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魂物录 » 第九十九章 镇寺之宝

第九十九章 镇寺之宝

    “掌柜的,你可知道,那镇寺之宝究竟是何物呢?”姚净璃听了,不禁好奇问道。

    “你们要是感兴趣,可以到那鹿门山上去逛逛,问问那寺庙里的和尚,说不定还有年龄大一些的高僧亲眼见过。”掌柜的说完,便又去招待其他客人了。

    姜千锋被掌柜的吊起了胃口,向白无延建议道:“白师父,反正这鹿门山与我们此去襄阳城顺路,要不咱们就先去看一看?”

    白无延听了答道:“也好,我正有此意。”

    于是一行人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一早便动身前往鹿门山。

    这鹿门山,是山微黛,天嵌蓝,翠相环,远远望去,一派清净秀美。

    相传三国时隐居山中采药的庞德公常邀其侄儿凤雏先生庞统、水镜先生司马徽、卧龙先生诸葛亮以及徐庶、崔州平等人到此地来,纵议天下大事,商讨治国之策。

    白无延他们来到山脚下,只见一个巨大的石雕牌坊,牌坊顶部正中上书“鹿门山”三个大字,牌坊底下两旁端坐有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的两尊石鹿。

    一行人进入山门,沿坡而上,足足走了约莫两个时辰,方才看见一座古刹。

    历经千年的风霜后,鹿门寺依然静立于这山间,只是在庙门青灰瓦顶与朱红漆壁的青红交错中,蹲坐于门前石墩上的两只白鹿,仿佛已经阅尽人世沧桑变幻,流露出岁月雕琢后的疲惫。

    两只白鹿眼看着面前的小和尚从今天一大早开始就一直在庙门口扫地了,不过始终也没见他等来一个前来烧香礼佛的人,谁能想到就在这快临近正午的时候,他却一下子等到了两男两女四个年轻人。

    这个小和尚年龄不大,也就十岁出头的模样,还没有他身前的大扫帚高。

    他见有人来了,便放下手中大扫帚,不再扫地,问向已经走到庙门前的白无延一行:“不知几位施主驾临敝寺,有何贵干呢?”

    白无延上前,不失礼节的答道:“这位小师父,我们想向贵寺的高僧大德们打听一些事情,不知道小师父可否通报一下呢?”

    “你们不是来上香礼佛的啊,那我看几位施主还是请回吧。”小和尚头撇了撇嘴,然后重新拿起地上的大扫帚,低下头去继续扫地,做出一副不想再理会众人的意思。

    “你这小和尚,怎么能这样呢?我们就算不上香不礼佛,难道就不能到你们庙里去看看吗?”翟灵秀一看小和尚那送客的态度,气儿就不打一处来。

    别管是中国寺庙,还是外国的教堂,她都是去过的,还从来没吃过这样的闭门羹,受过如此的窝囊气。

    这都到庙门口了,哪有让人请回的道理呢?

    小和尚见翟灵秀说话的架势,心想今天怕是遇到了一个难缠的女施主,于是只得无奈的解释道:“这位女施主,你们是有所不知啊,我们庙里的高僧大德呢,他们一般情况下都在闭关清修,几乎是两耳不闻世间事的。所以你们向他们打听呀也是白费劲,根本不可能打听出来什么的。”

    白无延还没反应过来,姜千锋就已经抢先说道:“不会吧,他们难道连自己庙里的镇寺之宝难道也不清楚吗?”

    “什么,你说镇寺之宝?原来你们想打听的是我们庙里的镇寺之宝啊。”

    小和尚说话间只是瞟了一眼姚净璃,紧接着就上下打量起她来,突然,他把眼神聚焦到了姚净璃腰间的镇魂笛上,然后他一改先前的态度,变得殷勤了起来:“既然如此,那好吧!你们权且在这里稍等一下,容我前去禀明方丈。”

    片刻之后,那小和尚就回来了。

    他一见众人,就双手合十,面露喜色的说道:“阿弥陀佛,诸位,本寺方丈有请。”

    白无延等人谢过小和尚,在他的带领下,穿过了大殿,七拐八绕之后,才来到一间十分简陋的茅草禅房前。

    “相烛,请他们进来坐吧。”

    “是,方丈。”被称作相烛的小和尚,轻轻打开了禅房的门,指引白无延等人入内就座。

    众人落座后,只见一个眉毛胡子皆白的老僧,身披红色袈裟,手持一串乌木念珠,端坐于房内卧榻之上。

    那老僧见众人进来坐好了,动也没动,只是缓缓睁开双眼,徐徐开口问道:“众位施主远道而来,可是对我鹿门寺有所图呀?”

    白无延一听,赶紧解释说:“没有,没有,方丈许是误会了,我们打听贵寺的镇寺之宝,只是想知道,那宝物是否与关羽有关。”

    老方丈听了白无延的解释,似乎放下了一些防备,他话锋一转,忽然又问道:“哦?那众位施主可知,所谓镇寺之宝,究竟是何物呢?”

    白无延恭敬答道:“不知,所以才来请教方丈。”

    “所谓镇寺之宝,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宝物,只不过是关公曾经读过的一套古籍《春秋左氏传》,这套书很多地方都有传世,在内容上也并没有什么稀奇,而且早在十多年前,这套古籍,就已经被本寺给弄丢了。”

    老方丈不紧不慢,十分娴熟的,将有关镇寺之宝的说辞给大家讲了一遍。

    似乎他的这番话,是对人讲过许多遍一样。

    “那是十多年前,在相烛还没被我捡到,也没被我收养的时候,一天夜里,突然庙里阴风大起,一阵电闪雷鸣之后,结果当夜所有值守的和尚全都一起奇异的晕厥了过去。当第二天所有人醒来的时候,寺中的那套《春秋左氏传》就不翼而飞了,”

    老方丈讲完,又补了一句,“本就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没了正好,也就不再会有人惦记了。”

    “关于那套古籍究竟是被谁盯上,又是如何被人盗走,就再也没有其他线索了吗?”从老方丈所讲的故事里,姚净璃根本就猜不出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小和尚相烛从刚才在庙门外的时候,就开始一直关注着姚净璃,如今他也是第一时间,抢着回答姚净璃提出的问题:“没有,后来整个襄阳城,再也没听说过有关那套古籍的线索。不过我听师父说那套古籍是由竹简制成,所以十分显眼,整套书一共几十卷,差不多占了小半间屋子呢。”

    “相烛,我和施主们交谈的时候你不要多嘴,”方丈严声斥责完

    小和尚,又转过身对众人说道,“众位施主,既然你们想打听的事儿都从老衲这里打听到了,不如吃过斋饭就请早些下山吧,这下山的路等天黑了就不好走啦,敝寺庙小,容不下诸位借宿。”

    方丈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出来了,这是要赶大家走呀。

    白无延心中反复琢磨着,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貂蝉明明说关羽魂魄被困在了襄阳城附近,如果鹿门寺的镇寺之宝不是束缚着关羽灵魂的魂物,那他的灵魂又被困在哪里呢?

    白无延思索良久,依然没有结果,就在他转身要走的瞬间,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一下子反应过来了:这个老方丈,很可能有问题。

    于是白无延最终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再次开口问道:“不好意思,方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请您回答一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