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陛下终于可以躺平了 » 第九章 小皇叔

第九章 小皇叔

    慈济也不知道是内力深厚还是怎么地,致命的毒蘑菇对他而言也就只起到迷幻药的效果。

    可对于毕蕴而言,就真的有可能“去西天见佛祖”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那种。

    毕夏不敢迟疑,赶紧运起一阳指力,可他没学过身上哪些学位可以催吐,情急之下捏开毕蕴的嘴,给他扣起了嗓子眼儿:“快吐出来,蘑菇有毒!”

    “小皇叔?毕蕴?”

    看小黄书能避孕?毕夏严重怀疑,怀孕还差不多……

    转头望去,只见两个惨兮兮的青年带着一个同样惨兮兮的少年走了过来。

    这是逃难的呀!

    毕蕴“哇”的一声,要不是毕夏躲得快,准吐他一手。

    毕蕴赶紧用袖子抹了抹嘴,然后躬身行礼道:“拜见三位小王爷。”

    那两位年轻人明显比毕夏还要大上几岁,而毕蕴却称其为“小王爷”,明显是比毕夏矮上一辈,于是毕夏心里有了计较。

    他踱步到三人面前,三人对他行礼,口称小皇叔,毕夏摸着少年的脑袋道:“正淳,你们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

    来者正是段正淳、段正明与段寿辉。

    段正明与段寿辉差不多大,史料上也没有明确记载二人谁更大一些,又是堂兄弟,长得也差不多,所以毕夏不敢冒然乱认。

    但段正淳此时正是十三岁左右的年纪,与少年相仿,基本上不会认错。

    果然,段正淳道:“太好了小皇叔,你还活着!”

    说着就一把扑到毕夏怀里哭了起来。

    两位青年中稍微壮硕一点的那个上前一步,想把段正淳拉开,毕夏心想这人极有可能就是段正明,因为只有亲哥才会作此动作。

    段正淳果然转身道:“哥,我就说吧,小皇叔福大命大,哪有那么容易让杨义贞这狗贼害死!”

    段正明与段寿辉连忙点头称是。

    毕夏又问:“杨义贞是不是又闹什么幺蛾子了?”

    段正明道:“政变发生后,本来杨义贞只是软禁我们,并没有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谁知他出城一趟回来之后就性情大变,疯了一样杀上府来,说是要杀尽我段式男丁。幸亏他是临时起意,就带了几个随从,如果他是带着队伍来的,那小皇叔恐怕就再也见不到我们几个了!”

    毕夏老脸一红,估摸着杨义贞发疯跟自己那一记“千年杀”脱不了干系,便问道:“那其他人呢?”

    段正明道:“说来也怪,他倒没有为难女眷和下人,我们是趁乱逃出来的……嗯……这位大师是?”

    毕夏光顾着问明情况,根本没注意慈济已经凑了上来。

    只听慈济道:“阿弥陀佛,贫僧本就猜是贵客,殿下还诓我说是江湖侠客。听闻小殿下叙说,殿下隐藏身份的事情,贫僧尚且理解,可为何殿下说我这蘑菇有毒呢?我可是吃过的啊!”

    “大师有所不知,你有佛法庇佑,所以这毒菇可做佛修药引,可我等凡人却无福消受啊……”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毕夏这一记拍的慈济甚是舒爽。

    毕夏见这慈济和尚虽然有些不着调,但言语真诚,对他是穿越者疑虑也打消了大半,这一切应该只是巧合。

    许多发酵性食物的发明都是源于巧合,那这种巧合为什么就不能发生在慈济和尚身上呢?

    毕夏向慈济要了面粉奶酪,配上段正明他们出逃时趁乱拿出来的肉脯蜜饯,做了个正宗版的披萨,与他们分食起来。

    毕夏悄悄对比了一下,慈济和尚的披萨是没有凸起的边的,奶酪都流到了外面,这更打消了他的疑虑。

    吃过晚餐,除了慈济和尚,剩下的几人都是疲乏不堪,毕夏问慈济和尚借了地方,虽然环境简陋,几人也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朝阳初绽,霭暮未散,卷王特有的生物钟已经让毕夏清醒了。

    他一下坐了起来,脑中忽然闪过一条信息,这地方他上辈子好像陪一位信佛的客户来过,那时这里已经改名为鸡足山。

    鸡足山在后世佛堂林立,似乎正是因为这位慈济和尚在此苦修传名的结果,想到此处,不由得对这位看似不太着调,又透着些许可爱的僧人多了一丝敬意。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大师请回吧,等我等平定政乱,必来此地为大师修一座佛院。”

    这是两个时辰之后,段正明代表他们几人向送行的慈济说出的话。

    这两个时辰中,毕夏成了妥妥的看客,段家的绝学一阳指他会了,可是另一项家学,他几乎一无所知。

    一番论道,后来的三人与慈济引经据典,毕夏是一句话也插不上。

    说道兴致高昂,慈济又拿出红伞伞和白杆杆,要与这兄弟三人同游西天,要不是毕夏死命拦着,这兄弟仨可能就真去见佛祖了。为此还惹来慈济好一阵叹息,说是可惜了这等佛缘……

    毕夏盯着将来或早或晚,但一定会出家的这兄弟仨,不由得内心感叹,打小就佛法精深,以后不出家似乎……还挺可惜的。

    又走了三个时辰,将近六十里地,终于看到了宾川的城头。

    段式三兄弟虽然也是出逃的,但终归是带了些家当。

    吃饱喝足,买了马匹,几人的速度便加快了,不到半日便行至弄栋城,距离拓东只剩下大半日的路程。

    弄栋城的守将是高氏的人,听闻段式王爷至此,赶紧着人请进军营,一面杀猪烹羊设宴款待,一面派人连夜去高府报信。

    毕夏并不怕高氏会对自己不利,因为这两天的经历让他发现,这个世界的历史虽然与他看到的史料有些出入,但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所以他便嘱咐三位侄子,就在此地安心休整,等待高氏那边的结果。

    此城守将名叫高沐晨,乃是高家旁支,外表虽生的粗犷,实则心思细腻,颇有古时燕人张翼德的风采。

    酒宴过后时辰尚早,高将军见段家这几位毫无倦意,便提出可让兵士带他们去街上走走,说是西郊楼街的瓦子勾栏里有来自大宋和西夏的伶人在那演戏唱曲儿。

    别说毕夏没见过,三位小王子也是久居皇城,哪见过真正的市井生活,便欣然应允。

    毕夏好说歹说,让几人换了寻常公子的衣装,只带一名校尉带路打点,奔西郊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