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陛下终于可以躺平了 » 第二十六章 侬家后人

第二十六章 侬家后人

    黑衣姑娘问道:“阿哥可知大南国?”

    毕夏愣是没反应过来:“啥?大南瓜?”

    见毕夏一脸问号,黑衣姑娘又问:“那阿哥可知侬智高?”

    这回毕夏听明白了,关于这个侬智高,网上写过不少为他喊冤的文章。

    说起这侬智高,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妥妥的是个民族英雄,因为他最主要的敌人是曾不断进犯大宋边境的交趾,也就是现在的越南。

    此人心向大宋,再与交趾的战斗中,曾夺回好几处被交趾占去的大宋领土,而侬智高也曾无数次的上表陈书,想要归顺大宋。

    然而身边有着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及包拯等名臣辅佐的宋仁宗,却一再的拒绝。

    这位宋帝的操作实在是太迷了啊,反正毕夏是有点看不懂,一个小小的越南至于怕成这样?

    最后侬智高被逼的没办法,起兵举事,打下了邕州自立为帝,可以说是被逼上梁山。

    这一下,在宋帝眼中可就成了反贼了,仁宗数次派兵围剿,均被打败,甚至连杨文广都是其手下败将,大将狄青与其交战数次才将之剿灭,而侬智高兵败之后逃亡大理,最后在大理不知所终。

    再后来,神宗皇帝把广源州直接划给了交趾,让侬智高可以说是死不瞑目。

    话说起来,侬智高全家在大理被捕,自己那便宜老爹肯定也脱不了干系,谁叫他是那会儿得皇帝呢,这件事儿老段同志干的不地道啊,回头有机会得问问。

    然而问题来了,根据记载侬智高死于二十五年前,如果这姐妹仨真是他的孩子,那最少也得二十五六了,可看着不像啊……

    “看来阿哥是知道的。”黑衣女子道。

    “可不敢了,我应该叫你们阿姐才对……我才二十二。”

    三个女子一同“咯咯”的笑起来,毕夏就像在花丛中突然看到几朵花苞齐放,一时看得痴了。

    “可是我们才十八啊,如何做得你阿姐?”蓝衣姑娘笑道。

    红衣女子接道:“我们看起来很老么?”

    这一句问得毕夏是无比尴尬,还是黑衣姑娘善解人意:“阿哥想必是听说我阿爹死于二十多年前吧?其实是段皇爷伪造了我阿爹的死亡,阿爹是在五年前病死的,我们姐妹今年才十八,我们是三胞胎。”

    看来是错怪他了,那按说他既然保了侬智高,就应该把他们安排妥当的,现在怎么会出现这么个情况?

    “那你们又是怎么到了杨义贞的产业里了呢?”毕夏问道。

    “我们是被掳去的,阿爹死后,我娘也跟着去了,段皇爷见我们姐妹可怜,就在出家之前把我们安置在皇城。因我们姐妹会些曲子,皇爷就给了我们银钱,让我们经营瓦舍。谁知后来杨义贞造反,我们被他看上了,就把我们掳了去暂放在那院子里,说是等安定下来就把我们接进宫里。”

    “你们就没想过跑吗?”

    “跑了啊,但是没跑掉啊!那些仆役家丁都是他们的人。”红衣姑娘答道。

    看来杨义贞也没太把他们放在心上,不然今天莲生选明妃怎么也不会选到她们头上,看来这杨义贞也不过是猎奇的心性更大些。

    “阿哥到底要如何安置我们?”黑衣女问道。

    毕夏有点为难上了,这里暂时还是杨义贞的地盘,自己要搞事情本就冒着极大风险,如今又多了三个拖油瓶,即便是成功搅和了杨义贞和莲生的合作,那下一步该怎么逃出去呢?

    不管她们又不合毕夏的本性,这倒不是说看上她们了,只是出于一种善良的心性,看不得有人受欺负。

    毕夏沉吟半晌:“这样吧,你们先好好休息,天亮之后我去找那帮喇嘛,正好可以吸引城内守卫的注意,你们趁此赶紧出城。出了城之后往东走,去青颠山找慈济和尚,说不定没等你们到那我就追上你们了。如果守卫还是很严,你们就回来这里,在窗子外面画个圈,我要是看不见这个圈就直接出城。”

    蓝衣姑娘问道:“你还去啊?那帮喇嘛凶得很,你不要命了!”

    毕夏洒然一笑:“今日之事不可留,明日之事少烦忧。我这就去了,你们抓紧休息吧。”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三女眼中齐冒小星星,红衣姑娘幽幽的道:“今日之事不可留,明日之事少烦忧……多好听的诗啊……”

    蓝衣姑娘点了点头,黑衣姑娘道:“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啊,李太白是不是有一句‘弃我去者,今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明日之日多烦忧’?”

    红衣蓝衣姑娘齐刷刷地瞪了她一眼:“就你事多!”

    毕夏在返回去的路上就一直在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这帮喇嘛无法抵赖,而且还能把守军吸引过来,却只能远远看着不能插手呢?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一阵喧闹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原来不知不觉间,他逛到了早市上。

    本来一般的早市最多就是买菜的和卖早食的出摊子,而如今被杨义贞这么一弄,早市却比往常热闹。因为晚上大家都不敢出来,天一亮就都跑出来放风了。

    毕夏估摸着形成此景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家睡得早,起的也就早,早起来没事干憋家里还不得憋坏了;二呢就是大家伙都得吃饭呐!

    好巧不巧,正有个戏班子大号了台子准备演戏,毕夏过去找班主商量了一阵,结果回头版主就把戏名给改了,名叫《天龙寺大战吐蕃番僧》,是武戏!

    班主是明白人,武戏比文戏更招人,而且这戏还不用自己演,租台子的人说赏银全是戏班的,这种好事上哪找去。

    唯一的一个要求是,一定要把这个消息散到北郊那个有着二层小楼的小院儿去。

    班主自己垫了赏钱,叫戏班里的俩半大小子出去买些零嘴,再去北郊把事儿办了。

    然后他自己悠哉悠哉的带着儿女去吃早点了,吃饱了好看戏,戏班子头回看别人演戏还不用花钱,实在难得。

    那毕夏又是怎么两句就给人忽悠瘸了呢?

    还是那句老话:出家人不打诳语么……