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智械纪元:这不是黑科技 » 第14章 园区变化

第14章 园区变化

    力达电机一厂,冠通动力集团的人来了。

    对于这个公私合营的国内最大的两轮三轮电动车生产商,秦峥非常的看重,只要他们采购了秦峥的电机,那就意味着电机厂的销量和名气将更上一个台阶。

    来人一共七位,由企划部王高明为主,参与本次订单谈判的还有他们采购部,合同部,研发部,生产部。

    公司大部门的领导几乎都到了,能看得出来,他们对这次采购计划也很重视。

    企业合作过程中,谁的产品占据了高点,谁就有话语权。

    以前都是秦峥往各大公司跑,现在换成了大企业往自己这里来。

    这也是市场的问题,如果是普通电机,那么秦峥还得上门去求他们。

    整个会议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非常的顺利。

    主要围绕产品的质量、质保、供货方式、时间、价格进行商谈。

    质量经过械一的确定,两款电机都比现有市面上的质量要好得多,这一点不用担心,而且秦峥也做过相关的检测了,只要不长时间超负荷运行,都没有问题。

    至于价格,秦峥没有让,这两款电机不说性能方面的加成,就按现有生产能力由他们来做,在这个价位上他们也做不出来。

    对方也只是试探试探,心里也有底,后面也没有过多讨论。

    最终冠通动力集团几个又单独开了个小会,确认了本次采购数量。

    首期两轮通用电机200万台,三轮通用电机40万台,在没有将这批产品供完之前,除鸿正高科,不允许向其他任何企业供货,否则是视作违约!

    需赔付等同于这次合同的总价金额,后期续货,和鸿正高科条件一样,享有第二优先权。

    合同总价14.4亿,定金7.2亿,余下金额,按到货数量5天结算一次。

    因为有了排它性,所以才能一次性给这么多的定金,否则正常这么大的合同绝对是按阶段来给钱的。

    秦峥也跟鸿正高科林大为通了气,对方承诺一个月内暂时不对林大为现有销售区域进行售卖,一个月后各凭本事。

    林大为没有意见,能得到秦峥的尊重非常的高兴,至少说明秦峥认可了他。他签的合同可没有加入排它协议,秦峥完全就可以不用通过他的。

    有了鸿正高科在市场上带头,冠通集团看到了这款产品在市场的潜力。

    经过他们几个高层的研究,现在就是想联手鸿正高科把市场给先给封了,以此避免其他企业介入。

    不管生产力还是销售渠道或者品牌价值,冠通动力集团都比鸿正高科更有优势,两者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秦峥也明确的告诉了冠通集团,接下来每日的产量。

    力达电机厂大概还有五天的时间,将会新增三轮电机生产线三条,新增两轮电机生产线六条,月产量将达到62万台和154万台。

    按这个数据推算,两家公司最多只能包圆力达电机厂40来天的产量。

    这是不计算他们后续追加订单的情况下的数据。

    同时秦峥也在合同内增加了条款:即将对两款电机进行升级。升级后的产品,会经过两家的检测,同意后,将按升级后的产品进行生产!具体的费用视后期升级后的产品计算!但价格一定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如果价格超过他们的忍受能力,或者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则按原产品进行生产。

    秦峥现在也不知道系统给出的新电机造价费用要多少,也不怕他们到时候觉得价格不合理,最坏的情况就是等把他们的这批订单生产完,再进行生产。

    正常来讲,秦峥应当等这批电机卖到市场饱和,销售量快速下降,再进行下款电机的生产。

    但现在秦峥怕的不是没有更好的电机,而是没有更多的科技点,一切都以挣科技点为准,天工企业所需要的和其它企业不同。

    送走了,冠通动力的人,秦峥和械一开始加快生产线的建设。

    第一阶段六天的时间一共生产并售出了6.2万台电机,加上昨天开启第二车间生产的1.6万台,共获得科技点78点,去掉原先招募的30点,秦峥再次招募了4位机械师。

    机械师干活的效率实在太高了,特别是干重活的时候,30个人类不一定比得上他们一个人。

    普通人还在想着哪里找吊机安装的时候,他们已经安装完毕。

    一个人不行就两个人上,同样几吨重的物品,正常人去安装可能需要一个上午,他们轻轻松松几分钟办完。

    新置办的生产线和前面购买的两条生产线费用相同,每条1100万,总计十条,花了1.1亿,这还是减掉了安装费后的费用。

    这笔订单还没开始生产,秦峥已经把这笔订单的利润花了四分之一。

    大笔的钱花下去,材料和设备大量进入工业园。

    从厂门口到工业园门口,排满了各种等待的车辆。

    设备要进到车间里面,一楼四套,二楼六套,即便有几台叉车配合卸车也没有那么快。

    秦峥更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让机械师们在大白天用他们超人的力量来卸车,现在都是普通人员在干。

    叉车司机或厂家将设备放到规划好的位置后,就不用他们管了,也不需要厂家的技术员安装。

    械一他们白天会在封闭的二楼安装生产线,晚上等工人下班后会下来一楼安装,确保所有人都不会看到的情况下完成十条生产线的安装任务。

    只要将电机二厂改造完成,力达电机厂将迎来巨大的发展。

    刚从县里开完会回来的工业园管委会王主任,看着眼前的场景嘴巴张得大大的。

    从进工业园开始,整个人就愣巴巴的看着园区内成排的车辆。

    不是设备就是材料,车上的设备连包装的薄膜都没拆,全是新的。

    车辆一直排到了电机一厂,二厂,厂门口有几个人在专门指挥车辆进出。

    看着这忙忙碌碌的人群,还有进进出出的车辆,破败的工业园在这一块好像迸发出了第二春!

    这才几天啊,咋就变成这样了呢?

    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了,这还是印象中的力达电机厂吗?

    不是说力达电机厂资不抵债,即将倒闭吗?

    还是说秦峥把家产全拿出来了?

    自己也不知道他家能这么有钱啊!

    这小子咋就这么能嘞,也不怕把厂子整倒闭了。

    感情自己那天苦口婆心劝秦峥不要租厂房,是真的白费心思啊,白瞎了自己的一片好心。

    今天星期一早上的大会上,刚被点名批评。

    最先批评的自然是讨薪视频对县里的影响,要求王主任加强对工业园区现有工厂企业管理,加强企业员工精神建设。

    同时,县里也表达了对目前工业园区产业状况的不满,空置问题,环境问题,招商引资问题,一条一条的抛出来,搞得王主任狼狈不堪。

    这些问题哪是他这把年纪的人能够解决的?

    县里的领导、人才那么多,你们为什么不想想办法?

    你们有能力的话招几个企业进来给我看看。

    工业园的破败现在看来是历史的必然,北山县早期发展得比较好,那时候周边几个县赶集时都会往北山县来,包括做小生意的,打工的都往北山县钻,现在呢?

    受各种条件影响,北山县已经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后期周边县市的经济慢慢的赶超了北山县。

    不管是民生也好、产业也好,现在都比北山县要繁荣,再也没有什么人来了,反而是县里的人在不断往外跑。

    说来说去最终的原因还是因为北山县太偏了,同时地理位置又没有在夏国国内经济的动脉上,而是在细小的毛细管上,还是最小的毛细血管,这怎么能发展起来?

    当然,也跟县里一直以来的政策有关,前期没有及时调整产业方向,等县里发现问题,想要调整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这就跟现代人的职业选择是一样的道理,年轻时你拿了一份高工资,对生活充满信心而且无忧无虑,到了40岁时,天有不测风云,意外失业了,上了半辈子的班,你根本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你拿着耀眼的简历去应聘,最终拿到的工资可能还不如刚刚毕业年轻人工资的一半,连最基本的生活开支都不够,这就是现实。

    忙得脚不沾地,汗流浃背的秦峥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快速的从二厂往一厂走去。

    新客户又到了,这次是西江省还有山海市的企业。

    主任见到他,连忙喊道,“小秦,你等等,等等,先别忙。”

    “咦,主任,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检查?”秦峥挂下了电话,不着痕迹的看了看王主任挻着的小肚子,这几天没见的,这小肚子又圆了一些。

    “路过,路过!小秦啊,这是怎么回事啊,你怎么买这么多的设备?”

    王主任看到了,这小子的眼神又往他的肚子上飘,这家伙打小就这样,现在心里面还不知道怎么编排他。

    自己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都挺正常的,大酒大肉也不多,但不知道为什么肚子就是一直长,特别是这两年,就像怀了七个月的宝宝似的。

    “前些天不我是把这个厂租下了吗,我跟你说过了啊,扩产啊,这不机械都在往里运呢。”

    “你眼睛别往那看了行不行,没大没小。”王主任没好气的说道。

    秦峥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从小养出来的习惯,一时半会的改不了。

    主任带着同行的人往秦峥这走了过来,继续说道,“你哪来的钱置办这么多的产业,你不怕把厂子玩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