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战国追随到两千年后 » 第九十章 陈庆卿的周国小故事之伊阙

第九十章 陈庆卿的周国小故事之伊阙

    事先声明:以下内容全是瞎编,可能不符合史实以及逻辑,但我已经尽力了。

    ——————我是分割线——————————

    伊阙,周国军营。

    姬咎稳坐在军营主帐中,面上无悲无喜,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已占据伊阙数月之久,成功阻断了秦国与阳城的交通,按照计划,此时应该是要继续一步,向西攻打秦国的。但,除了楚国、燕国两国如约派了些兵马来汇合外,其他国家却迟迟没有动静。

    这就导致了他只能被卡在伊阙之中,无法继续进取。事实上,他只有五千勉强算是精锐的士兵,再加上楚燕两国的援助,也不过五万兵马。这等兵力,能守住伊阙已经不易,除非是白起再世,否则是不可能再进一步了。

    他不知道那些按兵不动的国家在想些什么,明明合纵之约对大家都有利,也是唯一一个可以遏制住秦国东侵的方法,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合作,非得等到秦国打到他们国都了,才会求爷爷告奶奶地像条狗一样到处求助。

    就说那赵国吧,现在距长平之战不过数年,邯郸之围更是记忆犹新,举国此刻上下齐心协力,隐隐有着再兴之象。但这次合纵之约,赵国嘴上说着定要助上一臂之力,以报长平之恨,但到了现在,除了赵国使者来过一次,说了些聊胜于无的借口外,仍是不见半点赵国军队的影子。

    姬咎轻声叹气,自从离开大兄后,这数月的军中事宜迅速磨灭了他仅存的幻想。

    本就是五十有六的人,在认清现实之前,他还能一直蒙蔽自己,但现在所谓的现实都快戳到他的眼睛里了,他还能用什么来自欺欺人?

    便是一直信任着的楚国,在他刚到伊阙时也想着把他从大将军的位子上拉下来,以此来独掌军权。若不是自己没有他们所想的那般愚钝,估计他现在已经成了若有若无的一个人吧?

    “朱将军,我等已在此搁置数月之久,秦国的应对措施必然将至。无论如何,是战是退,我等都该有个定断了。”

    姬咎对着身旁的朱英说道。

    朱英此人长期担任春申君黄歇的门客,虽然不是什么大才,但贵在稳重,并且忠心耿耿,从未犯过大错,可以说是深受春申君信任。

    在黄歇权势滔天的如今,他自然也有了作为楚国援兵的将领,参与到合纵之约中的资格。

    也幸好楚国的话事人是朱英,为了稳重,他不会对姬咎做出什么激进的事情。否则,姬咎这个“大将军”之位,总不会坐得这么安稳。

    朱英闻言,点头表示自己已经知道了,但除此之外,面对这种情况,他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提出合纵盟约之前,春申君当然有试探过各国的态度。不说做到肝脑涂地,忠心耿耿这种地步,单单就说让合纵盟约成立这件事情,各国自然是乐得其成。

    不然楚国也不至于如此迫不及待地就跟着周国发兵了。

    现在出现了这种情况,明显是秦国在其中使了一些绊子,阻止了合纵盟约的建立。合纵无望,想必要不了多久,秦国就要腾出手来处理一下伊阙这边的事情了。

    到时候他们五万打秦国二十万,可能连史官都懒得给他们记上一笔。

    ————————

    另一边,秦军军营。

    与周国联军那里的愁云惨淡不同,虽然赵掺没有攻下伊阙,但此刻他依旧悠闲地坐在军帐中翻阅兵书。

    秦宫那里已经传来消息了,六国合纵之事不告自破,此刻伊阙中仅有燕楚周三国不到五万的兵力。虽然为主将者不可大意轻敌,但赵掺实在想不出自己怎么样才能输。

    “小顾侄女,来来来,有什么话坐着下来说嘛。”

    见顾楠进来,赵掺连忙放下手中的兵书,满脸笑容地招呼她入座。

    随着两人这近两年的合作,赵掺对这个武安君府的后辈是越看越喜欢,私底下也就不再讲究什么尊卑之礼,反而是全然以一个和善的长辈自处。

    “赵叔,我此次是来请战的。若情报无误,那么,此番周国举国之力尽在伊阙,只要赵叔你在正面战场上围住他们,我带着陷阵军,不出一月便可以拿下洛邑。”

    顾楠无奈地听从了这个热情得有些过分的赵掺的话语,端端正正地跪坐着,汇报自己的想法。

    可以说,在情报无误的情况下,她这份建议是十分可行的。伊阙自古以来便易守难攻,为韩、魏门户,两山对峙,伊水流其间,望之若阙,地势险要,便是秦军这边有其四倍兵力,一时半刻也难以将伊阙攻下。

    但若是顾楠能带着陷阵军成功将其老家偷掉,那么,这伊阙短时间内能不能攻下也就不重要了,赵掺有的是时间跟姬咎慢慢磨。不过,要是真到了那时,想必对姬咎来说,伊阙能不能守住也不重要了……

    赵掺笑咪咪地听完了顾楠的建议,正欲大肆鼓励一番自家这个后辈的神妙想法,军账外却正好传来一声士兵的报到声。

    “报!”

    “进来!”

    事关军情,赵掺自然不会让人家在帐外等他夸完顾楠了再进来。

    帘幕被拉开,一名精壮的甲士走进帐中,向赵掺与顾楠行了一个军礼,说道:“报!前线传来消息!燕、楚、周三国联军已经解散,此刻正在各自回国!”

    “顾将军,看来他们倒是做了个不错的选择。”有外人在场,赵掺也不会继续嬉皮笑脸地跟顾楠套近乎,反而是老成持重地笑着说:“最起码,他们还能保下这份兵力。”

    这句话虽然有些看不起人家,但赵掺说的倒也没错。在六国没有齐心协力,只有燕楚周三国不到五万兵马,还缺乏补给的情况下,虽然伊阙易守难攻,但对他赵掺而言,也只是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以围城来消磨对方罢了。

    现如今他们自行撤退,虽然不能吃下这五万兵马的军功,只有占城之功,但赵掺作为老将,早就过了贪图功劳的年纪,也是乐得坐享其成。

    所以,联军无论如何选择,对于秦军来说,并没有多大差别,反而是他们因撤退及时,能保全这五万兵力。

    “本将知道了,退下吧。”赵掺挥退甲士,等他彻底离开营帐后,再次转头笑咪咪地对顾楠说道:“小顾侄女,看来得要你辛苦一些,在周国军队回国前,把洛邑攻下了。”

    就周国那五千士兵的水准,肯定是跑不过陷阵军的三百精锐的。

    再加上赵掺还会带着大军在前方骚扰,更是会大大延缓了他们回程的速度。估计等姬咎回到洛邑时,洛邑早就姓秦了。

    至于为什么顾楠要等到现在才出兵,那当然是要等待六国联军合纵盟约究竟能不能成功的消息了。要是真给六国联军成立盟约,那么伊阙此时少说也会有二十万兵力,该撤兵的就是他们秦军了。

    而如果顾楠那时候已经带着陷阵军攻下洛邑,那么要尝尝围城滋味的,也就成了她顾楠了。

    可以说,这场还未开始的战争,在六国合纵盟约成立失败时,胜负便已经确定了。剩下的,便是看赵掺和顾楠如何将胜利最大化了。

    顾楠在赵掺不要钱的赞美声中起身告退。

    【庆儿应该就在洛邑里中吧。倒是好久没看见庆儿了。】

    离开军账时,顾楠突然没头没脑地想到了她那举世无敌帅气可爱的好弟弟,心中不由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