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剑映神川 » 第四十章 生死时刻

第四十章 生死时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杆大铲倏地护在方天和尚胸前,就听得“啪”的一声巨响,石美玉一掌正击到大铲之上,她顿觉膀臂发麻,一阵钻心疼痛,撤手一瞧,虎口已被震裂,青血滴滴渗出。

    石美玉心头一颤,知道对面来了帮手,急忙抬眼观瞧,果见面前又多了一位老和尚,圆面白须,二目如灯,手持一杆方便连环铲,原来正是圆慧和尚!

    方天和尚瞧是圆慧来了,心里乐开了花,嘴上却斥道:“我说老家伙,你怎么才来啊?你再磨蹭片刻,咱俩就只能下辈子见了!”

    圆慧和尚瞪了一眼方天,并不搭理他,只对石美玉道:“阿弥陀佛!魔女,休得猖狂,盘山少林寺圆慧来也!”

    石美玉咬碎银牙,怒喝道:“好啊,你们两个凶僧都来齐了,姑奶奶今儿个正好一勺烩了!”说罢举剑便刺,圆慧不敢怠慢,急忙挥动手中大铲运用三十六式“方便连环铲法”接架相还,与石美玉打成一团。

    圆慧和尚果然机智,与石美玉将将打了十几个照面,一见对方剑势甚是凌厉不好对付,急忙向方天一招手,口中呼道:“老伙计,我一个人打着没意思,你来和我做个伴儿!”

    方天和尚恍然大悟,一塌腰拾起疯魔大杖,“嗷”一嗓子加入战团。

    如此一来,形势大变!这正应了那句话,双拳难敌四手,猛虎难敌群狼!

    石美玉纵有天大的本领,也敌不过少林两位高僧的夹击,只好将长剑护住周身,尽量不露出破绽,一时间落尽下风。

    那二僧得势不饶人,又频频发动猛攻,将石美玉死死困住。

    四十回合过后,石美玉终于体力不支,剑招凌乱开来,一不留神被方天抓了破绽,一大杖挥下正击中其后背,就听得“啪”的一声闷响,石美玉被抽起一丈七八尺高,横飞出四五丈远,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一大口鲜血喷洒一地!

    目睹此情此景,在老远处围观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有那胆儿大的还拾起石头瓦块,用力朝石美玉抛掷......

    且说方天和尚一杖得手心下大快,哈哈大笑道:“女魔头,想不到你也有今日,贫僧就好事做到底,送你上西天!”说罢,快步奔到石美玉身前,高举大杖纵身跃起,朝石美玉脑袋便砸!

    石美玉身受重伤疼痛难忍,想站起来都没有力气,哪能避得过方天重击!

    眼见方天大杖砸向头顶,她心中暗道:“完了!我命休矣!……爹啊,养育之恩,女儿只有来世再报了......义父,酒娘没用,没本事给你老人家报仇雪恨......雪庭啊,咱们今生无缘,但盼来世再聚......”

    真该着石美玉命不该绝,就在方天和尚的大杖即将砸到石美玉的一刹那,忽然从空中射下一只白头大雕,疾探双爪猛抓方天面门。

    大雕属猛禽之王,性情凶猛,指力惊人,可轻而易举俘获牛马等牲畜,甚至可战胜虎豹等猛兽,若抓到方天和尚脑袋,岂有他命在?

    方天和尚大惊失色,也顾不得砸石美玉了,急忙撤杖闪身,向斜后方跃出丈余,这才躲过一劫。那白头雕一爪抓空,低空急速打了个盘旋,伸出双爪抓住石美玉胳膊,随即双翅一振盘旋而上,携石美玉直奔大熊山顶。

    在场众人无不骇然,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尤其方天和尚,眼睁睁瞅着石美玉被白头雕救走,直气得他暴跳如雷,朝天上大骂道:“你这畜生!有种你再飞回来,我与你大战三百合……”

    一旁的圆慧大师朝方天一挥手,呼道:“老伙计,不要空费力气啦,魔女受了你那一杖,估摸着也撑不了多久了,还是算了吧!”方天和尚狠狠一跺脚,终于止住咒骂。

    单说那白头雕飞到大熊山顶,将石美玉轻轻放在一人脚下,那人瞧了一眼石美玉,不禁潸然泪下!

    他一把抱住石美玉,疾疾呼道:“酒娘!你醒醒......你醒醒……”石美玉听耳边呼唤,慢慢睁开眼睛,一张熟悉的面庞映入眼帘,原来正是高康!

    石美玉断断续续道:“高康......我......我不行了.......”高康道:“酒娘,不要这么说,你一定会没事的!”当即盘膝打坐,为石美玉运功疗伤,无奈石美玉受伤太重,仍昏阙过去。

    高康心如刀割,将石美玉搂在怀里,说道:“我一定会救活你,我一定会救活你......”

    且说灵玉离开少林寺后,依慈心指点一路奔向西北,渴了在河边喝上一口凉水,饿了到树上摘几个野果子,困了便在破庙、山洞里睡了,并未舍得卖掉那玉佩换吃喝。天气渐冷,路上有好心人给了一件破棉袄,勉强御寒。

    这一路苦挨下来,只落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如同小乞丐般可怜!

    这一日行至邢州境内,却见沿途百姓拖儿带女,背包罗伞,自北向南赶路,络绎不绝。

    百姓因何如此?书中交代,都是逃避战乱的。

    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为取得契丹支持建立后晋,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契丹。此后,围绕“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与契丹之间展开长期战争。

    在统治者眼中,“燕云十六州”之得失关系一代江山安危。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在太行山北支东南,称为“山前”;其余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之西北,称为“山后”。

    今长城自居庸关以东向西南分出一支,绵亘于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复与长城相合,此即内长城。

    中原失“山后”犹有内长城的雁门关可守,失“山前”则河北藩篱尽撤,契丹铁骑可沿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因此,中原王朝从后周柴荣起便开始与契丹争夺“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比契丹本部发达,因此契丹对这一地区十分重视,将幽州升为南京,改皇都为上京,原南京改为东京,又在南京设立诸多官职,视为腹地,俨然以大国姿态屹立于大宋北方。

    因觊觎中原已久,契丹得“燕云十六州”并不满足,不断派兵骚扰边境。北宋至道三年,宋太宗赵光义病卒,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契丹乘宋真宗新理国事,屡屡兴兵攻宋。

    宋军虽积极抵抗,但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对契丹一直心存畏惧,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契丹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咸平二年始,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军攻保州、威虏军不克,转兵袭宁边军、祁州、赵州等地,游骑远袭至邢州、焰州,战事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