白无延用自带的灯油点亮的一盏灯,放到了方桌上,一行人静静的伏在桌边,开始听两位老人的讲述。

    原来这家里本不该只有这老两口儿两个人,他们可是生了三个儿子的,一家人耕田种地,虽然日子清贫,倒也其乐融融。

    不过前些年大儿子带着二儿子,跟着太平军搞土地运动,早早的就被官军给打死了,二儿子虽然当上了太平军的小头头,但是后来,也吃了洋鬼子的枪子儿。

    小儿子倒是长了记性,直接投了官军,可没想到,结果却被太平军的余党给绞杀了。

    十多年的动乱,风风火火之间,这老两口儿却什么也没盼着,只等到了三个儿子都没了的消息。

    两位老人在得到消息后什么也没干,只是一个个的跑遍了所有曾经的战场,想去帮三个儿子收尸,叶落归根嘛,这就是这老两口儿最后的执念。

    可三个儿子的尸身是一个也没找到,只找到了一把印有太平二字的铁剑。

    也不知这把铁剑是大儿子或者二儿子所认识之人的,还是杀死三儿子之人的,老两口儿全把它当成了一个念想,就给带回来了。

    之后所有的怪事儿,就都从这把被带回家中的铁剑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