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剑映神川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暗算无常

第一百一十三章 暗算无常

    天机哈哈一笑,说道:“叔叔勿长他人威风,灭自己锐气!以我之身手,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赵恒,恰如探囊取物般容易,断无失手之理!”张确听罢眉头紧锁,只抚须不语。

    见张确仍心存疑虑,天机道人又道:“张叔叔,退一步说话,万一小侄失手被俘,我便径直自行了断性命,绝不会连累到叔叔头上!因此,这桩买卖稳赚不赔,叔叔大可打消疑虑!”

    天机道人巧舌如簧,经他连番挑唆,张确竟动起心来,老头子咬牙道:“也罢,我便帮你这一回!不过此事非同小可,皇宫大内戒备森严,断不可贸然行事!”

    天机心下欢喜,只问道:“依叔叔之见,该如何行动呢?”张确手捋须髯,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道:“有了!”天机忙道:“叔叔有何妙计快说!”张确道:“下月二十三,皇上要到泰山封禅,此行路途遥远,或有可趁之机……”

    至此有人不禁要问了,张确口中所说泰山封禅是怎么回事?此事还须从头说起。

    “澶渊之盟”后,寇准权势愈重,引起朝臣嫉妒。尤其是一向与其不和的王钦若,更是污蔑“澶渊之盟”为城下之盟!经其百般挑拨,宋真宗终觉“澶渊之盟”为耻,对寇准心生怨恨。

    公元一零零五年,寇准被贬为刑部尚书,知陕州,王钦若升为资政殿大学士,官拜宰相,居百官之首。王钦若状貌短小,为人奸邪险伪,善迎合圣意,与当朝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四人交结,后世谓之“北宋五鬼”。

    彼时,宋真宗内心十分矛盾,若完全否认“澶渊之盟”,便是否定自诩多年的太平盛世,因此他希望找到某种途径,重树至高无上之权威。

    此时王钦若献计,说可率军收复燕云十六州,如此自可洗刷前耻,宋真宗畏惧征战,摇头不允;王钦若又提出可封禅泰山,以此威震四海,夸示夷狄,宋真宗闻之有理,欣然应允!

    可祭拜天地需天降祥瑞,王钦若绞尽脑汁想出一计,命玉清真人将一卷黄帛藏于皇宫左承天门檐上。玉清真人亦非善类,庙宇被毁后四处游荡,故弄玄虚以坑骗钱财。这一江湖术士正好被王钦若利用,成为推动泰山封禅的重要棋子。

    公元一零零八年正月初三早朝,内侍禀告,说宫城左承天门南角发现黄帛,上隐约有字。

    宋真宗率领群臣至左承天门,焚香望拜,内侍取下“天书”,宋真宗跪受。只见“天书”上写道:“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宋真宗见之大喜,将“天书”藏于金匮之中,而后大宴群臣,改元“大中祥符”。

    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兖州知州率千余人赴京上表,请求宋真宗封禅泰山,以报天地,宋真宗命朝臣商议此事。众臣以为大宋建立以来,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天下大治,当须行此大典,将皇上治理天下之功德昭告天地。

    四月,玉清真人又藏“天书”于皇宫内之功德阁,宰相王旦率领文武百官伏阙上表,再次请求宋真宗封禅。宋真宗见时机成熟,定于同年十月二十三日于岱顶神庙举行封禅仪式,以此镇抚四海,夸示外邦。

    此即泰山封禅之由来!

    单说十月初三这日,自汴梁城皇宫内行出一支皇家队伍,真宗皇帝端坐金根车上,文武百官、僧道耆寿紧随其后,一行数百人浩浩荡荡向泰山进发。

    封禅队伍走了十天,这一日到达济州境内白石岭,此岭乃汴梁通往泰山必经之路,一条山路宽不及三丈,十分崎岖狭窄。

    此时虽已入秋,但骄阳似火,暑气未退。宋真宗坐在龙辇内虽有顶棚遮挡,但仍是炎热无比,眉头额角全是汗滴!他抬眼朝前望了望,只见左面光秃秃一片崇山峻岭,烈日炙烤下直冒红光,百尺高的悬崖峭壁上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仅有些许藤条无精打采向下耷拉着;再瞧右面,一条幽谷深不见底,瞅着都叫人眼晕!

    真宗皇帝不由得一阵心悸,只问雷允恭道:“此路甚是艰险,因何不择它途?”雷允恭道:“回皇上,此地名为白石岭,乃赴泰山必经之路,绕行它路恐误了封禅之期!”宋真宗无奈点头,又问道:“那此路有几程啊?”雷允恭道:“回皇上,仅三里而已,不一时便可通过。”宋真宗稍稍安心,只命队伍加快行进,却不知已大难临头!

    正当车队行到一半山路时,忽听得山上传来一声巨响,只见两块千斤巨石从山崖上轰然滚落,直奔龙辇金车砸来!宋真宗闻声探头仰望,直吓得魂不附体,两腿发麻动弹不得!雷允恭亦吓得面如土色,疾呼左右道:“护驾!快护驾……”

    两旁侍卫慌忙举目,却见那两块巨石黑压压从天而降,心说:“我的娘啊,这玩意儿砸到身上还有个好儿吗,非变成肉饼不可!护驾?怎么护啊?这节骨眼儿谁管谁啊?跑吧!”恨爹妈少生了一条腿,“呼啦”下四散奔逃!

    见身旁仅剩雷允恭一名太监,宋真宗登时傻了眼,心说:“完了,甭封禅了,直接见玉皇大帝吧!”干脆将两眼一闭,蜷缩在车内等死!

    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忽从封禅队伍后头驰来一僧一道,二人奔到近前瞅准时机各探双掌,各击在一块巨石之上,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两块千斤巨石随之滚落崖下!

    书中交代,此一僧一道非是旁人,那和尚正是少林寺主持集贤,而老道则是霍童派弟子陶洪天!

    此二人为何出现在此?原来澶州之围得解后,集贤因献书有功如愿做了少林寺主持。此番皇帝泰山封禅,僧道俗各界代表随行,身为少林寺主持的集贤,自然要亲自捧场。而霍童山位居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此次盛典亦不可缺席,因其掌门火阳真人南飞鹤闭关修炼,大弟子陶洪天代表本派出席仪式。

    闲言少叙。单说僧道二人击飞巨石后,雷允恭朝山顶一指,疾呼道:“刺客在山顶上呢!快抓住刺客……”

    陶洪天、集贤对视一眼,各自脚尖点地飞身而起,顺岩上藤条攀上百尺高的山顶。二人放眼观瞧,只见崖顶宽阔平坦,三丈之外果然立定一人,那人身形高大,白面短须,头戴五岳飞仙冠,身着褐色道袍,手持马尾浮尘,原来正是天机道人!

    陶洪天见是天机行刺,不由得勃然大怒,厉声喝道:“天机!你竟敢行刺当今皇上,真是胆大包天!”天机道人瞧见陶洪天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怒斥道:“陶洪天!你又来坏我的好事!你们霍童派一向自诩为江南名门,看来也不过一群趋炎附势之徒,真乃武林之耻!”

    陶洪天怒目圆睁,直斥道:“天机,你休得胡言乱语!你也曾是天罡先师的徒弟,说出如此欺师灭祖的话不觉得惭愧吗?我教教主火阳真人武功盖世,德高望重,霍童派如日中天,声名远扬,岂由你来诋毁?你今行刺皇上,已犯下十恶不赦之罪,还不束手就擒更待何时?”

    天机冷笑一声,说道:“陶洪天,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你不过是朝廷的一条走狗而已,没资格与贫道说话!如果你想动手,贫道奉陪到底!”陶洪天火往上撞不欲多言,挺身上前挥掌便打,天机晃双掌相迎,二道展开搏斗。

    这二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天机想报当年一掌之仇,陶洪天欲锄奸铲恶,因此一上来便各施绝技,互不相让,一口气儿打了七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但若论真实武功,天机道人并非陶洪天之对手,四年前雷神庙内一战便是明例。这一回交手也不例外,双方战至第一百回合终于分出高下,陶洪天前冲一掌,正击到天机小腹,天机站立不稳跌在地上!

    陶洪天收掌,斥问天机道:“你还有何话说?”天机道人探右手捂住小腹,说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输了,无话可说!不过陶洪天,念在你我同门一场,我求你放我一马!”陶洪天摇了摇头,叹说道:“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现在才肯收手,可惜已经晚了!”说罢,手捻须髯,仰天长叹!

    陶洪天做梦也没想到,就在他一仰头之际,天机道人突然右手一扬,冷不防射出一只飞镖,只见一道寒光直奔陶洪天哽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